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9-30 05:14: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一个直抵心灵的镜头画面,就能让观众眼眶泛红;一个深情动容的演讲表情,就能让人感叹远征的艰辛。

9月28日,于都长征源宣讲团在北京的宣讲圆满落幕,为这场远赴千里的对话画上了温暖句号。

6个红色故事、1个诗歌朗诵、7名宣讲员、7天时间、10场宣讲。9月22日至28日,江西于都长征源宣讲团先后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多所高校,用质朴而深情的语言,将91年前从于都长征渡口出发的那段艰苦卓绝的远征娓娓道来。

跨越时空,感悟和传承长征精神。

于都县的红军后人聚在一起组成宣讲团,从乡村到城市,从线上到线下,他们讲述长征故事,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这种源自长征出发地“原汁原味”的讲述,每一次宣讲、每一个故事,都让伟大长征精神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感知的精神力量。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宣讲现场。(本版图片由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罗敏提供)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观众认真聆听。

7天,他们将长征故事讲成“顶流课”(图)

宣讲者深情讲述。

把长征故事讲成了“顶流课”

“红军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我们要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传承,真正做到用地质专业知识报效祖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许禄涌真情流露地写下了感悟。

9月22日,江西于都长征源宣讲团“永远的长征”主题宣讲北京之行的首场宣讲在中国地质大学举行。宣讲期间座无虚席,许多学生表情凝重,眼含泪水,沉浸在那段烽火岁月中。

远山青翠,于都河水静静流淌。这段故事始于1934年10月。

91年前,于都河畔,在“母送子、妻送郎、舍下孩子去远方”的一声声告别中,红军将士慷慨激昂,开启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如何把长征精神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直抵人心?这是时代的使命,也是成为一堂“顶流课”的必然要求。

肖婷婷是于都长征源宣讲团的一名成员,她随团来到北京参加“永远的长征”主题宣讲。身为红军后代的她,已经有20多年的讲解经验。

“这次来到北京宣讲红色故事,意义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把故事讲好,从现场看,效果也非常棒。”肖婷婷告诉记者,她讲述的是段桂秀奶奶《一句承诺一生守候》的故事。在这次宣讲前,大家认真地把这些故事进行了重新编排和打磨,想把最精彩的红色故事效果留在北京观众的心里,把当年赣南苏区干部群众甘于奉献、坚定理想和信念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一场接着一场讲,场场宣讲感人至深。

7天时间,10场宣讲,北京之行讲述了《总书记的嘱托》《扛着发电机长征》《最后的家书》《一句承诺一生守候》《寻找红军爷爷》《从于都河到大渡河》等红色故事,收获了阵阵掌声和好评。

从现场宣讲来看,7名宣讲员摒弃了单向灌输的宣教模式,采用“现场讲述+情景演绎+诗歌朗诵”的复合形式,将抽象的精神概念具象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听完宣讲,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李贞感动地说:“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热血铺就的,我们一定要铭记这段历史,用优异的成绩、踏实的行动,做长征精神的传承者。”

1500余场宣讲的“出圈”之旅

这支从赣南红土上走出来的公益宣讲队,带着1500余场宣讲的沉淀,把长征故事讲进了北京观众的心里。这场“出圈”之旅,是跨越时空的真情与坚守。

“1934年,小爷爷从于都长征渡口出发,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在清华大学宣讲时,宣讲团成员林丽萍动情地说。

一切的起点,是刻在骨子里的红色基因。

林丽萍的故事,正是这份底色的映照。这位于都二中的音乐教师,因寻找长征中失联的小爷爷,跟着红军后代组建的合唱团踏遍大半个中国。2014年湘江战役80周年之际,她在广西兴安县的纪念碑上看到“林罗发生”四个字,泪水瞬间决堤,这次经历让《北上无音讯 归来是忠魂》的故事有了穿越时空的力量。

“不是讲历史,是讲我家的故事。”这份朴素的真诚,怎能让故事不“出圈”。

2020年5月20日,这支由红军后代、专家学者、志愿者组成的于都长征源宣讲团正式成立,从最初20余人壮大到102人,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17岁。五年间,1500余场公益宣讲的积累,让这份真诚愈发醇厚。

他们入企业、进校园、下基层,把书本上的长征史,变成了“可触摸的情感共鸣”。从南昌到上海,58场宣讲打动了超23万受众的心,为北京之行埋下了伏笔。

在北京的高校校园里,这份真情终于引爆了最强烈的共鸣。

北京大学的宣讲现场,宣讲团成员梁晓燕看着台下泪流满面的学子,心里愈发笃定“故事装进了所有人的心里”。

“故事真切地把观众带入情境当中,他们真的听进去了,我们在台上更受鼓舞。”梁晓燕说。

梁晓燕的女儿金洋西就读于北京大学,“作为于都籍学子,看到长征源宣讲团走进北大,我特别自豪——终于有更多人能听见家乡的故事,触摸到长征精神的温度。”

当女儿金洋西捧着鲜花走上前送给妈妈,母女相拥的瞬间,成了现场动情的画面。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素的真情。

于都长征源宣讲团副团长黄蕾说,这次来到北京宣讲,有观众评价,长征源宣讲团规模最小、效果最好。这些令人鼓舞的话语,将激励所有宣讲员继续用心用情讲好红色故事。

“宣讲团成员一路从赣南走到省会南昌,再到北京、上海等多地自愿宣讲,不断地向更高平台讲述长征故事,让长征精神传播更远,把先辈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黄蕾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代代相传凝聚新长征奋进力量

艰难征程,山河见证。长征精神,赓续传承。

在《扛着发电机长征》中,谢宝金背着68公斤设备穿越草地的身影,让听众直观感受到“不畏艰难”的力量;在《最后的家书》里,刘伯坚烈士“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铮铮誓言,将“坚定信仰”刻入青年心扉。

史诗激荡风云,精神穿越时空。红色故事激励青年学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听了这次宣讲深受震撼,我今年入选了本校研究生支教团,未来一年将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继续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生刘铭说。

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指引着每个人奋勇前进。昔日长征出发地,重整行装再出发。

宣讲活动的压轴节目《苏区振兴新长征》,将历史镜头从战火纷飞的年代拉回当下。

于都县作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通过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打造“长征文化”IP,实现了从贫困县到全国纺织服装十强县的蝶变,纺织服装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900亿元,红色于都成了一座正在崛起的美丽时尚新城。

如今,从赣南山区走出来的于都长征源宣讲团,不仅完成了红色基因跨地域传递,更是一次次走向了更高、更大的宣讲平台,让伟大长征精神代代相传,激发了蓬勃向上的干事创业热潮。

新长征、再出发!

全媒体记者 欧阳兴 邵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30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现为长征文化、红色文化和国防文化学者,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团长。“父亲是从这里踏上革命道路的,63人一同出发,而新中国成立后只剩下3人……”8月20日,今年65岁的他,在井冈山
2023-09-08 10:06:00
...的母亲何小红是中共于都县委党校的老师、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团员,一生酷爱学习、研究。张家瑜出生后,何小红每天陪伴她亲子共读。何小红在家里自己背讲稿的时候,发现她也能背出一些来,
2023-08-11 09:33:00
本文转自:中国国防报江西省于都县长征源宣讲团团长葛江洋——宣讲长征,也是我的“长征”“父亲是从这里踏上革命道路的,63人一同出发,而新中国成立后只有3人还活着……”仲春时节,一堂
2024-04-15 04:12:00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江西赣州:“艺”承长征精神 讲好红色故事
...震 摄在这里,除了这支合唱团“用心唱”,还有长征源宣讲团“精心讲”,长征源演艺团“匠心演”,长征源小红星讲解团“童心传”……于都县以“红军后代+宣讲骨干+志愿者”的方式,打造
2024-07-17 16:08:00
赓续英烈精神  汲取前进力量(文化中国行)
...2020年5月20日,在红军后代葛江洋的牵头组织下,长征源宣讲团成立。“走近身边的红军后人,感知先辈的苦难辉煌,书写红色的血脉传承,分享内心的感动感悟。”葛江洋介绍,这是宣讲
2025-04-06 06:14:00
...色旅游,近年来,于都县积极打好长征源合唱团、长征源宣讲团、长征源演艺团“组合拳”,唱好红色歌曲、讲好红色故事、演好红色情景剧。剧团成员足迹遍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长征沿线重要
2024-01-10 01:57:00
长征故事|长征中的爱情有多动人?一双草鞋激励他走完长征
实习生祝锦如 制图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有一双与众不同的“绣球草鞋”。1934年,谢志坚从于都出发参加长征,心爱的姑娘春秀特意给他做了一双草鞋。带着这双草鞋,他激励自己
2024-09-23 09:11:00
《长征第一渡》:科技舞台演绎红色文旅史诗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本报记者 刘源隆《长征第一渡》剧照 于都长征大剧院供图“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
2024-06-22 00:40:00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23日首演杨冬权出席首演发布会本报讯 (记者杨筱晶)3月14日,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首演发布会在于都举行。发布会上,出品
2023-03-16 03:1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日照市莒县实验高中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
鲁网10月20日讯(记者 谢文明)10月17日,日照市莒县实验高中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互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5-10-21 18:28:00
破“水困”暖民心!枣庄市市中区水务公司银庄村供水改造工程纪实:让山区百姓喝上“安心水”
鲁网10月21日讯(记者 张宗帅 通讯员 宫鲁迅)“以前挑水要走二里山路,现在打开龙头就有干净水!” 如今,在枣庄市中区齐村镇银庄村
2025-10-21 18:29:00
技术突破是刺梨产业突围的关键|访贵州省天然产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瑜
贵州是全国最大的刺梨种植、加工、生产基地,作为贵州省“3+5”特色优势产业及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生态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0-21 18:38:00
“最美铁路·沈白高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在辽宁抚顺启动
10月21日,“最美铁路·沈白高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辽宁抚顺雷锋干部学院举行。活动由辽宁省委网信办、吉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
2025-10-21 18:39:00
大皖新闻讯 10月21日,大皖新闻记者从亳州市谯城区相关部门获悉,“2025年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名单近日正式公布
2025-10-21 18:41:00
合肥肥东218位百岁老人的 “幸福日常”
大皖新闻讯 重阳节即将来临,记者从肥东县民政局获悉,肥东以其218位百岁老人的规模,成为合肥市长寿老人最多的县区。他们的长寿奥秘是什么
2025-10-21 18:42:00
科技创新十四五·走进实验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背后有哪些“硬核科技”
开栏语: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陕西省“十四五”创新驱动发展规划》提出,要围绕空天、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
2025-10-21 18:42:00
《山东省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管理办法》出台实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高曼娟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获悉,《山东省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10月11日起正式施行
2025-10-21 18:50:00
青岛公布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尚青龙为了推动教育强市建设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青岛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5个专项三年行动计划
2025-10-21 18:51:00
共绘健康蓝图!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与山东省立医院共建医疗联合体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 通讯员 刘庆乐 张莹莹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济南东部市民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2025-10-21 18:51:00
商务发布|山东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打造外资首选地
10月2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化与跨国公司合作、共建共生共赢产业生态有关情况。针对“山东在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2025-10-21 18:51:00
岚山区人民医院中医诊疗中心启用,一站式服务守护群众健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 邹杰近日,岚山区人民医院倾力打造的中医诊疗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整合中医科、针灸推拿科、康复医学科三大核心科室资源
2025-10-21 18:51:00
赛出精彩!枣庄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将于10月25日举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翔10月21日下午,枣庄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在市会展中心召开。据介绍,枣庄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将于10月25日下午三点在枣庄市文体中心体育馆举行
2025-10-21 18:51:00
冷冷冷继续+多地雨雪来袭!河北会出现极寒冷冬吗?
根据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统计今日8时,河北省各地气温均在个位数其中张家口崇礼气温最低,仅有-9℃未来三天预报2025年10月21日17时发布天气预报今天傍晚到夜间
2025-10-21 18:51:00
光山县力量下沉网格赋能 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大河网讯 基层治理如何更精准、更高效?河南省光山县以深化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多格合一”
2025-10-21 18: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