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
这个“新农民”有点牛
——记玉林市劳模李宏万
李宏万(中)和技术人员到田间指导农户种植桑葚。
从车间流水线上的打工仔,到自主创业成为网络公司老板,博白县江宁镇木旺村人李宏万的经历,令人羡叹。然而经年后,他却毅然放弃深圳的事业,回乡种起了桑葚、做起了桑葚深加工,成为与土地打交道的“新农民”,将“甜美”的桑葚产业做得红红火火。
自立自强,打工仔办起网络公司
1986年,李宏万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他便前往广东打工。
每天在流水线车间站着工作十多个小时,很累很辛苦,但每月工资却不到1000元。“没有技术,干死干活都拿不到多少钱。”他深刻领悟到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于是省吃俭用,报读了一所夜校学习计算机技术。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坚持了3年,李宏万熟练掌握了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技能,被工厂提拔为技术主管。
为人勤快能吃苦的他,曾经同时打5份工。利用所学,李宏万奔走于不同的工厂,帮工厂修电脑、装系统、维护设备等,因为能力出众,越来越多生意找上门。2011年,他承接的网络业务量大增,无暇顾及其他业务,于是辞职,拿着积累下来的创业资金,在深圳成立了一家计算机网络公司,专职从事网络设备安装维护,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心系家乡,返乡创业助民增收
几年前,博白县江宁镇党委、政府发出了“引老乡建家乡”的号召,实施引才回归、引业回乡、引智回哺、引资回流的“四引四回”强基兴村工程。李宏万成为江宁镇木旺村的“目标”,村支书多次前往深圳,邀请他返乡创业,带领家乡父老增收致富。
李宏万被村支书的诚意打动了。怀着“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念,2017年,李宏万放弃深圳的事业,回到家乡创办了博白县南流湾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自主建设桑葚种植基地,带动农户种植桑葚。
创业没有一帆风顺,摸爬滚打的路上,李宏万也栽过不少跟头。最开始,他用朋友的种植方法试种失败,后来才知道是土地冒泉水过于湿润导致,需要开垄开沟排水,同时保持灌溉。掌握了种植方法,李宏万相继在本村、周边镇村和北海等地租地种植桑葚。他种植的是改良品种,一年两季,果实饱满且清甜,鲜果批发价卖到15~20元/斤,他的果园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游玩采摘。
此外,李宏万租用村里闲置的厂房,建成桑葚酒、桑葚果干、桑叶茶、桑葚饮品的加工基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从种植到深加工和销售的农产品产业链,吸纳附近村民就近就业。
探索创新,多元经营迎来跨越发展
看到桑葚产业发展势头如此强劲,周边的贫困村、贫困户纷纷入股南流湾合作社。见此,李宏万决定,对贫困村入股实行保底分红,农户种植保价回收,还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多方受益。
通过村企联建、村企合作,当地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贫困户/农户+电商”模式,形成了集种植、深加工、休闲采摘服务,融合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特色产业。如今,仅江宁镇种植桑葚就超过了3000亩,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直接带动脱贫户和农户受益。
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李宏万的果酒加工基地从一个个大坛罐的传统酿造工艺,升级为无菌灌装车间及全自动生产线等现代化生产设备,深加工产品年产能超过30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在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李宏万和柬埔寨王国商务和农业部门签署了9.75亿元产品的战略合作协议。
建立直播基地,打通电商渠道;全国各地跑,打开新市场……有了前进的目标,李宏万干劲满满,“我要把小桑葚做成大产业,让这条产业路成为更多人的致富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17: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