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卢素平 陈淑杭 通讯员 肖陈曦 陈丽芳
短斤少两
从“线下”到“线上”
上周,家住三元区新市中路的吴新闻外出买菜时,顺手在路边的小摊贩那儿买了两斤苹果。“一斤4.5元,价格很实惠,想不到回家一称,重量缩水了,气人!”她抱怨道。
不过,吴新闻除了自己生闷气,并未出门找摊贩算账。“为那么几块钱再出门一趟太麻烦。而且,就算出门找,可能人家早就人去楼空,算了。”她无奈地说。
采访中,不少市民的想法与吴新闻相似:虽然吃了亏,但因为亏的钱不多,而且事后维权难,也就不了了之了。
短斤少两的现象,你以为只是存在于菜市场吗?
随着近几年网络买菜的平台越来越便捷,许多上班族都会选择用这个方式买菜,市民林女士也是其中之一。“本来只是为了图个方便,现在不知道亏了多少。”林女士吐槽道。
原来,林女士前些日子在某某优选买的两盒标重500g±50g的青提。因为手感很轻,于是她去盒上秤测量。随后发现,一盒的重量是391克,另一盒重448克。“当时我还觉得有可能是失误,所以在之后的团购中,我每次都特地留心了克重数,几次之后我发现团购总是压着最低的重量给,如果标重500g±50g,实际上每次都是450克左右,甚至还会更低。”
之后,她更换了其他平台进行购买,但是几乎每家团购平台都一样,特别是水果重量都在极力压着“底线”,左右横跳。
发现问题后,林女士找了该平台的人工客服协商。据客服介绍,他们所标记售卖的重量,包括盒子在内的重量,但在他们的商品销售页面,商家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这一事实。对此,该客服表示,这个现象确实有待改进,他们应当标注清楚。最后在林女士的维权下,该平台也只是进行了小部分的赔偿。
针对这一情况,记者询问了其他团购平台的相关客服,这些平台的客服也坦言,售卖的重量,是水果净重,不包括盒子的重量。他们明确表示,“没有备注重量就是净重。”
为何容易出现
短斤少两的行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路边摊、夜市摊等流动性强、消费金额较小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出现短斤少两的现象。
“摊位流动性大、资金数额小,同时具有一定的隐秘性,是造成短斤少两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三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由于监管部门难以发现、难以取证。另一方面,流动摊位对需要长期诚信经营形成商誉的依赖性较弱,大多数为“一次性生意”。此外,消费者对于亏了小钱的宽容,也助长了商家继续短斤少两的行为。
不少市民还反映,诸如火锅店、麻辣烫店等选好食材直接下锅的地方,消费者由于无从考证重量,也容易吃哑巴亏。
作为一名吃货,市民卢晶偏爱麻辣烫。“商家一般给个盆,消费者自己到陈列柜夹菜,几乎每份菜品都浸泡在水里,肉类裹着一层调味料,实际上已经不是净重了。”她说。
有一回,在市区某品牌麻辣烫店就餐,卢晶发现菜量与平时相比少了许多,于是叫来了服务员。看到有人“闹事”,商家表示多给菜品补偿,并给了两张30元抵用券,这个事情也就算了。“没办法闹,见好就收吧。”卢晶说出心里话。
简而言之,商家就是看透了大多数消费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如何让民众称心放心
那么,消费者如何保证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对此,三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兰文英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拒绝购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兰文英表示,消费过程中,如果市民觉得金额有些不对劲,可以直接选择不购买,这是最直接、有效的保护自身权益的方法。她进一步表示,“假如遇到市民林女士这样的情况,可以录视频或是录音来留存证据,并向12315等相关部门进行举报。”
“消费者也可以带几个已知重量的物品去检测是否动过手脚。”兰文英举例,可以带一瓶未开封的瓶装水,或是手机,在家称好相应的重量,如果发现重量不对,可以将瓶装水或者手机放上去称重,对照商家的秤是否出现问题。
“如果担心遇到鬼秤,可以断电、重启商家秤。”兰文英建议,在购买商品前,消费者可检查商家的秤是否贴有检测合格的标签或是将电子秤进行断电或重启,让电子秤复位之后再进行测量,一般来说,80%的电子秤经过关机或重启都能够复位。若在农贸市场,购买完毕后发现重量不对劲,可以去市场里的公平秤进行二次测量与比对。确实有误的情况下,可找商家进行协商,若协商无果也可联系相关部门进行介入。
兰文英表示,打造“秤平斗满,童叟无欺”的市场环境,不仅仅只依赖相关监察部门的监管、“博主”的曝光以及消费者的举报,更需要经营者建立诚信经营的意识自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1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