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很多影视作品中慈禧太后专横独权,慈安太后软弱无能。
可是历史上真实的慈安太后既不软弱,也不无能,她是满州镶黄旗钮钴禄氏,15岁选秀入宫后便以火箭速度一路晋升。
咸丰皇帝于4月27日册封慈安太后为嫔,封号“贞”,不到一个月后,咸丰皇帝于5月25日又封立慈安太后为贞贵妃。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慈安太后晋升贞贵妃不久,咸丰皇帝就下诏册封慈安太后为皇后,定于10月17日举行册立礼。
要知道慈禧太后刚进宫的时候只是兰贵人,熬了多年之后才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得封懿嫔,要不是肚子争气,根本不可能成为懿贵妃。
慈安太后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却能在短短几个月内不断晋升,直至母仪天下,可见她在咸丰皇帝心中的份量。
看过《甄嬛传》的人们都知道宫斗的凶险,当然电视剧有其夸张之处,但后宫的确风云莫测,稍有不慎就会大祸临头。
慈安太后没有子嗣,但一直稳坐皇后之位,如果她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恐怕早就被打入冷宫了。
咸丰皇帝本是个志大才疏之人,他治国无方,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他躲在热河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沉迷于女色,30多岁便驾崩了。
咸丰皇帝临死前将代表着权力的两枚印章分别给了皇长子(载淳)生母慈禧和皇后慈安,并且说明只有两枚印章同时出现在诏书上才可以生效。
咸丰皇帝这样既是信任慈安太后,也是为了防止八大顾命大臣专权,可谓是用心良苦。
可是让咸丰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在他驾崩之后,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名大臣和两宫太后为了权力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导致了“辛酉政变”的发生。
通常人们都认为慈禧才是“辛酉政变”的主角,这种想法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
慈禧太后的确十分愤恨八大顾名大臣,慈安太后对八大顾名大臣也没有好感,特别是肃顺的跋扈嚣张,让她产生了极大的担忧和焦虑。
熟读史书的慈安太后不会不知道康熙时期鳌拜弄权的事情,她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决定与慈禧太后联手除去以肃顺为首的八大顾名大臣。
可以说没有慈安太后在背后支持,单凭慈禧一人是无法扳倒八大顾名大臣,所以“辛酉政变”的实际推动者应该是慈安太后。
《清宫遗闻》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慈安太后——
“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别看慈安太后平时与世无争,但在决定一些重要的国家大事时她决不含糊的。
“辛酉政变”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但慈禧太后始终低于慈安太后,慈安太后始终是她头上悬着的一把剑。
慈安太后处理政务能力极强,她曾经下令诛杀临阵脱逃的将士,也不留情面地将贪官污吏下狱。
“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
在民间,慈安太后的声望远在慈禧太后之上,她才是大清朝老百姓心中的中流砥柱。
同治皇帝17岁时到了成婚年纪,慈安太后相中了聪颖稳重的阿鲁特氏;慈禧太后则看上了姿色出众的富察氏。
一时之间,两宫太后为了皇后人选争执不下,她们最后决定将选择权交给同治皇帝。
让慈禧太后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同治皇帝完全倾向于慈安太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阿鲁特氏。
慈安太后得意地笑了,同治帝在她身边长大,这样的结果早在意料之中。
慈禧太后心中的郁闷还没有消除,她身边的大太监安德海又栽在慈安太后手里。
原来大太监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借为皇帝采办婚礼物品为名私自出京,一路上胡作非为,无人敢管。
这件事让慈安太后知道了,她可不给慈禧面子,以安德海触犯宫规为由诛杀了他。
慈禧太后失去了心头肉安德海,以她的性格自然很恼火,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安德海的确犯了宫规,慈安太后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根本动不得。
慈安太后还是一个很开明的政治家,洋务运动能开展起来也有她的一份功劳。
精明的慈安太后懂得守愚藏拙,平时清心寡欲,让慈禧太后出风头,自己则藏在幕后,等到慈禧处理不了了,她再出面拢络人心。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共同垂帘听政长达20余年,俩人虽有矛盾,但总体来说还是同心协力的,并没有像影视剧那样水火不相容。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戍时,慈安太后在钟粹宫去世,年仅45岁。
由于慈安太后死得很突然,所以出现了种种传闻,很多人包括学者都认为她是被慈禧害死的。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
“慈安后觉腹中微饥,慈禧后令侍者奉饼饵一盒进‧‧‧‧‧‧后一二日,果有饼饵数盒进奉,色味花式,悉如前。慈安后即取一二枚食之,顿觉不适,然亦无大苦。至戌刻,遽逝矣。”
这些话的意思是慈安太后吃了慈禧太后给的点心,突然感觉不适,随后便去世了。
不过这些都只是民间野史,不能作为慈安之死的证据。
在翁同龢日记中倒是有一段关于慈安太后的病史——
“午刻一按无药,云神志不清、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仙逝。”进一步梳理慈安太后的患病过程,早在同治二年就显露出来,当时的病情表现是“有类肝厥,不能言语”。
按照翁同龢日记中的记载,慈安太后得是类似于心脑血管的疾病,这种病发生得很突然,也很严重,所以才会在短时间内猝死。
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他的日记应该不假。
慈禧太后如果真的毒死了慈安太后,她绝对不敢让王公大臣瞻仰慈安太后的遗容,因为中毒而死的人必定会出现异样。
慈安太后最后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孝仪天佑圣显皇后”,这也是慈禧太后遵照了王公大臣的意见而定的。
所以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认定慈安太后死于疾病。
慈安太后的死是大清朝最大的损失,假如她可以活得长久一些,慈禧太后绝不会一人独揽大权,说不定能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
可惜,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也是无法改变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5 21: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