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医药报
阿斯利康溢价收购亘喜生物受关注
跨国药企并购中国创新药企首开先河
□ 刘晓锋
事件概述
2023年12月26日,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宣布与亘喜生物科技集团(Gracell Biotechnology,以下简称亘喜生物)达成协议,阿斯利康以约12亿美元的总价格对亘喜生物进行收购。收购完成后,亘喜生物将作为阿斯利康的全资子公司在中国和美国开展业务。2024年2月,亘喜生物正式并入阿期利康集团。
业内认为,在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持续遇冷的背景下,Biotech(以研发为主的生物科技企业)出售产品权益、工厂等重资产的情况并不鲜见,但是整个公司被完整收购,在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还是第一次。这次收购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以2023年12月26日—2024年3月22日为监测时间段,阿斯利康与亘喜生物达成协议的消息发布后,2023年12月27日舆情达到监测期最高峰。此后,2024年2月收购正式完成,舆情出现小幅波动(详见图)。
舆论观点分析
首家中国Biotech被完整收购
亘喜生物被阿斯利康收购的消息被财联社、金融界、第一财经等财经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赛柏蓝”等行业新媒体报道。在微博平台,#跨国巨头会掀起中国生物技术公司收购浪潮吗##阿斯利康将斥资约12亿美元收购中国亘喜生物#等相关话题阅读量分别达20.4万人次、13.9万人次。
被阿斯利康收购的亘喜生物于2017年10月成立,是一家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生物制药企业,是目前国内专注CAR-T疗法的创新药企业之一。2021年1月,亘喜生物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利用其FasTCAR(“次日生产”自体细胞CAR-T平台)和TruUCAR(通用型同种异体CAR-T平台)技术平台,亘喜生物正在开发多项自体和同种异体的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产品。这些产品有望攻克传统CAR-T疗法持续存在的重大行业挑战,包括生产时间长、产品细胞质量欠佳、治疗成本高和对实体瘤缺乏有效治疗等。
有媒体分析认为,在CAR-T赛道布局独特,是亘喜生物受跨国药企青睐的原因之一。如红星新闻发表《首例!中国创新药公司被跨国药企收购,阿斯利康为何要买亘喜生物?》称,在CAR-T药物领域,亘喜生物的布局与其他药企有所不同。以往,CAR-T药物都是做一些肿瘤方面的末线治疗。从亘喜生物的在研CAR-T管线来看,其主要聚焦于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为此开发了专有的细胞疗法FasTCAR技术平台,可以缩短生产时间,强化T细胞健康状态,进而提高自体CAR-T疗法针对患者的潜在有效性。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类似于红斑狼疮等目前还无法根治的疾病,亘喜生物异于其他药企的生产技术平台,在CAR-T药物赛道更有优势。
蓝鲸财经客户端发文称,业内人士表示,亘喜生物从一开始就是以全球视野的角度去做,这是被跨国药企收购的基础。阿斯利康本次收购亘喜生物目的比较明晰,主要是看中了亘喜生物FasTCAR技术平台生产的BCMA/CD19双靶点自体CAR-T细胞疗法GC012F,目前主要潜在应用场景是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2023年5月,强生旗下杨森制药与西比曼生物达成的全球独家合作,或也是促成阿斯利康本次收购的原因之一,阿斯利康凭此可与强生争夺血液瘤领域的市场份额。
商业化艰难或是“卖身”原因
自上市以来,亘喜生物市值缩水不少。业内认为,不被二级市场认可,或是因为亘喜生物虽然有很好临床数据但没上市产品,没有自我造血能力,商业化艰难。
微信公众号“MedTrend医趋势”发文称,虽然亘喜生物通过融资累积了较为充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但是仍有隐忧。第一,其所有管线都在临床Ⅰ期及以前,离商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纯烧钱模式下,近五年亏损约18亿元。第二,股价自上市以来下跌81%,最低是在2023年2月,每股仅1.4美元(低于1美元将面临退市风险),且目前没有商业支撑,仅依靠临床数据“利好”拉动股价,很难回到最初估值。2023年第三季度,亘喜生物研发支出同比下降33%,这也是近五年其首次下调研发投入。在研究、开发、临床试验支出减少的同时,其在全球有多项关键临床试验正在密集展开,需要资金投入,在此背景下,亘喜生物选择了“卖身”。
阿斯利康借此夯实细胞疗法实力
业内人士认为,收购亘喜生物,阿斯利康意在增强细胞疗法领域实力。
澎湃新闻发表《首家中国创新药企被跨国药企收购,一条新的退出路径被走通》称,差异化或是阿斯利康选择“牵手”亘喜生物的原因之一。相比诺华、百时美施贵宝、吉利德等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在CAR-T领域的布局进度稍显缓慢。此次收购,阿斯利康看中的是亘喜生物的CAR-T候选产品在血液瘤、自身免疫疾病方面的潜力。此外,生产制备过程复杂且冗长是当下细胞疗法行业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FasTCAR技术平台是亘喜生物核心差异化技术。该平台可将细胞生产周期由传统的数周时间大幅加速至次日完成,有望显著缩短患者等待期,并降低疾病进展恶化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与传统CAR-T工艺制备的细胞相比,FasTCAR-T细胞表型更年轻,具备了更好的体内扩增以及更有效的肿瘤杀伤能力,这恰好能解决现有CAR-T存在的关键难题,同时能降低产品价格。
界面新闻发表《首家被跨国药企收购的中国创新药公司出现,亘喜生物有何特别之处?》称,此前,阿斯利康在血液肿瘤这一领域的大单品是已上市的BTK抑制剂阿可替尼。在CAR-T疗法上,全球范围内已有8款产品获批,均针对血液瘤,靶点集中在CD19和BCMA上。本次收购被着重提及的是亘喜生物的GC012F。GC012F是一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创新型BCMA/CD19双靶点自体CAR-T细胞疗法,覆盖适应证包括多种血液肿瘤和自免疾病,进度最快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已在美国处于1b/Ⅱ期临床阶段。在2023年的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亘喜生物公布了GC012F一项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数据。除了亮眼的数据,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的原因或还在于看中其差异化的CAR-T技术平台,包括FasTCAR平台、TruUCAR平台和针对实体瘤的SMART CART模块。这都针对眼下CAR-T疗法存在的问题。
Biotech跨越“寒冬”的新路径
在资本“寒冬”下,Biotech公司上市破发、市值腰斩频现,前期资本退出压力与日俱增,亘喜生物被阿斯利康收购启发行业:并购这种资本运作路径,或许是“寒冬”中资本退出的重要出路。
21经济网发表《阿斯利康溢价收购亘喜生物,Biotech如何跨越周期活下去?》称,目前整个医药医疗行业投资步入下行通道,估值陷于低位,上市公司表现跑输大盘,未上市医药公司的融资亦陷入冰点。业内人士表示,结合对国内外Biotech企业的观察,建议未盈利Biotech企业在当前的艰难情况下,冷静思考并重新规划自己的战略定位。在新的形势下,重新思考并把自己定义为优势细分领域的Biotech公司,在适当的研发阶段后就将后续的研发或商业化运营权转移给下游企业或大型药企,只赚自己擅长的这一环节的钱,并在这样的战略定位下,考虑部分非核心管线的License-Out、出售非核心资产和部分房地、控制低效成本以支持少数核心研发管线、确保现金流,从而度过“寒冬”。
百家号“36氪”发表《阿斯利康12亿美元买下亘喜生物,中国创新药企“卖身潮”要来了?》称,近两年,在市场、政策的双重洗牌之下,创新药企追求“做大”的思路在逐渐转变。按照Pitchbook数据,2023年生物科技公司可筹集资金达到了近4年来的最低点,约为240亿美元,同比下降35%左右。另据Citeline调查报告,2023年约48%的生物技术企业选择与大药企合作的方式来融资。亘喜生物的案例,至少向中国医药行业展现了以并购作为退出方式的可行性。据丰硕创投测算,按照阿斯利康给出的最高收购价格,亘喜生物背后的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及二级市场定增机构将全部获利退出。这也为接下来国内创新药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思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1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