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经济日报
智能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百余台新式农机整齐排列等待发往国外市场……走进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重庆华世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处处是一派繁忙景象。“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订单尤其是海外订单有较大增长。”华世丹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利告诉记者,订单目前已经排到第三季度,预计全年订单量将增长10%以上。
华世丹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从事汽车、摩托车零配件生产。2005年,公司紧盯农业机械化发展机遇,向中小型农机及通用动力机械研发制造转型。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合作,公司逐步构建起覆盖“耕、种、管、收、运及初加工”全流程的农机产品矩阵,并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列。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5.5亿元,产品远销罗马尼亚、巴西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
直流发电机、交流变频发电机、微耕机、割晒机……华世丹公司展厅里陈列的产品琳琅满目。“这是公司去年推出的乘坐式微耕机。”华世丹公司副总经理李想指着展厅内一台橘红色农机说,传统的微耕机大多以手扶步进式为主,存在操作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短板,制约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公司研发的这款新农机具备旋耕、开沟、起垄等17种功能,作业效率较过去提升了3倍以上”。
“从手扶式到乘坐式的改变,并不是简单地在原有机械结构上增加一副车轮、一个座位,而是需要对外形设计、传动结构、装配工艺流程等进行整体重塑。”李想告诉记者,公司组建了专门的技术团队,依托多年积累的整机及零部件制造技术经验,反复试验、论证、优化,突破了结构强度、速度匹配、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自主研发出的乘坐式微耕机实现了折腰转向、安全互锁、快速换装等功能的升级。该产品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就达到6000多万元,成为公司开拓市场的“拳头产品”。
技术创新底气源自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近年来,华世丹公司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4%投入技术研发,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搭建“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机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创新平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山地果园灌木清理除草机等研发成果陆续实现产业化。目前,华世丹公司已获得47项发明专利、136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主导、参与近10项行业标准制定。
最近一段时间,华世丹公司项目工程师张如君正带领技术人员对一款静音变频发电机的升级版进行性能测试。“我们根据客户的反馈,对产品外观、功能布局等进行优化,第二代产品在耐久性指标、排放指标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张如君说,紧盯市场需求,公司持续推进产品多元化布局,对产品进行迭代更新,以年均开发5款至8款新产品、升级8款至10款现有产品的速度,不断开拓新市场。
瞄准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华世丹公司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在公司总装车间的数字化看板上,生产进度、设备状态等数据实时更新。“得益于数字化信息管控系统的持续完善,公司多条生产线设备实现互联互通,从订单生成到生产加工、仓储管理、出库配送,实现全环节数据化、可视化、可追溯管理。”华世丹公司生产车间主任雷先虎说,公司现已改造升级3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车间关键工序设备数控化率达90%以上,生产周期缩短15%,成本降低15%以上。
“借力一次次转型,公司不断向高而攀。未来,我们将聚焦智慧农机、新能源储能等领域持续发力创新,推出更多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探索更多规模化应用场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陈利说。(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阅读下一篇/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12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