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些年来,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眯眯眼”涉嫌辱华多次成为争议性的话题。
其实,眼睛细长本来是一种外貌特征,但当这一形象同西方多年来辱华、排华的刻板印象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多了一层不一样的味道。
有着一双眯眯眼的“傅,满洲”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可以说是西方人心中的一个“东方噩梦”。
在20世纪中期,傅,满洲几乎是能够“止小儿夜啼”形象,欧美的一些妈妈吓唬孩子的时候就常说“再不听话,傅,满洲就来把你抓走”之类的话。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傅,满洲的“恶魔”形象如此根深蒂固,是西方几十年如一日的文艺作品宣传所导致的。
傅,满洲是英国作家萨克斯·罗默笔下最有名的角色之一,最早于1913年在《傅,满洲博士之谜》一书中出现,普遍认为,傅,满洲是西方当年甚嚣尘上的“黄,祸论”的拟人化形象代表。
眯眯眼、八字胡、留辫子,穿着清朝服饰的傅,满洲,伴随着之后几十年的系列文学及影视作品慢慢深入西方人的心中,逐渐形成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据粗略统计,在20世纪早期和中期的数十年时间里,以傅,满洲的形象为主要角色的西方小说有二十多部,经常是一两年就出来一部。
在其他媒介如电影、电视、舞台剧、歌曲和漫画中,傅,满洲的形象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些作品中,傅,满洲多是以阴险狡诈,躲在黑暗角落里企图毁灭世界的形象出现。
这样一个邪恶的形象,可以说是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和华人所有最恶劣想像的集大成者。
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一些美国人以为所有华人都如傅,满洲那样邪恶。
其中,最有名、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电影是1932年拍摄的《傅,满洲的面具》。
在这部电影中,傅,满洲智商很高,他曾经留学欧美,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在内的多所欧美名校文凭,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残酷狠毒的魔王,拥有极大的势力,党羽遍布世界各地。
野心勃勃的傅,满洲想寻找成吉思汗的坟墓,因为坟墓里有一个面具,据说得到这个面具的人可以统治世界,而正义的英国侦探则要阻止傅,满洲的邪恶计划。电影的结局,当然是英国侦探战胜了傅,满洲,“正义”战胜了“邪恶”。
对于这部电影,当年中国就有评论家在报纸上呼吁:
“要警惕这种‘辱华’电影,如果美国人长期看这样的电影,他们势必会对华人产生误解,认为华人或东方人是残酷阴险之人类。”
傅,满洲电影最流行的时候,正是1930年代美国门罗主义盛行的时期,尽管当时中国东北已沦陷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但当时的美国人更在意的是华人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是华人“造成”了经济萧条。
当时,傅,满洲系列电影的问世恰好契合了美国人的这种迁怒于华人的心态,他们需要这样一个宣泄渠道。
直到后来,中国全面抗战,中国人民的抗战事迹激起了美国人民的同情;美国也对日宣战,中国成为美国的抗日盟友。傅,满洲的邪恶形象此时似乎也不再适合继续出现,所以好莱坞在其后的一部影片中安排了傅,满洲的死亡。
但到二战以后,傅,满洲却又在银幕上复活了,而且复活后的傅,满洲变得更加邪恶恐怖……联想到当时世界对立的两大阵营,其背后的政治因素显露无遗。
研究美国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可以通过美国人的眼光来认识自我、思考自我、完善自我。
同样,在中国这面镜子上,也投射着美国的影子,可以照见美国的理想与仇恨、希望与恐惧。
中国是美国的“他者”,历史上美国的中国形象,是美国在不同时期根据自身需要而虚构与创造出的“他者”形象。
这种形象有时候是美好的,表明美国对自身现状的不满和重塑自我的冲动;有时候是丑陋的,表明美国想确认自我,巩固政权,对外扩张等要求。
但所有的形象,都是美国文化构筑的“他者”话语,归根结底是为了确认美国“自我”的。
在解读与剖析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时,一方面我们要洞察中国形象中的意识形态成分,警惕美国的文化霸权,另一方面,我们要审视自我,正确对待美国对中国形象的负面塑造,克服狭隘的民族心理。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进行自我定位,借别人的眼光,不断完善自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