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林 立 /文
我不觉得韩寒是一个成功的电影导演,就像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成功的小说家。当他开始虚构一个故事时,他强烈的个人趣味会凌驾于故事主人公之上,而这些故事往往没有紧密的架构和清晰的走向,是典型的“公路小说”,讲着讲着就随意结束了。
他导演的作品,《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四海》,也可以纳入“公路电影”范畴,情绪先行,故事随意。症结在于,这些电影都是“形散神也散”,没有优秀公路电影该有的那种让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余韵。
但唯独他2019年执导的《飞驰人生》是个例外,这是一个故事性、个性都很完整的商业电影。《飞驰2》厉害之处在于,让“张弛”这个赛车手彻底接了地气,不仅有了身,还有了“魂”。看完《飞驰2》,观众不会再把他视为一个被演员沈腾演绎的喜剧人物,而是一个真正的电影人物。
上一部的结尾,张弛赛车失控撞出栏杆飞向悬崖,这个结尾已经足够有力,让喜剧在最后一刻溶解成了悲剧。《飞驰2》既然是续集,那就要有本事让观众接受张弛没死,而且他还会再“飞驰一次”并有可能再拿冠军这样的设定。
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种穷途末路却励精图治最后东山再起的故事,对当下的观众早已失去说服力。原因无它,唯“厌倦”尔。眼下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对这种“理想主义者的逆袭”没有了相信的前提。
《飞驰2》很懂如今观众对于“理想”那种微妙的距离感。
张弛在电影中的失败是无处不在的。他挂着冠军的头衔当驾校教练,却被恶意的网络舆论逼到不得不刮去玻璃上“冠军”字样贴纸,最后因为经营不善,连“教练”的字条都得刮去。
他接收了天赋异禀、有志于参加巴音布鲁克拉力赛的学生厉小海,看着后辈的进步,他重燃热血,夜晚独自练车试图开出劲爆的漂移过弯。最后翻车,头朝下,手又够不着安全带,被倒吊在车里狼狈不堪的张弛失声痛哭。
沈腾的演技让这场痛哭非常出彩,他哭得像一个无助的傻孩子,有孩子的观众都非常熟悉这种画面,看到孩子失败后这种样子,家长的心情是,又想哭又想笑。
无情展现张弛的失败,让这个原本和普罗大众完全不交集的精英赛车手没有了光环,也让根本不了解拉力赛车的观众得以代入张弛的心理。大家突然意识到,其实《飞驰2》想讲的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的胜利”,而是给出这样的假设:“如果再让你比一次,你比不比?”
每个人都有自己曾经擅长的却无法再碰的爱好,无论这爱好是什么,只要大家像张弛一样真的又获得了上场的机会,哪怕原计划和张弛一样,就是走个过场,根本没有比赛的必要也拿不了好成绩,但是看到其他人在赛场上那种燃烧自我的状态,张弛忍不了,谁又忍得了呢?
所以,当张弛明知自己身体状况以及赛车的车况都不允许他开完全程,他还是朝终点冲过去。理想主义在这一段还是落实到个人能力中才得以执行,其他车队的恶意破坏和恶劣的天气,都成为了张弛证明自己赛车能力的背景板。
赛段末尾,张弛看到虚空中曾经坐在驾驶座上风华正茂的自己,特效镜头呈现出现实和过去两辆赛车合二为一,这一段给观众的满足感非常强烈。张弛只拿到一个第六名,但加上徒弟厉小海的第二名,他们车队拿下冠军。这个结局设定非常巧妙,同时也合理。
虽然我觉得韩寒写小说不行,但他的杂文写作,深刻地影响着我这一代的85后写作爱好者。对杂文家韩寒来说,讽刺、揶揄、幽默、冷酷都是信手拈来的才华,这些才华在《飞驰2》中发挥得都很成熟。
而我觉得《飞驰2》最亮眼的部分,是韩寒的“剖析”能力,他把曾经辉煌过却在生活中黯淡的中年男性的形象剖析得极为分明。张弛这个角色能给人非常平和的鼓励,他这样的人可能非常油滑,但永远不会油腻。他对于那一枚找不到的铅封的执着,是再平庸的人都能理解的执着,人活一世,几个是冠军?但每一个参赛者,都应该有对于自己成绩的荣誉感。
大多数人不接受没有说服力的励志,但可以接受毫无遗憾的失败。毫无遗憾的意思是,当中年男人们围在一起“嘲笑”理想时,大家可以笑出眼泪,但绝不会笑不出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4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