• 我的订阅
  • 娱乐

传唱七十年经典剧目越来越新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老字号)

类别:娱乐 发布时间:2024-07-22 07:17: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广东粤剧院传承创新剧目,拍摄戏曲电影

传唱七十年

经典剧目越来越新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老字号)

本报记者 李 纵

核心阅读

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受到众多观众喜爱。多年来,广东粤剧院不断创排经典剧目,加强人才培养,应用数字技术,创新推广方式,一部戏唱进更多观众心中,也让粤剧艺术不断绽放光彩。

“多情多义传佳话,世间争唱柳毅传。”前不久,粤剧《柳毅传书》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剧场上演,不少观众早早就到场等候。“我10多年前就喜欢上这部戏,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看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看不腻。”粤剧爱好者张先生说。

“粤剧被称为‘南国红豆’,《柳毅传书》是粤剧中具有极强生命力、深入人心的经典剧目,也是广东粤剧院的保留剧目,从1954年诞生至今的70年间,该剧在广东粤剧院传承了六代人,至今仍是常演剧目。”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70多年来广东粤剧院不断传承创新,为粤剧艺术注入新活力。

“能让观众共情共鸣的作品才能留得下、传得开”

“1954年罗家宝先生和我首演了《柳毅传书》,那时候我才22岁,演出结束后掌声热烈,观众久久不愿散去。”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演员林小群回忆。粤剧《柳毅传书》根据我国民间传奇故事《柳毅传》改编,是国家级非遗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罗家宝的代表作。

“我们演出的第一个版本就改动了原著的情节,让人物更丰满也更有时代特色。”林小群说,“这说明粤剧是一个很包容、很有群众基础的剧种。”

首演后,该剧为众多粤剧表演团体搬演,剧中的《牧羊》《送别》《花好月圆》等唱段成了海内外广为传唱的经典名曲,还多次在海外演出。

不仅是《柳毅传书》,广东粤剧院建院(团)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创作排演了《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新世纪以来,剧院又创排了《梦·红船》《白蛇传·情》《鹊桥会》等原创作品,获得好评。

“剧院始终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收获了丰硕成果,70多年来创作、改编、演出了600多个粤剧剧目。这些戏的唱腔、造型等可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能让观众共情共鸣的作品才能留得下、传得开。”曾小敏说,前辈艺术家创作排演的优秀剧目,至今常演常新,为粤剧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为广东粤剧院的艺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青年演员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担当主演”

“对于一部流传广泛的经典剧目来说,演员就是作品的时代印记。”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广东粤剧院艺术指导蒋文端说,自己1990年毕业加入剧院,直到2014年才开始演出《柳毅传书》,“对于出演经典剧目,我们都很慎重。”

与原版相比,蒋文端参演时,舞台又有了变化。“比如灯光、布景更加丰富,凳子、桌子选用透明材质,营造水晶宫的感觉。服装设计更写意,添加了一些装饰,更符合当时的审美,更受观众欢迎。”蒋文端说。

“更关键的还是演员的传承。”蒋文端说,每个演员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功底不同,表达就不同,观众的感受自然也就不一样,“过去,师徒传承是主流,往往强调口传心授,重童子功,而今的培养方式更加多样和开放。”

近年来,广东粤剧院先后成立“粤剧名家工作室”和“梅花奖演员工作室”,采用“名家传戏”等方式传承粤剧艺术。“每位‘名家’都有教导、帮扶年轻演员的任务,必须指导年轻演员排戏。”曾小敏说。

与此同时,为了让年轻演员有更多表演机会,自2018年起,广东粤剧院每周五、周六晚上,都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剧场举行“周末睇(粤语,意为“看”)大戏”系列演出活动。“这是为年轻演员打造的品牌,青年演员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担当主演。”曾小敏说。

“我2012年进入广东粤剧院,在‘周末睇大戏’舞台上收获了不少经验。我平时演青衣行当比较多,《柳毅传书》是我第一次以花旦行当应工主演,我是这部戏的第六代演员,也是最年轻一代。”广东粤剧院演员马友民说,为了演好这出戏,她经常向前辈请教。

“刚开始压力还是挺大的,一方面担心年轻演员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担心没有观众。”曾小敏说,起步确实艰难,上座率也不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越来越多人知道周末有好戏看,票就越来越好卖。现在,青年演员担纲的演出上座率基本都能达到七成以上。

如今,广东粤剧院有大批独当一面的艺术人才,是全国拥有获梅花奖演员最多的艺术院团之一。

“但从社会层面来说,当前粤剧人才培养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也正在这方面不断努力。”曾小敏说,2021年12月,剧院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面向社会开展了首届粤剧考级活动,至今已举办3届,促进了青少年粤剧艺术学习的推广普及。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过年看大戏,无戏不成年。龙年春节期间,在广州完成“新年睇大戏”演出后,广东粤剧院下辖的一团和二团便开始了下乡演出。“我们走了不少地方,《柳毅传书》是热门剧目之一。”一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说。

“《柳毅传书》一直这么受欢迎,一方面是这部剧有深厚的艺术积累,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不断创新改进。”文汝清说,2018年,广东粤剧院将该剧拍成粤剧电影《柳毅奇缘》,“最新版的《柳毅传书》有时也采用电影版的剧本,时间和节奏上都有变化。有一次我们在舞台剧中结合电影数字技术,演出时和背后的电子大屏联动,展现一些舞台上无法展示的特效,观众们觉得很震撼。”

“数字技术能带来更丰富、精彩的观演体验。”曾小敏说,剧院这些年在粤剧数字化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包括建立粤剧数据库、拍摄粤剧电影、在演出中运用电影特效等视听技术、在社交平台上开展线上展播活动等。

近年来,广东粤剧院先后拍摄了《传奇状元伦文叙》《柳毅奇缘》《白蛇传·情》《谯国夫人》等粤剧电影,拓展粤剧的传播途径。其中,《白蛇传·情》打破中国影史戏曲类电影票房纪录,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谯国夫人》获第三十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

与此同时,广东粤剧院不断组织演员深入基层,送戏下乡,近年来已深入基层演出了3万多场,还组织队伍深入校园、社区,开展上千场活动,惠及大湾区师生近20万人次,通过展演、互动、教学、研学、网络直播等方式传播和推广粤剧文化。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粤剧艺术不断绽放光彩。”曾小敏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2日 11 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2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明上河园:全国30强!成功上榜“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兵器博物馆、木艺博物馆等9家民间博物馆,引进了知名老字号品牌打造老字号市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将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非遗类产品与大众生活需求相结合,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024-05-26 21:19:00
...,观看《命定˙乌龙院》剧目,一入戏院大门便可逛非遗老字号市集,看演员化妆的全过程。演出现场则采用茶座式观演模式,观众在近距离欣赏水袖的轻盈翻转、台步的稳健起落等“唱念做打”艺
2025-10-13 11:14:00
泸州老窖入选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守正创新十大案例”
...文化大会等特色文化IP活动,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合作开展经典剧目全国巡演,在全球开展“让世界品味中国”文化之旅行动,在提升品牌热度的同时,塑造了独树一帜的品牌文化。而企业坚持“以
2023-11-20 12:31:00
小百花,让年轻人爱上越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文化老字号)
...诗情画意,意境悠长,让人眼前一亮。 “剧目创新包括经典剧目的改编和新剧目的编排。”蔡浙飞介绍,剧团始终紧扣时代需求,不断拓展表演边界,用更丰富的题材、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
2024-07-10 05:58:00
...tywalk城市打卡活动、古建时光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推动北京老字号焕新,涵养城市精神;聚焦协调联动,以多元化合作释放消费潜力,京津冀三地文化企业及活动展示推介、京津冀文化消费促
2024-09-19 09:54:00
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 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举行
...体活动。32年来,累计推出200多部黄梅戏新创优秀和传统经典剧目,全国36个黄梅戏表演团体的3000多名演职人员、近2万人次先后登上艺术节舞台,吸引数以万计的戏迷票友定期云集
2024-09-19 19:55:00
...场演出。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等院团将推出迎新春经典剧目展演,近千场话剧、儿童剧、脱口秀等也将在各类演出空间上演,为传统佳节营造喜庆祥和的艺术氛围。此外,全市还将举办美术展
2023-01-12 20:43:00
2023“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开幕首周好戏连台
...出,“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云剧场”单元还遴选了50部经典剧目进行线上展映,发布展演作品介绍、重点剧目导赏等,打破剧场区隔,让更多热爱戏剧的朋友同看戏、共赏析,打造戏剧的节日。
2023-09-18 10:22:00
...将在天桥剧场上演三部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文学作品的经典剧目——《正红旗下》《茶馆》《龙须沟》。三部剧目自首演至今演出已超百场,届时,北京曲剧将用极具京味儿风韵的特色唱腔,为观
2024-01-22 22:17:00
更多关于娱乐的资讯:
2025微博大眼音乐节创南京音乐节单日人数纪录,星粉共创引领音乐节新潮流
11月9日,为期两天的2025微博大眼音乐节在南京高淳火热落幕。作为微博打造的首个音乐节IP,本次音乐节打造20个限定主题舞台
2025-11-13 15:10:00
为满足歌迷群体出行需求,11月17日凌晨,福州火车站将加开福州南至厦门G9805次“歌迷专列”。
2025-11-13 18:44:00
近日,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大麦娱乐灯塔研究院共同发布《2025中国电影市场及观众变化趋势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显示
2025-11-13 22:06:00
人艺三代演员同台演绎《小郡之秋》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11月13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年末大戏《小郡之秋》在曹禺剧场首演,为“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画上圆满句号
2025-11-13 21:50:00
《贝家花园的秘密》:取材自真实故事,“轻载体承载重历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11月12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网络微短剧《贝家花园的秘密》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11-13 19:20:00
「梦」张远2025「白」巡回演唱会特别版正式官宣
今日,歌手张远正式官宣其个人第三轮巡回演唱会计划中最具特殊意义的篇章——「梦」张远2025「白」巡回演唱会特别版。这场备受期待的特别版live
2025-11-13 17:13:00
视频摄制/孔新花“以前去长城,就是为了拍照留念。”电影《寻砖》今天下午在石家庄举行专场放映,主演张亮说拍完电影后,想法有了改变
2025-11-13 21:44:00
上饶市广信区罗桥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
11月11日罗桥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小小勇士·强国有我《红蓝CS真人对抗赛》”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开营仪式上,教官们刚劲有力的战术动作展示
2025-11-13 15:17:00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以1949年至1950年的台海为背景,首次将吴石、朱枫等烈士的事迹搬上荧屏,还原了国民党参谋次长吴石在台湾白色恐怖中传递核心情报
2025-11-13 14:16:00
索南扎西:歌声传情,善行筑梦
在娱乐圈的聚光灯下,有一位名叫索南扎西的著名创作型青年歌唱家,甘肃省文化使者、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宣传大使、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
2025-11-13 15:10:00
非遗合香亮相《不该停止的追问》首映礼 香气携勇气沁润全场观众
反性骚扰现实主义电影《不该停止的追问》全国首映礼于本月中即将启幕,而浙江非遗品牌 “湖上香局” 与之联合打造的《杭城香韵》情绪治愈系四季香盲盒
2025-11-13 14:08:00
作为优酷头部年番动漫,《师兄啊师兄》历经长达两年不断更的匠心打磨,终于迎来万众瞩目的第115集混沌海副本剧情。这一集不仅见证了寿云CP的甜蜜突破
2025-11-13 13:07:00
2025年11月12日,由成都月轮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眉山东坡老家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成都天府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阜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承制的奇幻都市爱情短剧《这个仙尊不太冷》于成都正式开机
2025-11-13 12:37: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为青年影人铺路,为优质项目搭台。昨晚,2025年金鸡报晓仪式暨国贸之夜在厦门国博会议中心举行
2025-11-13 08:53:00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在每年数千部电影的激烈竞争中,什么样的电影才能叩开国际顶尖电影节的大门?昨日,金鸡电影市场首次举办金鸡国际圆桌对话
2025-11-13 08: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