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俄驻美大使馆: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这一决定将遗祸无穷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当地时间7日报道,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再次强调,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的决定是不人道的,会让子孙后代付出沉重代价。
俄驻美使馆指出,美方非常清楚贫铀弹的危害,他们是在有意识地运输致命性武器。
来源:央视新闻
相关阅读:五角大楼正式宣布向乌克兰转交贫铀弹
中新网9月7日电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9月6日,五角大楼宣布,美国将在1.75亿美元的新一揽子军事援助中向乌克兰转交贫铀弹。报道称,这是拜登政府首次向乌克兰运送有争议的贫铀穿甲弹。
报道称,美国此轮从军事仓库交付给乌克兰的装备,包括“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使用的含有贫铀弹芯的120毫米炮弹。贫铀弹芯可提高穿甲质量。
图片来源:路透社报道截图
另外,此轮对乌军援还将包括反装甲系统、空中战术导航系统和“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HIMARS)的额外弹药。
据此前报道,贫铀具有放射性,长期接触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大量使用贫铀弹,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
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此前表示,使用贫铀武器的后果非常严重。俄军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也曾向媒体表示,如果乌克兰使用贫铀弹,将对乌克兰军人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还将对乌克兰农业出口造成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影响。
【来源:中新网】
果不其然,美国撕下伪装,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前赴后继”之后,乌军终于宣布占领了罗博季涅村,但有消息显示,乌军只是占领了这个村庄的北部区域,并没有完全占领,当然这不妨碍网络上有些人宣称“乌军大捷”,并扬言马上就要兵临托克马克和梅利托波尔、距离胜利只剩下“15公里”。
尽管乌军的“胜利”目前只存在于网络,但美国还是有了新的动作:据路透社报道,两名美国官员证实,拜登政府已经同意,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这一争议性武器。报道称,美军同意为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配备贫铀穿甲弹,这一援助计划的价值在2.4亿至3.75亿美元之间。
此前,英国宣布为“挑战者-2”主战坦克提供贫铀弹的时候,美国还装模作样地宣称不会提供这类武器;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美国的保证从来都是一文不值,最终还是提供了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武器。
事实上,俄乌前线的坦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用到穿甲弹;由于前线大量雷区和无人机的存在,双方大多数时候都是将坦克作为步兵的支援火力使用,使用榴弹的频率更高。贫铀弹是用来穿甲的,美国当初为了弥补钨不足,研制了这款武器。但是贫铀弹的放射性非常强,美军经常接触贫铀弹的士兵,比如A-10攻击机飞行员、M1坦克的弹药装填手等,罹患癌症的概率远超正常人,贫铀弹使用后,弹头碎片会更加污染环境。
如果乌军再前线大量使用贫铀弹,不管最终这些地方归谁所有,当地的老百姓将会长期遭受贫铀的核辐射伤害,这种事情在伊拉克、阿富汗层出不穷,现在美国又想将这个祸害带到乌克兰。
对于美国来说,坏事做得太多已经无所谓。华盛顿根本不在乎乌克兰还能不能赢得反攻,它只在乎俄罗斯会不会放开手脚,将俄乌冲突扩大到整个欧洲,以便于将欧洲的投资环境彻底搞砸、可以更容易地吸血。
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与允许日本将福岛核污水排放大海的做法,如出一辙。只要没有人报复、无法让美国受到同等伤害,华盛顿一定会做!只有其他国家都是烂摊子,才能凸显“灯塔的伟大”。
对于俄罗斯来说,一片被贫铀污染过的土地,其价值将会大打折扣,即便是占领了也只是一个负担;但对与泽连斯基来说,他似乎无所谓这些,对于他来说,只要能继续和俄罗斯打下去,乌克兰人遭受怎样的损失都无所谓。
就在最近,后方没有多少兵源可用的基辅当局,要求德国政府进行谈判,目的是将目前滞留德国的乌克兰难民中,适合征兵的人送回国。
有些人认为,乌军伤亡只有数万人,俄军阵亡超过26万;事实上,乌军严重夸大了俄军的损失,却对自己的伤亡闭口不谈,然而纸包不住火,前几天乌克兰一档节目中曝光称,乌军仅阵亡就可能超过40万,这是一个非常惨烈的数字。泽连斯基并不在乎乌克兰死多少人,他一味地强调“这是为北约而战、为西方而战”,而他换来的是什么?贫铀弹。
美国这个举动已经说明了一切,乌克兰必须打到最后一个人、打光最后一点价值,在华盛顿那帮战争贩子满意之前,乌克兰别想停止战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7 1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