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记者 孙娜娜 见习记者 苏月鹏
一张黄蓝交汇的照片,半生步履不息的追随。百米高空之上,他用相机记录黄蓝交汇的雄浑壮阔;文化工作中,他凝聚文艺英才共谱黄河口的文化繁荣。他年近古稀,却用心血和汗水描绘“大河之洲”的蓬勃发展,他就是河口区楹联协会名誉主席黄高潮。

依勇气与坚韧,捕捉世间美景
在河口区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二楼的两间展厅中,一张张精美的摄影作品让人不禁驻足观看。《黄河入海·大美湿地》《大河之洲》《霞光鹤影》……每张作品的选题构图、色彩调整,都让人叹为观止。“这张《河海交汇》照片,是我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咱们东营市拿它做了好多年的外宣图片。”谈话间,黄高潮手指照片,脸上露出微笑。
纵观黄高潮的摄影作品,会发现一个共同点,景色都是从高空向下俯瞰的。为了寻找黄蓝交汇的最佳拍摄时机,他多次跟着渔船出海,往返一次需要八、九个小时,用无人机拍摄记录洪荒之流磅礴入海的气势。他还和其他摄影爱好者一起,多次乘坐卸去窗户的测绘飞机,一手把着栏杆,一手操作相机,从千米空中捕捉河海交汇、黄蓝共舞的最美光影。一张张作品的背后,蕴含的是一位花甲老人追求梦想的执着与坚韧。
“要想拍到一张比较满意的照片,至少得十几个小时,再从千百张照片中,挑选、调色,最后定稿。”老人用平和的语气,讲述着一件件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为了艺术,他愿意冒险;为了追求完美,他会不断去学习;为了繁荣发展河口区文化事业,他甘愿付出心血与汗水。

用钻研与积淀,谱写发展赞歌
酷爱摄影的黄高潮,今年68岁。干净利落的着装、简洁整齐的外表,说话间总是嘴角上扬。清晰的思路下,他与河口区文化发展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1972年,黄高潮从家乡广饶来到黄河口,成为胜利油田河口指挥部的一名井下作业工人。在“为祖国献石油,为油田献青春”创业精神的感召下,他随同所在连队,深入荒原碱滩,劳作在勘探开发一线,先后参加了多次大的石油会战。“队上的干部职工大都是转业军人,他们传承了部队的良好作风,关键时候奋不顾身、知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十分感人。”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油田一线工作的15年,深刻地影响着黄高潮以后成长的道路。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创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黄高潮的工作和艺术追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984年,随着东营市和河口区的相继成立,黄高潮调至河口区工作。从最初负责培养选拔人才,到后期分管文化教育工作,几十年里,他结识了一批能人志士,积累了大量的人才资源,这为退休后链接“油地军港”多方力量发展河口区文化事业埋下伏笔。
“你看,我们黄河口像不像一座聚宝盆,没有哪座城市能比上东营这样的资源丰富,但它却是座新城,人文底蕴薄弱。”黄高潮指着照片《河口美丽油区》感慨道。感念大河之洲的自然风光美好、矿藏资源丰富,也同时为这片年轻土地的文化底蕴薄弱而惋惜。在日常生活中黄高潮注重知识积累,带头研修文学艺术和书画摄影理论,取得了丰厚的创作成果。他的摄影作品多次选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和专题栏目,并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发表图文多篇,提高了黄河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朴实与情怀,推动文化繁荣
“摄影家协会是个切入点。”黄高潮不停地思考,探索着用什么方式打造黄河口特有的文化品牌,推动当地的文化繁荣。于是,他与丁洪安、王春霞、胡友文一起努力,依托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自然资源,在河口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组建了黄河口摄影家协会,这让更多的优秀摄影家走进河口,看见河口,宣传河口,提升了河口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形象。
为了使黄河口摄影家协会影响力更加广泛,更能提升黄河口“大河之洲”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创造力,黄高潮发挥自身政治、文化、人才资源,依靠组织力量和人脉资源,协调联动,推进落实。协会成立后,每年定期举办特定主题的“黄河口摄影大展”,该展作为东营第一个国家级摄影大展,不仅为众多摄影家提供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助推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塑造东营城市形象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摄影之外,黄高潮还担任东营市楹联协会名誉主席,对于楹联文化在城乡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十分重视,“楹联是文章中的题眼,是诗词中的精华,两句对韵,即是楹联。上仄下平,文思悠长。”为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倡导将楹联文化嵌入到文明城乡建设之中,利用楹联的介质性质,以楹联为主体,融合其他艺术形式,推动黄河口书画艺术的发展。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壮大人才队伍,积极发现、培养社区、学校、农村、企业中的楹联创作人才,吸纳、培育了一大批联墨爱好者,初步构建起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规范运行的楹联文化创作机构。截至目前,河口区现有国家级会员42名,省级会员91名,市级会员116名,楹联爱好者300余名,形成了一支干事拼劲足、创业能力强、遇事敢担当的会员队伍。
在他的指导下,目前河口区组织实施了“六个一”重点工程,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楹联文化。即:一个“楹联文化主题广场”黄河楹联文化广场、一个“楹联文化教育基地”河口区实验中学、一个“机关楹联文化创作基地”河口区党校、一条“楹联文化街道”孤岛镇、一个“楹联文化社区”六合街道河安社区、一家“楹联文化企业”河口区铭石商贸有限公司。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三下乡”活动,成功打造孤岛镇为“中国楹联文化镇”,促进了基层楹联文化的繁荣发展。
“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创建文化艺术创作基地,让优秀文化艺术人才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优良的教育和优雅的创作环境,借助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活动又好又快发展。借助生态理念,树立黄河三角洲、黄河口的形象和艺术气质。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打造‘大河之洲’东营黄河口生态文化品牌,让它声名远扬、走向世界。”如何把河口区文化发展提上新的高度,是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心心念念的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5 0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