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西南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李蕊丽 特约记者 罗小春 张懿 代仙羚) 近年来,义龙新区万屯镇纳玉村立足生态环境优势和群众养牛传统基础,把肉牛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之一,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持续做大做强牛产业,带领群众“犇”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牛”路子。
近日,在纳玉村的养牛大户张福明的牛舍里,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鲜亮的肉牛悠闲地吃着草料。万屯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了解肉牛的养殖情况,指导养殖户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同时就牛的科学养殖进行讲解,切实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进入冬季,我们组织畜牧专家指导老百姓做好青贮饲料储备和冬季黑麦草补充,保证老百姓的牛饲料到开春能够充足地供应,以确保年底的存栏量和出栏量。”万屯镇农服中心主任潘贞勇说。
一直以来,纳玉村群众都有养牛的习惯,养牛产业在村里发展得如火如荼。正是看中了该产业的发展前景,张福明在今年6月加入“养牛队伍”,以家庭农场养殖模式发展起了养牛产业。“我目前养了12头牛,以母牛为主。牛场全部满的话能养30多头。”张福明说,如果发展得好,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蓬梅是纳玉村最大的养牛大户,自2013年开始,她便在村里发展起了养牛产业,凭借身上的“牛”劲,通过不断学习探索,用心管理,她的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发展养殖已经成了她的“专业技能”。
通过成立合作社规模化养牛,蓬梅的养殖规模逐步发展壮大了起来,从一开始的几十头牛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头牛,最大规模存栏量达800多头。今年出栏数在400多头,现有存栏量300多头。“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养殖规模。”贵州天一恒升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蓬梅介绍,一年养一头牛的纯收入是2000至3000元,养得好一点的有3000多元。
据了解,纳玉村紧盯肉牛产业发展前景,通过“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生态种养殖模式,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促进养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村牛存栏量1400多头,养殖100头以上的大户有2户,20头以上的大户有40多户。配套种植的皇竹草、甜象草、巨菌草面积共3000余亩。家庭农场肉牛养殖产业已成为纳玉村乡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栏目: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只争朝夕抓落实 凝心聚力促发展
值班总编 杨 涓 编辑 陈茜茜 校对 田 倩 版式 高真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06: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