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默 达
说唱作品《谢天谢帝》的爆火,让成都在网友的调侃声中拥有了自己的“迪士尼”——安静的老旧小区成了游乐场,小小的健身器材一天能接待上千个陌生游客。许多年轻粉丝和说唱爱好者乐此不疲,但更多人感到疑惑与不解:明明是造出来的梗,实景看起来平平无奇,为何能吸引年轻人来打卡?
成都并非第一个“被造梗”的城市。安徽芜湖就曾因一句“芜湖起飞”而备受年轻网友关注,而一句“蚌埠住了”也让蚌埠这座千年古城体验了一把“时髦”,山东曹县、云南怒江同样吃到过短视频的红利。必须承认,“梗文化”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
若是深入研究便会发现,这些“梗”其实不是凭空生造,也并非偶然走红,背后往往是对文化具象的抽象表达。“芜湖起飞”见证了互联网直播的早期兴起,年轻人在观看“大叔主播”的奋斗中找到存在感。“蚌埠住了”往往用来调侃突如其来的情感冲击,是许多人生活中的戏剧化表达。“成都迪士尼”也反映出流行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更与城市营造的生活气息不无关系。
有趣的是,芜湖与蚌埠这两座城市意外搭上流量的“顺风车”后,真的开始下功夫谋求互联网转型,开设“畅聊早餐会”“新媒体茶座”,甚至让网络红人当起了“青年宣传员”。
从淄博到天水,从“小土豆”到“迪士尼”,许多城市确实借着网络传播“火”了一把。我们不禁要问,广东有没有类似的“梗”?事实上,极富特色的粤语文化早就是“老网红”。“三点几了,饮茶先啦”的语调仍存在许多年轻人的记忆中;从《狂飙》到英歌舞,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流量的原动力;跟着电影的热度,“新造”地铁站火了一把;顺着讨论的声音,“10元利是”成了网友羡慕的对象。哪些热点应该及时跟进,哪些则“不必追”,要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看待。
城市挖掘“互联网思维”不是盲目蹭热度,而是平等包容地看待新的文化现象。不歧视“网红”,但也应慎重“玩梗”,守好自己的文化“基本盘”,同时尊重包容其他的文化形态和表达形式。不骄不躁,做好自己,才是打造“网红”的第一步,也是保持“长红”的秘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08: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