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筑“谷”图兴逐绿行
——赣县区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纪事
□记者李忠生 陈洪明 见习记者吕微
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城”“客家文化名城”的赣县区,不仅历史悠久,还山水宜人。和赣州城一样,拥江发展、依江兴城。
秉持着客家人吃苦耐劳、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这里的人民踩着时代鼓点接续奋斗、铿锵前进,让这块并不盛产稀土的土地崛起一座产业新城——“中国稀金谷”。
赣县区委书记、赣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廖永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筑“谷”、兴“稀”、逐“绿”,全力以赴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活力美丽幸福新赣县,其势已成,未来可期。
战略决定方向,目标引领未来。2022年,赣县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63.19亿元,同比增长5.4%,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筑“谷”,高标准建设稀金科创高地
走进赣州高新区,建设中的“520”大厦数据中心跃然眼前,建筑中心呈环形,外围两幢呈弧形。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中国稀金谷”的“数字大脑”。
筑“谷”,还得从2016年说起。当年10月,“中国稀金谷”被正式列入国家“十三五”稀土行业发展规划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规划。这意味着,赣州市将诞生一座稀金产业城。
作为赣州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赣州高新区成了“中国稀金谷”的核心区。赣州高新区所在的赣县区,因此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021年8月换届后,新一届赣县区领导班子确立了立足建设“中国稀金谷”,打造“科创高地、千亿园区、魅力新城、客家摇篮”,建设活力美丽幸福新赣县的发展蓝图。
为推动稀土和钨产业向高端新材料及应用领域升级,该区以思想大解放、产业大招商、项目大推进、环境大提升、工作大比武“五大”活动作为主抓手,致力建强稀金科创城。
在稀金科创城的建设中,该区大力支持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建设,积极申报组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争取设立中国科技大学稀土学院。
同时,加快构建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金(赣州)新材料研究院和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稀金谷中科产业育成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院四中心”创新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配套设施,打造赣南未来科技城,建成协同创新、企业孵化、产业配套、生态宜居等功能完备的稀金科技创新高地。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机制,突破产业技术瓶颈。鼓励企业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并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科技交流合作平台,赋能产业创新力。
筑“谷”图兴、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是最活跃的因素。为此,该区快速健全“引才育才留才”机制,赋能稀金科创城——
大力引进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稀金首位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赣才回归”工程,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引才引智基地建设。截至目前,赣县区共引进高层次人才90人,吸引854名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到该区工作,入围市“苏区之光”人才计划6人。
重视培养人才。鼓励市内职业技术学院到该区建设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企业输送高级技能人才队伍。计划打造一批集基础实验、工程训练、项目教学于一体的大型制造业产教融合中心和创新创业特色学院。
积极留住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福利待遇、成果转化奖励等激励措施;努力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难题;集约规划建设园区商务、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为切实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赣县区规划建设了人才大厦和人才驿站。去年7月,首批人才住房成功交付。赣州稀金新材料研究院引进的博士赵文宁说:“一条条利好政策让我们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人才的重视。未来,我们将立足本职,为稀土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促进科技交流方面,该区先后举办中国(赣州)永磁电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稀土产业(政产学研)学术研讨会、中国稀土产业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组建稀土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去年7月,中国稀土集团与赣县区签署共同推进“中国稀金谷”建设的合作备忘录,不仅提高了赣州市稀土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还有效地推动着赣县稀土产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们打造的稀金科创城,集人才、科技、金融等为一体,形成了协同创新、企业孵化、产业服务和生态居住四大功能体系。”廖永平说,赣县区正在构建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协作的稀金科创城主体框架,力争5年内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区域科创中心。
兴“稀”,高质量培育千亿产业集群
近日,2023年赣州高新区第一次政企圆桌会议暨腾远公司企业发展现场办公会召开,相关单位现场对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诉求进行解答和研判,并形成了初步处理意见,安排了后续的跟进和解决计划。这是赣县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也是该区培育千亿元稀金产业集群的生动实践。
以“中国稀金谷”建设为引领,赣县区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聚焦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钨精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钴镍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先进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等主导产业,倾力打造4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
以“产业大招商”活动为抓手,该区围绕四大产业链,瞄准大湾区、长三角、闽东南等重点区域,定向引进一批投资力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链配套项目,助力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去年,该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家,总数达145家,其中营收超50亿元2家、超10亿元突破10家;首位产业集聚度达73.5%。
以“项目大推进”行动为重点,该区通过帮办代办加速项目前期工作,千方百计解决项目资金难题,落实节假日“三不停”,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2022年,该区实施“八大行动”项目198个,完成投资313.24亿元,超时序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围绕重点产业链,该区着力培育腾远钴业、江钨集团(江钨华茂)、友力科技等10余家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增资扩股、上市重组等方式发展壮大,在行业细分领域形成强大竞争力。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企业而言不可或缺,是其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基于这样的共识,该区形成了“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发展”的共为。
开展“环境大提升”活动。该区对标“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要求,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打造与大湾区无差别、“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在2020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该区取得全省第四、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去年,我们出台了降本增效‘27条’、助企纾困解难‘35条’、稳经济促发展‘35条’等政策措施,全力保企业运行,全年减免税费7.15亿元,惠及企业9000余户次。”赣县区委副书记、区长,赣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文彦说,该区还将继续加大无抵押、无担保金融产品投放力度,不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推行“工作大比武”机制。营商环境提升了,干部干劲也要提上来。为此,该区优化完善考核方案,搭建3大常设擂台和N个临时擂台,设置“奔牛奖”和“蜗牛奖”,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建立“1+8+2”“六个江西”“八大行动”推进机制,实行“月考、季评、年总结”,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论英雄。
新提拔的赣州高新区科创局局长陈祥龙说,“工作大比武”机制为干部提供了一个展示能力担当的平台,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队伍不断增强敢担当、能攻坚、善落实的意识和能力。干部工作作风扎实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随着腾远钴业成功上市、寒锐新能源投料生产,这两家企业在赣县钴镍锂新能源材料产业的龙头地位正式确立。今年2月6日,总投资105亿元的赣州腾驰新能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前驱体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整体达产后,将实现年产2万吨四氧化三钴、12万吨三元前驱体的产能,年产值可达20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赣州高新区化工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申报验收等工作。”赣州高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谢海说,化工园区建成后,在充分发挥好核心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钴镍锂新能源材料产业有望形成千亿元级产业规模。
逐“绿”,高品质打造产城融合典范
记者日前路过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看到风电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在道路两侧,综合楼、科研楼、试验中心比邻而立,周围是晓镜公园、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俨然一个完整的社区综合体。
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活力美丽幸福新赣县”,该区不断优化城市总体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形成产、城、人互为促进的良性循环体系,打造产城融合典范。
——重点优化产业布局。高标准推进永磁电机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茅店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建设储潭滩头工业平台,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平台承载能力。同时,加快构建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检测检验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中国稀金(赣州)新材料研究院等为核心的“两院四中心”科技创新平台集群。
——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兼顾现有产业与规划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城建设。注重已有交通、给排水、供电体系的完整性,按照“公用工程岛模式”集中布置热、电、水、工业气体等公用工程;统筹规划铁路、公路、管廊等对外运输通道,实现产业项目布局与物流通道无缝衔接;对园区到赣县主城区的主干路网进行改造升级,逐步完善园区交通路网。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分别结合新区、老区实际情况,做好建设规划,打造宜居宜业新赣县。
针对产业园区,加快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建设高档社区、专家公寓等居住用房,继续完善大型商超、餐饮等商贸设施,大力引进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江西师大附中赣创院分校去年6月正式面向全市招生,中科院赣江院幼儿园、赣县区第六人民医院等项目正在建设当中。
围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赣县主城区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电梯加装工作,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统筹布局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一批新能源充电桩、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消除城市路网和市政设施堵点。
“经过改造,小区不仅环境更加整洁了,还新增了电梯、快递柜、充电桩等设施,我们的生活更加舒心了。”说起该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井前家园小区居民贾凯旋感触很深。该区大力实施提高民生品质行动,其中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在全国推广。
在城市能级提升方面,该区高标准建设客家文化城、白鹭·客家印象、湖江夏浒等重点项目,打造客家文化城商圈和光彩特色街区,全面打响“千年赣县·客家摇篮”旅游品牌。积极开发红色研学、文化休闲、生态康养等多元化旅游精品,推动湖江蜜月岛、五云祥云湖等景区扩容提质,加快形成“一城一山一水一古村”精品旅游产品体系。
如今,赣县各大景区散落在以高新区为轴心的交通路网中,形成一条旅游“珍珠链”。随着“百里滨江生态绿廊”建设的加速推进,高新区、主城区实现有机融合,产业发展与市民生活相得益彰。
——重视城市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对小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飞线乱象、贴纸广告等进行集中整治;在全区广泛深入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歌曲、舞蹈、小品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惠民德政,普及食品安全、乡村振兴、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志愿服务等知识,让文明新风吹遍城乡大地。
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为赣县区经济增长注入了动力,也推动了产业升级转型和城市能级提升。2022年,该区第一产业增加值26.27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5.71亿元,同比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151.2亿元,同比增长4.3%。
取得的喜人成就,证明了决策规划的正确性,也证明了行动实施的高效性。如今,章江贡水合流之畔,“中国稀金谷”建设如火如荼,一座活力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城渐行渐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9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