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人民生活日益丰富,大到“山东舰”驶向深蓝,小到衣食住行的便利,今天似乎已步入“发达”之列;但这里要说的是,“发达”仅针对历史上的某一时间段,就比如现代人难以理解“奇门遁甲”和越王剑一样。熟悉考古的朋友或许知道,“秦始皇陵”也是古代科技的一个典型代表,即便至今未被开启,但关于这座皇陵的诸多谜团已经够专家们头疼了;这里再说一座类似的古墓,和骊山陵一样,虽然已经知道了它的具体位置,考古队却至今不肯发掘。
要说这座皇陵,还得先从关中平原开始。陕西自古多王城,历代古墓更是举不胜举,在今乾县城北约6公里有座梁山,这里就堂而皇之地矗立着一座规模巨大的唐代皇陵,即“乾陵”。历史记载,乾陵始建于公元684年,前后历经23年才算基本完工,其墓主人是唐代的两位皇帝,李治和武则天;说到这,或者很多朋友对武则天颇为熟悉,反倒是李治显得陌生了许多,这也难怪,谁让唐武周是历史上唯一的“女主”呢,据说修建乾陵也是她的强势表现。
梁山是座自然形成的山峦,共有三峰耸立,北峰最高,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远看颇像女人的躯体轮廓,因此当地也有“奶头山”之说;传说唐高宗登基后不久,就派长孙无忌和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结果两人都选中了梁山这处“风水宝地”。长孙无忌对这里颇为满意,但李淳风却意见不同,理由是:梁山北峰居高,前后两峰似女乳状,此地阴气过重,恐日后“女主”掌权;当然,在今天看来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了,但在1200多年前,李淳风的话却关乎大唐国运。
当时的媚娘虽未登堂入室,但已能左右朝中大事,当她听说梁山“利女主”后,就开始建议唐高宗将陵墓建在这里;结果“乾陵”最终定在了梁山,武则天也真的做了皇帝,或许这仅是一段传说,但也充分展现了武周皇帝的强势一面。当然,虽说梁山是块“风水宝地”,但自从乾陵出现之后,这里就成了土夫子、军阀、土匪经常出没的地方;1200多年来,乾陵被刀剑劈过,被大炮轰过,甚至梁山都被挖走了一半,结果这座古墓却巍然不动,至今没人能成功进入。
这里插上一句,古有“十墓九空”之说,威震一时的汉武帝陵早已被搬空、唐太宗的昭陵也被多次“光顾”、甚至康熙大帝的陵墓中,今天更是仅剩下半块头骨,由此不禁生疑,这么多的雄伟帝王都难逃厄运,为什么“乾陵”能历经1200年而巍然不动?乍一看,似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正是他开创了“以山为陵”的葬制,结果整座山都成了墓地,土夫子想在这么大的面积中找到地宫入口,着实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但仔细看又觉得理由不够充分,历史上打乾陵主意的人太多了,小毛贼暂且不说,仅是大规模的盗掘事件就有17次之多,尤为著名的也有3次,且有数十万大军助阵,和一支拥有大炮、火药的现代化整编师。
据史料记载,唐末黄巢率军60万攻入长安,有人告诉他梁山西侧发现了大量碎石;乍一看,这条消息似乎无关痛痒,但对黄巢来说,这却是天大的好消息。乾陵建于梁山已是天下皆知,但究竟在山里的什么地方却毫无踪迹;但乾陵修筑23年,掘山而建势必产生大量土石,一般来讲会堆积在墓道入口附近,也就是说,发现了大量碎石,基本就找到了乾陵入口。就这样,黄巢纠集40万大军盗掘,结果梁山被挖走了一半,却依然没有找到乾陵入口;与此同时,唐军发起反击,黄巢不得已撤出长安,乾陵虽躲过了一场灾难,但至今尚有一条40多米深的“黄巢沟”存世。
第二次向乾陵“下手”的是五代时期的耀州节度使,亦被土夫子尊称为“祖师爷”的温韬;此人对盗墓似乎有着特殊癖好,且不说其他古墓,仅唐代皇陵就被他盗掘了17座之多。当然,温韬可不是故意要放过乾陵,最初时他和黄巢一样,纠集数十万大军开挖梁山,但三次均碰上了风雨大作;奇怪的是,只要一撤军,梁山马上放晴,这种“异象”着实吓到了温韬,遂停止挖掘,最终放过了乾陵。当然,今天看来这仅是一种“巧合”,或是史书的“杜撰”;不管怎么说,乾陵终究安然无恙,且世人还是没能找到地宫的入口。
古有“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之说,乾陵却是个意外,这座千年古墓不仅躲过两次劫难,而且成功“抵御”了第三次最危险的进攻;这次乾陵面对的可不是冷刀铁枪,而是有着大炮、火药的一支现代化部队,其主谋是民国军阀“孙连仲”。此人在战场上表现平平,但对财富却是贪婪至极,假借军事演习,硬是用炸药轰开了乾陵墓道的三层条石;乍一看,入口已经找到,似乎乾陵在劫难逃了,但“诡异”的事情再次出现,忽然刮起龙卷风,天昏地暗中,一个团的士兵当场毙命。
乾陵第三次躲过浩劫,至今“无字碑”仍傲然耸立。或许史书对这三次事件均有“夸张”,但乾陵入口至今是迷却是不争的事实;据考古专家推测,乾陵建于盛唐,墓中定然填满了各种盛世瑰宝,至少有五百吨之多。不仅如此,除了各种金银玉器外,专家还推测著名的《兰亭序》、百卷《垂拱集》和《金轮集》十卷也藏在墓中,这些可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直到几个农民开山炸石时偶然发现了乾陵墓道,1960年在著名考古专家郭老的推动下,陕西还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
据公开资料显示,乾陵的墓道入口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以39层约8000块石条砌成;石条间用燕尾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凿洞以铁棍贯穿,又用熔化的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也就是说,乾陵是一座“铁墓”。据《旧唐书·严善思传》记载“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今天的考古发现与古籍正好相符;另外,考古队在其附近也未发现前人留下的盗洞或被破坏的痕迹,也就是说,乾陵至今未被盗掘,它也是目前唯一未被破坏的唐代帝王陵墓。
就在以郭老为代表的考古专家要发掘乾陵时,却被伟人一口回绝,理由是“定陵开发时很多文物被损坏,证明科技还不足以完整保护乾陵,今天不能做的事,就该留给子孙后代”;直到郭老临终时,仍念念不忘上级能批准发掘,但直到今天,乾陵依然无人敢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9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