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刘畅,河北唐山人,1988年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研修于中国油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唐山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副秘书长,现任唐山市文联《唐山文学》杂志美术编辑,一级美术师。
一
简陋的画室内,墙上均匀排布着一幅幅油画。一位身形高瘦的男青年,站在一幅远比他大得多的画布前,专心致志地创作。早就听闻刘畅是一名优秀的青年画家。虽然同在文联工作,却未见过他执笔创作的模样。这是我第一次将自己摆入他的艺术空间。
从《燕山长城》这幅画开始,我对刘畅的美术创作及其背后的创作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次向他表示,想一去他的工作室,领略他的创作才华。近期一幅作品即将完成,他和我约好时间,邀我前去参观。
在唐山市文联工作多年,刘畅的才华,是同事们所熟知的。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刘畅有多部作品入选国内大展,其在美术领域的声誉逐年提升,目前也是唐山市美术家协会最年轻的兼职副秘书长。他除了艺术领域的成就,在出版领域,也毫不吝惜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兴趣和工作,结合紧密,相映生辉,让人无不心生羡慕和赞许。他的油画作品《燕山长城》,就挂在他工作的编辑部里。平日人们进进出出,都会忍不住多扫上几眼。
刘畅作为《唐山文学》杂志的美术编辑,始终潜心刊物设计和书画板块的编辑、设计工作。他负责的栏目与其他刊物的美术板块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分,突出一个“新”字。在艺术领域,天赋固然重要,而后天努力同样不容低估。天赋是对于少数人的馈赠,后天训练以及对艺术的刻苦钻研,代表着大多数。作为一名“后进青年”,在大师林立的艺术领域,少有可以展现自己的机遇。这也正是刘畅所曾经历过的。在他看来,他人的关注和认可,对青年画家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当下青年所面临的茫然,需要有一种正向的引导,引导他们坚持对艺术的初心,让心中的热爱,持续蔓延。
无论是水彩、油墨,还是书法、版画,都能在他所编辑的栏目中竞相登场。我能看到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不同的姿态印成杂志的彩页。一本书自此成了一个小巧、可携带移动的美术馆,让人一饱群菁风采。
图为刘畅作品——油画《特懋克节庆典之候场》。
二
对于一个心思细腻的画家而言,外在的陈设和摆放,仿佛是最不受关注的。正如刘畅的工作室,除了已完成的、将要完成的画作和一些绘画工具、色料外,只有一张可以勉强睡下一人的沙发床和一台漏水的空调。
我被他身后一幅将要完成的画作吸引。22号界碑旁,8名边防战士在白雪皑皑的高原上,展开了一面五星红旗。大幅油画《国门卫士——昆木加雪域巡防》是他耗时一年所创作品,已入选国家美术艺术基金项目。这也是他的作品第二次入选国家级艺术基金项目。2017年,刘畅的主题美术创作取得了较大的个人突破,其油画作品《特懋克节庆典之候场》(宽250cm,高180cm),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特懋克节庆典之候场》是一幅人物群像,展现出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盛典——特懋克节日中,基诺族少女在庆典舞台后方候场的情景。画面中,有的少女手持唱词,有的站在台凳上方,观察舞台上正进行的表演。整幅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将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少女的青涩可人完美融合,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留存与传承作为画作阐释的命题,呈现于观众面前。
《国门卫士——昆木加雪域巡防》(宽260cm,高180cm)延续了《特懋克节庆典之候场》的创作视角。在前作的基础上,刘畅运用其在人物肖像绘画领域中钻研锻炼,日趋成熟的技艺手法,从群像展示向个体人物刻画转变。画作中,背景色调较为单一,这种刻意留白,更能反衬出主角人物的色彩,让观众的欣赏焦点,自然落于作者重点展现的人物身上。
《国门卫士——昆木加雪域巡防》整幅作品采用居中构图结构,五星红旗位于画作正中央。这种构图方式的简化,除了能够让作者将更多精力放在人物细节刻画上,同时也具备了焦点标示的作用。整体构图,化繁为简,甚至可以称为入门的结构下,就是要凸显主题,让人一看便知创作者的第一意图。
在中大幅美术作品的创作中,最难把握的在于整体性,在于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在于大关系的摆布上。《国门卫士——昆木加雪域巡防》所包含的大元素被作者选而又选,精简留存后,就仅留有人物、红旗、界碑三大要素了,整体画面给人一种干净的直观感受。刘畅对于界碑的处理,更像是作为一种对其他要素的衬托,可细看之下,其比例大小,所处位置,又让人无法忽视。界碑小而素的质地本不突出,刘畅善用结构技法,将其摆在更为靠近观众的“近场”位置,有意将其推至人们面前。一名单腿蹲姿、手持红旗一角的子弟兵,背部与界碑交叠,交融而不冲突,在画面中形成相互依存、互为引申的对照关系。
图为刘畅作品——油画《国门卫士——昆木加雪域巡防》。
三
我们说文艺作品,有写实的一面,也有作者虚构加工的一面。所谓虚构加工,并非造假或是捏造这类含有贬义的感性词义。相反,作者虚构要有所根据,要根据现实和个体情感抒发开来。所创作出来的,是一种经过情感加工的艺术作品,是个体对现实的再创作。刘畅告诉我,《国门卫士——昆木加雪域巡防》人物刻画,是他融入情感最多的地方。
刘畅出身军艺世家。他的父亲曾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复员后投身社会文艺事业,以画笔立身,终成名家。在这种家庭文化氛围的熏染下,加之他求学生涯当中对艺术的追求,以及不断淬炼技艺,使他对于美术艺术有着过于同龄人的深刻认知。
“我父亲曾是一名军人,我对军人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敬。”刘畅介绍画作中的8名边防战士时,眼神中流露出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情感。我询问后得知,这幅作品的场景并非他现场所见。画作的创作冲动,是因为他在网络上看到一段视频:雪地被阳光映射得花白,一队青年官兵常年生活在高海拔、低含氧的环境中,他们头顶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日复一日地行走,守卫在祖国的边界。
同样作为青年,边防官兵的守边境遇对刘畅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他将这一情绪的对撞,以深沉的明暗对比,留存于画作当中。这是恰当的情感表达,沉稳而不做作,既符合现实当中军人迷彩追求的低色调、高伪装的实际功用,又实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
面前的《国门卫士——昆木加雪域巡防》可以说几近完成,这是刘畅对于自己作品的中肯评价。对于人物细节的把控,他还有很多想法,还希望加入更多的细节表现力。在对于这幅作品的最终构想,他一改再改,几易其稿。他觉得官兵的皮肤要更显青紫一些,因为在缺氧的环境下,人体内氧含量是极低的,未经高原生活过的人,连基本的步行都难以坚持,那会损耗远高于平原地区的体力。在人物服装的艺术处理上,硬刷和刮刀是他理想的画笔。这能更好体现军人刚毅的性格,严肃的作风。在交谈过程中,他的灵感不时迸发。一个平日少言寡语的人,只有在他热爱的事物面前,变得如此富有激情。这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他在赋予作品情感的同时,仿佛也在给予自己机体一种强而有力的推动。
我被他所散发出的澎湃而热烈所感染,不由得再次认真审视起身边的画作。巨大的人像,巨幅的河山,这些图画后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意象,感觉身旁这位青年画家心中的疆域,远比我想象中的辽阔。他笔下所画并非追求一人一景之写实,与之形似。作为一名艺术家,一名文艺工作者,他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也乐于将这些常人忽视的美,通过自己的手臂挥洒到人们的面前。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他画笔下的河山,雄浑壮美且无限辽阔。
离开刘畅的画室,我脑中仍然被这幅作品所占据,它轻而易举地吸引了我,又让我难以忘记。我想,这就是艺术对于人的现实影响吧。这幅画作成稿展出之时,想必会吸引更多人观赏品悟的目光。(丹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