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深,很多人开始考虑起自己的养老问题来。有人工作不稳定,被迫灵活就业,生活压力比较大,对社保也持悲观态度,选择不缴纳灵活就业社保,而是将每月剩余的钱都攒起来,想要到时候靠存款养老。毫无疑问,选择依靠存款度过几十年晚年生活,是需要较多资金储备的,那么这么多钱,该怎么打理呢?
就有人想知道,60岁后,老人若有较多存款,该怎么打理比较划算?答案来了。
1、不要全部换成现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一些资讯中,我们会看到有老人去世之后,家人在收拾遗物的时候,发现其床底下放了不少现金。这些钱不一定都是百元大钞,还有很多几分、几角的硬币或纸钞。在老人存钱的时候,这些几分、几角的钱或许购买力还比较高,但是在几十年过去之后,这些钱的购买力肉眼可见地下降了。
还有一些人存钱时保存不当,等到多年后把钱拿出来,才发现钱早就发霉、或者被白蚁啃噬了,到银行去换,也很难一分不少地兑换出来。
因此,60岁后,若老人有较多存款,不要全部换成现金,因为现金一来是无息的,难以抵挡通胀,二来是纸质的,有保存不当而损毁或丢失的风险。
2、不要将多数资金换成黄金或者房子
一些老人有着旧思维,总觉得房子和金子值钱,当存款比较多的时候,就会想着买房子,囤金子。但是如今房地产已经过了黄金期,再买房产,风险是比较大的。且房子和金子想要变现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老人之后因为急病等急用较多资金,届时想要将房子和黄金很快变现,可能要做出较大的价格让步才行,不划算。
3、可将多数资金存在银行存款或储蓄国债中
目前,对老人来说,比较稳妥的方式还是银行存款和储蓄国债。只要在有存款保险标识的银行存钱,那么资金安全是可以得到保障的。而储蓄国债是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债券,也是承诺保本的。对于收入来源少,承担不起太大风险的老人来说,将多数资金存在银行存款或储蓄国债中,比较稳妥。
4、做好财务状况记录和交代
生老病死是颠扑不破的规律,老人已经走入人生的后半程,对于资金安排也要做好准备。为免万一急病、老年痴呆或意外等发生,让老人无法交代清楚,建议趁自己头脑清醒时,将自己的存款银行、金额、账户等做好记录。若买过储蓄国债、基金、股票、黄金、房产等,也要记录清楚。若有债务,也建议一并记录下来。
不过由于人的家庭关系不一定和睦,对于是否要过早交代给子女或配偶,老人可以自行把握,或者选择交代的时间、方式和方法。
5、若身体不好,打理时注意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
有些老人在年老后,老病相催,是医院的常客,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动一次小手术了。那么对于这样的身体不好的老人来说,在打理资金时,要注意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要尽量确保自己每年都能有一笔钱到期。可以选择1年期的定存或大额存单,或者借助3年期和5年期的定存构建阶梯型存款,或者是去买电子式储蓄国债。而对于短期闲置资金,若老人对智能手机接受良好,可以选择用余额宝或零钱通打理。
6、若身体好,做好增值和保值
若老人身体比较好,那么建议为资金做好保值和增值工作。因为通胀是客观存在的,40年前和如今的万元户,不可同日而语。建议在普通的银行存款和储蓄国债之外,适当引入一些风险承担能力之内的增值方式,比如基金定投等。也可以借助一些外贸经济平台的代销,10万每月得1000元利润。
总之,60岁后,老人若有较多存款,在打理时,不要全部选择一种方式,那样整体性风险比较大,不妨多借助几种方式综合打理,或更为划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8 16:45:3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