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9-30 05:14: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一个直抵心灵的镜头画面,就能让观众眼眶泛红;一个深情动容的演讲表情,就能让人感叹远征的艰辛。

9月28日,于都长征源宣讲团在北京的宣讲圆满落幕,为这场远赴千里的对话画上了温暖句号。

6个红色故事、1个诗歌朗诵、7名宣讲员、7天时间、10场宣讲。9月22日至28日,江西于都长征源宣讲团先后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所高校,用质朴而深情的语言,将91年前从于都长征渡口出发的那段艰苦卓绝的远征娓娓道来。

跨越时空,感悟和传承长征精神。

于都县的红军后人聚在一起组成宣讲团,从乡村到城市,从线上到线下,他们讲述长征故事,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这种源自长征出发地“原汁原味”的讲述,每一次宣讲、每一个故事,都让伟大长征精神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精神力量。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宣讲现场。(本版图片由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敏提供)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观众认真聆听。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宣讲者深情讲述。

把长征故事讲成了“顶流课”

“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我们要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传承,真正做到用地质专业知识报效祖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许禄涌真情流露地写下了感悟。

9月22日,江西于都长征源宣讲团“永远的长征”主题宣讲北京之行的首场宣讲在中国地质大学举行。宣讲期间座无虚席,许多学生表情凝重,眼含泪水,沉浸在那段烽火岁月中。

远山青翠,于都河水静静流淌。这段故事始于1934年10月。

91年前,于都河畔,在“母送子、妻送郎、舍下孩子去远方”的一声声告别中,红军将士慷慨激昂,开启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如何把长征精神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直抵人心?这是时代的使命,也是成为一堂“顶流课”的必然要求。

肖婷婷是于都长征源宣讲团的一名成员,她随团来到北京参加“永远的长征”主题宣讲。身为红军后代的她,已经有20多年的讲解经验。

“这次来到北京宣讲红色故事,意义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把故事讲好,从现场看,效果也非常棒。”肖婷婷告诉记者,她讲述的是段桂秀奶奶《一句承诺一生守候》的故事。在这次宣讲前,大家认真地把这些故事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打磨,想把最精彩的红色故事效果留在北京观众的心里,把当年赣南苏区干部群众甘于奉献、坚定理想和信念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一场接着一场讲,场场宣讲感人至深。

7天时间,10场宣讲,北京之行讲述了《总书记的嘱托》《扛着发电机长征》《最后的家书》《一句承诺一生守候》《寻找红军爷爷》《从于都河到大渡河》等红色故事,收获了阵阵掌声和好评。

从现场宣讲来看,7名宣讲员摒弃了单向灌输的宣教模式,采用“现场讲述+情景演绎+诗歌朗诵”的复合形式,将抽象的精神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听完宣讲,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李贞感动地说:“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热血铺就的,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段历史,用优异的成绩、踏实的行动,做长征精神的传承者。”

1500余场宣讲的“出圈”之旅

这支从赣南红土上走出来的公益宣讲队,带着1500余场宣讲的沉淀,把长征故事讲进了北京观众的心里。这场“出圈”之旅,是跨越时空的真情与坚守。

“1934年,小爷爷从于都长征渡口出发,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在清华大学宣讲时,宣讲团成员林丽萍动情地说。

一切的起点,是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

林丽萍的故事,正是这份底色的映照。这位于都二中的音乐教师,因寻找长征中失联的小爷爷,跟着红军后代组建的合唱团踏遍大半个中国。2014年湘江战役80周年之际,她在广西兴安县的纪念碑上看到“林罗发生”四个字,泪水瞬间决堤,这次经历让《北上无音讯 归来是忠魂》的故事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不是讲历史,是讲我家的故事。”这份朴素的真诚,怎能让故事不“出圈”。

2020年5月20日,这支由红军后代、专家学者、志愿者组成的于都长征源宣讲团正式成立,从最初20余人壮大到102人,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17岁。五年间,1500余场公益宣讲的积累,让这份真诚愈发醇厚。

他们入企业、进校园、下基层,把书本上的长征史,变成了“可触摸的情感共鸣”。从南昌到上海,58场宣讲打动了超23万受众的心,为北京之行埋下了伏笔。

在北京的高校校园里,这份真情终于引爆了最强烈的共鸣。

北京大学的宣讲现场,宣讲团成员梁晓燕看着台下泪流满面的学子,心里愈发笃定“故事装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故事真切地把观众带入情境当中,他们真的听进去了,我们在台上更受鼓舞。”梁晓燕说。

梁晓燕的女儿金洋西就读于北京大学,“作为于都籍学子,看到长征源宣讲团走进北大,我特别自豪——终于有更多人能听见家乡的故事,触摸到长征精神的温度。”

当女儿金洋西捧着鲜花走上前送给妈妈,母女相拥的瞬间,成了现场动情的画面。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素的真情。

于都长征源宣讲团副团长黄蕾说,这次来到北京宣讲,有观众评价,长征源宣讲团规模最小、效果最好。这些令人鼓舞的话语,将激励所有宣讲员继续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

“宣讲团成员一路从赣南走到省会南昌,再到北京、上海等多地自愿宣讲,不断地向更高平台讲述长征故事,让长征精神传播更远,把先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黄蕾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代代相传凝聚新长征奋进力量

艰难征程,山河见证。长征精神,赓续传承。

在《扛着发电机长征》中,谢宝金背着68公斤设备穿越草地的身影,让听众直观感受到“不畏艰难”的力量;在《最后的家书》里,刘伯坚烈士“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铮铮誓言,将“坚定信仰”刻入青年心扉。

史诗激荡风云,精神穿越时空。红色故事激励青年学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听了这次宣讲深受震撼,我今年入选了本校研究生支教团,未来一年将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继续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刘铭说。

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指引着每个人奋勇前进。昔日长征出发地,重整行装再出发。

宣讲活动的压轴节目《苏区振兴新长征》,将历史镜头从战火纷飞的年代拉回当下。

于都县作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打造“长征文化”IP,实现了从贫困县到全国纺织服装十强县的蝶变,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900亿元,红色于都成了一座正在崛起的美丽时尚新城。

如今,从赣南山区走出来的于都长征源宣讲团,不仅完成了红色基因跨地域传递,更是一次次走向了更高、更大的宣讲平台,让伟大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激发了蓬勃向上的干事创业热潮。

新长征、再出发!

全媒体记者 欧阳兴 邵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3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于都长征源宣讲团来宁宣讲“永远的长征”传递磅礴力量南报网讯(记者余梦娇通讯员肖力民练红宁)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1周年和长征胜利89周年。11月3日至8日,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
2025-11-11 08:02:00
...现为长征文化、红色文化和国防文化学者,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团长。“父亲是从这里踏上革命道路的,63人一同出发,而新中国成立后只剩下3人……”8月20日,今年65岁的他,在井冈山
2023-09-08 10:06:00
...的母亲何小红是中共于都县委党校的老师、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团员,一生酷爱学习、研究。张家瑜出生后,何小红每天陪伴她亲子共读。何小红在家里自己背讲稿的时候,发现她也能背出一些来,
2023-08-11 09:33:00
本文转自:中国国防报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团长葛江洋——宣讲长征,也是我的“长征”“父亲是从这里踏上革命道路的,63人一同出发,而新中国成立后只有3人还活着……”仲春时节,一堂
2024-04-15 04:12:00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江西赣州:“艺”承长征精神 讲好红色故事
...震 摄在这里,除了这支合唱团“用心唱”,还有长征源宣讲团“精心讲”,长征源演艺团“匠心演”,长征源小红星讲解团“童心传”……于都县以“红军后代+宣讲骨干+志愿者”的方式,打造
2024-07-17 16:08:00
赓续英烈精神  汲取前进力量(文化中国行)
...2020年5月20日,在红军后代葛江洋的牵头组织下,长征源宣讲团成立。“走近身边的红军后人,感知先辈的苦难辉煌,书写红色的血脉传承,分享内心的感动感悟。”葛江洋介绍,这是宣讲
2025-04-06 06:14:00
...色旅游,近年来,于都县积极打好长征源合唱团、长征源宣讲团、长征源演艺团“组合拳”,唱好红色歌曲、讲好红色故事、演好红色情景剧。剧团成员足迹遍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长征沿线重要
2024-01-10 01:57:00
长征故事|长征中的爱情有多动人?一双草鞋激励他走完长征
实习生祝锦如 制图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绣球草鞋”。1934年,谢志坚从于都出发参加长征,心爱的姑娘春秀特意给他做了一双草鞋。带着这双草鞋,他激励自己
2024-09-23 09:11:00
《长征第一渡》:科技舞台演绎红色文旅史诗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本报记者 刘源隆《长征第一渡》剧照 于都长征大剧院供图“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
2024-06-22 00:4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养老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托烟台市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共同指导
2025-11-12 19:36:00
王正谱在沧州市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调研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落实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11月11日至12日
2025-11-12 19:45:00
11月12日从小店区教育局获悉,刘家堡乡洛阳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烹饪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烟火气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与魅力
2025-11-12 19:47:00
莒南县板泉镇中心小学举办国防教育演讲比赛
鲁网11月12日讯为厚植少年儿童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强国必有我”的远大理想,11月12日,莒南县板泉镇中心小学举办以“童心向国防
2025-11-12 16:32:00
鲁网11月12日讯平邑县郑城镇作为著名的"药材之乡",近年来依托金银花、山楂、党参等特色中药材种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2025-11-12 16:32:00
徐家楼街道宅子村背街小巷硬化工程续工 补齐民生道路短板
鲁网11月12日讯“以前这条小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没法走,现在终于要修了,以后出门可方便多了!”看着施工队进场划线、清理路面
2025-11-12 16:32:00
大皖新闻讯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怎样提升,产业培育有哪些创新举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安徽工业如何绿色低碳转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怎样发展壮大……在11月12日上午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
2025-11-12 16:33:00
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东方御园社区开展“文化惠民 情暖社区”文艺汇演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拉近邻里情谊,近日,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东方御园社区联合九歌梆子剧团开展“文化惠民 情暖社区”文艺汇演活动
2025-11-12 16:34:00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师生在2025年山东省“技能兴鲁”研学旅游指导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鲁网11月12日讯近日,2025年山东省“技能兴鲁”研学旅游指导师职业竞赛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落下帷幕,学院财经系教师郝天齐
2025-11-12 16:34:00
雨污分流“小切口” 托起万家庄村“大幸福”
鲁网11月12日讯近日,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的街头巷尾多了一道道忙碌的施工身影,挖掘机有序作业,工人们正加紧铺设地下管网
2025-11-12 16:34:00
鲁网11月12日讯为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近日,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组织工作人员以入户走访的方式深入开展排查矛盾纠纷与普法宣传工作
2025-11-12 16:34:00
鲁网11月12日讯“这张‘食品经营许可简易续证’的明白纸,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生意一忙,真容易忘了证照到期这回事。”在青岛市崂山区海信·财智谷食百味美食城
2025-11-12 16:35:00
信阳:委员下沉网格 居民幸福满格丨贯彻落实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从争论不休的“飞线充电”难题,到引进第三方公司新建11处充电桩;从搭建政企平台,到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信阳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2025-11-12 16:35:00
全会精神“声”入人心 泰安高新区石灰官庄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11月10日,石灰官庄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学思践悟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共建社区”主题宣讲活动,用“接地气
2025-11-12 16:36:00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学子在首届山东省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鲁网11月12日讯11月8日,首届山东省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在日照落幕。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组建的参赛队伍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
2025-11-12 1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