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15:58: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人的寿命受客观环境的影响,相比我们现代人,在寿命上比较短。康熙有35个儿子,活到成年的只有20位。朱元璋的儿子虽然也不少,高达26位,但到朱棣起兵时,三分之一的儿子都已经去世了,也只剩下19位。

在这19个儿子当中,除去朱棣本人,18个兄弟大致可以分成三派,分别是废黜派、实力造反派、中立派、倒戈派和无威胁派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历史背景

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如意算盘被打破了,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正式造反了。

明朝在建国之初,经历了一段血色岁月,这段黑色的历史是由朱元璋本人亲自发起的,那就是对开国功臣的大肆诛杀。作为后人,我们甚至可以理直气壮的评价,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败笔。但站在他当时的立场上,或许他有着不得已而为之的深层原因。

如今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太子朱标的突然离世。朱标死时年仅38岁,死因也是一团乱麻,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他的离世,对朱元璋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可以说,打乱了他对明帝国的发展规划。

朱元璋刚称帝,就将朱标立为太子,并让步左丞相李善长兼任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任太子少傅,常遇春任太子少保。此外,他还召集了不少名儒给朱标上课,从国子监里挑选了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几位品学兼优的青年陪读。他这么做的目的再明显不过了,就是要把朱标培养成下一任杰出的守成之君。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朱标也不负他的期望,在优越的教育条件下,逐渐蜕变成为一个聪明仁慈、温文儒雅、尊师重道的有为青年。但朱元璋仍不是很满意,就是朱标太过仁慈了,和他杀伐果决的性格完全相反。

老父亲担心啊,心想太子这么善仁,将来如何能压得住朝中那些如狼似虎的叔叔伯伯,还有那群骁勇善战的开国大将呢?想到这些,朱元璋不淡定了,他决定亲自为儿子为大明江山扫除障碍,于是掀起了第一波清缴功臣的行动。

借着胡惟康案,一查就是好几万人。这下轮到朱标不淡定了,他说老爹杀人过滥,会伤了和气。于是朱元璋找了根长满刺的木棍扔在地上,然后叫朱标去捡,朱标面露难色。这时朱元璋带着教训的口吻说,我现在杀这些功臣,就是在替你拔刺。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谁料朱标又回敬了一句,说如果皇帝是尧舜一样的君主,那么就会有尧舜一样的臣民。朱元璋听了惊呆了,随之暴怒,于是抄起一把椅子就朝太子砸了过去,幸亏朱标躲得快,但还是因此吓出一场大病,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不幸离世。

以上描述略有夸张,太子死因也不能说是被吓死的,只能算是因中一条因素吧。太子死了,朱元璋怎么办呢?本着封建传统立长立嫡的观念,他将朱标的儿子,年仅十六岁的朱允炆立为太子。

朱元璋又开始寻思了,朱标活着兴许还有些威信可以镇住那些老臣,诸如像蓝玉、冯胜、傅友德等人,而自己孙子是无论如何拿他们没办法的,于是,朱元璋只能继续他的清理行动,然后就有了蓝玉案,又是上万人被株连。

这下好了,阻挡大明江山的功臣们洗得差不多了,那么问题又出现了,大明的江山由谁去守呢?朱元璋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不是还有儿子们吗?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朱元璋早在称帝之初,就下了一盘大棋。迫于当时的形势,无论是对北元残余势力的追剿,还是对明军中新兴起的权贵,都需要一种可靠的力量加以牵制,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

朱元璋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腾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与此同时,他吸取刘邦的教训,不分封异姓王,而是把他的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在了全国各地,以期望他们“藩屏国家”、“藩辅帝室”。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定分封诸王之制,

洪武三年,

分封了第一批藩王,分别是:二子

秦王朱樉——藩邸西安;三子

晋王朱棡——山西太原府;四子

燕王朱棣——藩邸北平;五子

周王朱橚——初封为吴王,后改封周王,封地河南开封;六子

楚王朱桢——湖广武昌府;七子

齐王朱榑——青州(今山东益都);八子

潭王朱梓——湖南长沙;九子

赵王朱祀--没有封国(早妖);十子

鲁王朱檀--山东衮州;从

孙守谦靖江王。(摘自《明史·太祖本纪第二》卷2)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洪武十一年(1378),分封了第二批藩王,分别是:十一子

蜀王朱椿——建藩国于四川成都府;十二子

湘王朱柏——建藩国于湖广荆州府;十三子

豫王朱桂--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代王,就藩山西大同;十四子

肃王朱楧——初封为汉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后改封为肃王,就藩甘州府,后建藩国于甘肃兰州府;十五子

卫王朱植--初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为辽王,建藩于广宁。

洪武二十四年(1391),分封第三批藩王,分别是:十六子

庆王朱——建藩国于宁夏卫(今宁夏银川市);十七子

宁王朱权——大宁(今内蒙古宁城),燕王靖难后改江西南昌;十八子

岷王朱楩——初建藩国于甘肃岷州府,后建藩国于湖广武冈府;十九子

谷王朱橞——初建藩国在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县),后改建藩国于长沙;二十子

韩王朱松——建藩国于开源,后改藩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二十一子

沈王朱模——开源潞州府(山西襄坦);二十二子

安王朱楹——甘肃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市);二十三子

唐王朱桱——河南南阳府;二十四子

郢王朱栋——湖广安陆府(今湖北钟祥);二十五子

伊王朱——河南洛阳府。

至此,朱元璋的24子(除太子朱标)已全部封王,这些诸侯王驻守各地军事、经济重镇,其中九位分别镇守西起甘肃,东到辽东的广阔区域,被为九边,其中尤以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最有权势,封于军事要冲古燕国之地,招兵买马,铸钱养民,手握强大的军事武装,其余分居国内各地。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这样一盘大棋,实际不过是朱元璋自相矛盾的产物。封王与加强中央集权本身就是矛盾的,更何况那些边塞诸王,屡次将兵出塞,多次大败北元军队,在平定天下与抵御蒙古的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磨炼,其势力坐大是迟早的事,而一旦藩王壮大必然会威胁到中央政府的安全。

对于朱元璋这波危险操作,早就有人上疏提醒,让他要借鉴汉初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但朱元璋不但不听,反而认为上疏者恶意挑拨他们父子间的关系,还将此人打入死牢,以恐吓的方式堵上谏言之路。

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年仅二十一岁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朱允炆在执政期间,除了在经济上的改革,在政治上的最大改变就是放弃了朱元璋时期的重武轻文政策,转为尊右文教。于是,为真正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他发起了“削藩”运动,至此,引发了朱棣的“靖难之役”。

在上述这些藩王当中,至朱棣起兵时,已故的藩王有,分别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鲁王朱檀;外加已故的太子朱标和朱楠(早妖)。

这样算下来,至朱棣起兵,兄弟们就剩余18个了,那么这些兄弟们如何看待朱棣起兵呢?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废黜派

建文帝的“削藩”运动发起后,首先拿来开刀的就是几位明显不安分的藩王,即周王、齐王、代王、岷王。

这几位藩王中年龄最大的周王,比建文帝大16岁,最小的岷王比建文帝还小2岁,年龄跨度虽然大,但他们都特别有个性,其共同特点就是品行不端。

他们自恃身为皇子,平时爱胡作非为,对大明君位充满了野心,但又由于他们素养差,心无城府,所以这一类人是最好找借口清理的。

建文初年

,周王和齐王均以谋反的罪名被大侄子关进了皇家监狱,直到朱棣“靖难”成功后才被放出。

代王朱桂有三大特征:风流、残暴和善于敛财。建文帝登基后,26岁的朱桂也密谋造反,但没有朱棣那样的伪装术,还没行动,就被人告了,之后被废为庶人。虽“靖难”之后“平反昭雪”,但始终没有摆脱干杀人越货的勾当。

岷王的性格中遗传了朱元璋凶狠的一面,远在云南的他干了不少坏事,他以为皇帝不知道,结果他的不轨行为都被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晟上报给了建文帝,随之他便被召回南京,废为庶人。也是在“靖难”之后才被放了出来,回到了他的藩邸,但仍旧是无恶不作。

以上这几位藩王肯定对建文帝恨之入骨,也当然欢迎朱棣早日解救他们。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实力造反派

实力造反派共有3人,分别是湘王朱柏、宁王朱权和当事人燕王朱棣。这三位城府极深,老皇帝在位时,他们表现都很乖,等到老爹一躺下,他们就来劲了。

他们不像废黜派那样表现拙劣,而是表现出极好的“涵养”,加上心机多,面对削藩时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采取了“投石问路”的方法,开始在暗中与建文帝叫板起来。

湘王朱柏在15岁时就藩荆州,他能武能文,在大明初年的诸子当中,也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其才能并不亚于朱棣。

从洪武转向建文时,他表面表现得十分平静,内心却是翻江倒海。到建文元年四月,他开始伪造大明宝钞。“削藩”行动开始后,他的行为被查实,并受到了严厉的斥责。

与此同时,朱棣暗中拉拢周王、湘王等诸藩王,让他们起来造反。燕王府还特意派出使者前往荆州,联络朱柏,但他并未表态。但此事不久后便被建文帝知晓,随即便发起了对他的调查。

朱柏知道难逃恶运,最后选择自焚而亡。所以说,他是被迫卷入朱棣事件的一位藩王。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宁王朱权在16岁时正式就藩大宁(辽宁锦州附近),此地位于喜峰口外,东连辽西,西连宣化,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他的军事配置也十分豪华,“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可见,老皇帝对他相当看重。

朱元璋驾崩时,年仅21岁的宁王朱权已经是一员威风八面的军事统帅了。实际他原本也就有着与朱棣一样的心思,论军事才能和战争谋略,他都不甘于屈居于人下,但最终还是被朱棣给骗了。

朱棣深知朱权的实力,在起兵前,为了防止腹背受敌,他特地去拜访了宁王,并且给了宁王一张“空头支票”,说将来攻下南京,夺取帝位之后,兄弟两人平分天下,一同称帝。

宁王朱权到底还是年轻了,在朱棣的威逼利诱之下,与其达成同盟。结果,四年之后,朱棣坐上皇位,变身为明成祖,但只字不提当初给朱权的承诺。不止如此,还夺去了朱权的兵权,将其封地由大宁迁至江西南昌。

由此看来,湘王更了解朱棣,而宁王则被朱棣诱骗,成为了朱棣靖难时的最大帮凶。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中立派

肃王朱楧,在他18岁时暂住平凉两年,两年后正式就藩甘州。朱元璋驾崩时,朱楧23岁,建文初年,他将封地移至兰州。靖难时,他谁都没有支持,在自己的藩地专心做坏事。

所以,他是一个十足的中立派,不问东西,只顾埋头搞自己的事业。

倒戈派

谷王朱橞是朱元璋晚年分封到北方边关重镇中最为年少的一个皇子,老皇帝驾崩那年,他只有19岁。

当他听说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叛乱时,他立马放弃了自己藩府,逃回了南京,并向建文帝汇报了北方急变的形势。

建文帝还以为他有多么忠诚,将他留在京城,委以重任。没想到的是,当“靖难军”逼近南京时,他与李景隆合力将金川门打开,将建文帝的江山拱手送上。

不是一个活脱脱的倒戈派吗?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无威胁派

这一派的皇叔们对朱允炆没有什么威胁,

可以分成两类人,一类的身份大多是学者文人型和正人君子型,分别有六皇叔楚王朱桢,十一皇叔蜀王朱椿,十五皇叔辽王朱植和十六皇叔庆王朱。

这四位皇叔对侄儿没有显露出狼子野心,特别是朱植,他与建文帝同岁,17岁起就藩辽东,至22岁他老爹去世时已在辽东呆了五年。在《明史》中对他有这样的记载:“植在边,习军旅,屡树军功。”。

也就是说,尽管辽王年纪轻,但对边疆军务已是相当熟悉。而且他的封地在重镇广宁,可见,朱元璋也是十分看重他的。靖难时,他虽然和谷王一起投奔了建文帝,但建文帝并没有给他发挥强项的机会。

朱棣起兵造反,18个兄弟为何只有宁王帮他?

另一类主要在于他们的年龄比朱允炆还要小上好几岁。这些皇叔们在朱允炆继任大统时,还都少不更事,有的甚至还被人抱在怀里,自然也不会给大侄子制造出什么麻烦。

这类皇叔分别有六人:二十皇叔朱松、二十一皇叔朱模、二十二皇叔朱楹、二十三皇叔朱桱、二十四皇叔朱栋和二十五皇叔朱。

这一类皇叔由于年纪小,也左右不了局势,基本没有什么态度,建文帝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只要看好不出乱子就行了。

综上,通过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靖难时各个藩王的情况,大致说明了朱棣造反的时候,那些藩王们的态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0 16:43:5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宁王,起兵,只有,兄弟的资讯:
历史上最悲剧的王爷,受迫起兵两头不是人
...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帮手。这个时候他就看上了自己的弟弟宁王,宁王与他都是北方比较重要的藩王。宁王在家中排行比较靠后,论资历和能力都无法与朱棣相比,但相比受到严格限制的朱棣,宁王朱
2023-02-13 17:15:00
朱棣造反后约定和宁王平分天下,宁王的最终结局如何?
...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皇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不久即
2023-06-15 09:01:00
宁王起兵造反,王阳明仅用35天便平定了
宁王朱宸濠起兵10万造反,王守仁接到消息时,身边只有100人,他究竟用了什么方法,竟在短短的35天,就平定了叛乱呢?知行合一有这么强?有明一代,凭借军功封爵的文臣仅有三位,阳明先
2023-02-02 19:11:00
朱棣起兵打天下,为什么却得到了一座空城?
朱棣起兵的时候,曾答应和宁王朱权平分天下。但是我们都知道,结果并非如此。宁王最终什么也没得到。那么,宁王的结局是怎样的?他的家人是否服气呢?朱棣刚刚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由于
2023-08-10 06:56:00
朱权:权谋漩涡中的宁王,一生传奇与悲剧
前言13岁少年封宁王,22岁年轻王爷却陷入朝堂风云,被权谋旋涡所困。他的一生,满腹委屈,玄孙为此铸造反,历史留下了他坎坷传奇的一生。他是如何在朝堂政治的漩涡中挣扎?为何22岁年轻
2024-02-27 16:16:00
唐伯虎为了回绝宁王的征辟,用一计脱身免遭杀身之祸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经典片段——唐伯虎装病回绝宁王爷的征辟,为此险些遭受杀身之祸,在真实的历史上,唐伯虎的行为更荒诞,比起电影中可恶多了。说起这个宁王,其实还得从朱棣叛乱
2023-05-15 16:36:00
如果扶苏造反,有几成胜算?
...朱棣感觉只靠自己,胜利的希望不大。他便找自己的兄弟宁王,趁机把宁王麾下同时也是明朝最精锐的骑兵—朵颜三卫弄到了自己的手上。这支军队使得朱棣在野战时大胜南军,南军被迫只能防守。
2023-02-18 19:03:00
王守仁如何在35天内平定宁王叛乱?
宁王朱宸濠起兵10万造反,王守仁接到消息时,身边只有100人,他究竟用了什么方法,竟在短短的35天,就平定了叛乱呢?知行合一有这么强?有明一代,凭借军功封爵的文臣仅有三位,阳明先
2023-10-27 14:19:00
朱元璋的遗策与朱允炆的失败:明朝政治矛盾的尖锐化
...难。各个藩王的封地也是有讲究的,朱棣当时就封北京,宁王在大宁,倘若朱棣或宁王中有一人妄想起兵南下,他们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老巢会不会被对方趁机拿下。这一点上,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
2023-10-25 08:1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