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阜阳日报
本报记者 赵名威 通讯员 谢苏萍 文/摄
未近门前路,早闻薄荷香。暮春时节,太和县大新镇辛庄村千亩薄荷种植基地里,大片青翠的薄荷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田地里机器轰鸣,薄荷收割机来回穿梭,不一会,就收完了1亩地。
“现在,我们正在抢收第一茬薄荷。”眼看着薄荷收割机工作又快又好,辛庄村薄荷种植户周坤喜上眉梢——以往,收薄荷可是周坤的烦心事。
周坤告诉记者,薄荷有一个特点,气温越高,薄荷含油量越高,所以一般在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收割。现在的天气还好,夏季温度有时能超过40℃,工作特别辛苦。
以往,收薄荷主要靠人工,人工收割1亩地,4个工人需要一下午。一到收获季节,他每天都忙着找工人干活,尤其是夏季,工人特别难找。
今年,太和县农机部门积极作为,为薄荷种植户与农机生产企业牵线搭桥,带来了薄荷收割机,特别适用于连片种植大地块作业,作业效率非常高,1小时可收割茎叶20亩。“用上薄荷收割机,既省时间也节省人工,一茬可以节省人工4万块钱以上。”周坤说。
薄荷一年种、多年收,从每年春末可以持续收割到11月底,烘干后主要用于做茶或用于药厂加工提炼。随着薄荷收购价格逐年攀升,以辛庄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薄荷种植面积近万亩,并探索出了“合作社+种植户”薄荷产业模式。“薄荷产业是我们的主打产业,仅就业方面,每年每人可增收上万元。”大新镇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吴海燕介绍。
目前,大新镇的薄荷产品远销广州、台湾等地市场。“近期,我们和亳州市一家企业达成了产业合作,计划把我们的薄荷中药材打造成特色竞争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进而擦亮太和大新薄荷产业名片,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大新镇副镇长刘国佩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6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