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讲述人:合肥市经开区锦绣社区送药志愿者 徐莉
合肥从去年12月16日成立药品配送志愿服务小分队,直接送药上门,以解决市民医药物资保送问题。我响应社区号召,成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
大家都没想到,新冠病毒传播速度这么快,不少人买不到退烧药。我有几次早上7点从社区药房经过,门口已经排起长队,居民等着药房开门买药。社区里咨询电话响个不停,最夸张的时候,四五台电话同时振铃,来不及接起来。居民群里也都在找药,有人生病了没药,发烧了没人照顾,还有独居老人的子女求助社区,请派人上门看一眼。社区工作人员本就人手不多,日常的琐碎工作也不能丢下,他们又在一个接一个生病,忙得叫人心疼。
之前我做过核酸采样前的扫码志愿者,这次正好有时间,又成了送药志愿者。每一粒药都来之不易。我了解到,网格员会把各方反映的药品需求记录下来,需求单子层层上报,合肥市疾控中心连夜采购,每天早上不到8点,再由区里发到街道,社区按照头天统计的用量领取,非常精准,多一份都不好找。我们志愿者就按着提前登记好的地址,挨家挨户给送过去。多的时候,每天要跑20多户。
有段时间,因为药品相对紧缺,除了跑腿,志愿者还要做不少解释的工作。我们送的药,主要是退烧药和消炎解毒的非处方药,按照每人3天的药量准备。有的居民比较年轻,病情不重,具备出门采购的能力,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不送。有的居民收到药品,一看只有几小包,会问我们是不是送少了,或者偷拿了。还有的居民可能对送药的工作有误会,觉得这活一天下来起码赚几百元。也有居民跑到社区服务站领药,认为这是应得的福利,想在家中储备一些,有的跑两三趟。我们便要解释,药品用量不能太大,发烧不到38.5℃不能吃,连续3天服药不见好转要去医院。
不过,会认真表达感谢的居民更多。我们送药,一般会把药挂在各家各户门把手上,敲敲门后离开,经常听到居民隔着门扯着嗓子说谢谢。有时候在路上,遇到晒太阳的老人家,看到我们一整天都在外面跑,天气又冷,会邀请去他家喝杯热水。
头几天送药,我都要戴两三层口罩,再多了不行,喘不过气。后来我自己也生病了,在家里躺了3天,退烧了便又出来送药。我们小分队里的志愿者都是如此,坚持不住便回家歇几天,康复了立马补充队伍。
这两天送药的需求已经少了很多。药房的药剂师也加入了小区居民群聊。最新的消息,各类防疫物资都有货了,体温计、退烧药、止咳药、血氧仪等都在陆续上架。(本报记者 巩持平 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