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北京女子飞盘公开赛落幕,12支队伍近400名运动员参加
跟风潮退去,“飞盘女孩”如今都是铁粉
女盘手在比赛中。 本报记者 刘平摄
本报记者 王笑笑
上个周末,为期两天的第三届北京女子飞盘公开赛在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落幕。赛事吸引了12支女子飞盘队的近400名运动员参加。
两年前,飞盘运动进入大众视野时,“男女同赛”曾是其亮点之一。但在实际较量中,由于身体能力差距,男女选手很难拥有同等盘权。如今,官办大型单性别赛事出现,给“飞盘女孩”们更多表现和进步的机会。姑娘们也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队伍壮大,水平提升
此前,北京飞盘公开赛设有男子、女子和混合性别组。而随着盘友数量增多,尤其是竞技水平提升,单性别赛的出现成为必然。今年的北京飞盘公开赛系列赛包含四项赛事,其中男子和女子公开赛已经举行,混合性别和青少年公开赛则计划于秋天打响。
“举办单性别比赛,主要还是考虑到运动员的需求。”北京市飞盘运动协会秘书长赵晓宇表示,国内飞盘市场随着玩家水平和专业性的提升,已逐渐发展出更多细分需求,“未来我们在办赛时,也会考虑把大众健身和竞技比赛逐步分开,这样更有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
作为国内顶尖俱乐部——迈克虎队教练、国家飞盘集训队教练胡玉琨欣喜地看到单性别赛事的出现。他直言,在绝大部分混合性别的比赛中,男士都扮演着主导角色,很少传盘给女士。女队员多数时间都在“陪跑”,没有太多独立处理盘的机会,因此阻碍了进步。“随着女孩子们水平提高,她们更需要单独的比赛环境。”胡玉琨说,“在飞盘项目发展比较好、产业链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重点赛事都是以单性别为主。”
此次比赛便弥补了国内北方地区单性别赛事的“缺口”,令很多女盘友兴奋不已。比赛首日小雨不断,但姑娘们强烈要求照常开赛,不想错过难得的比赛机会。“雨战对于飞盘来说本身就是常态,这点小困难挡不住我们。打比赛嘛,本来也不是为了享受,而是来学习和交流的。”好春光队队员张雨曈说,“单性别赛事比较少,是向强队学习的好机会,我都期待好久了!”
怀抱初心,打破偏见
京妞儿,金刚芭比,她她她……在比赛现场,一面面队旗上的队名和玫瑰色的场地主视觉设计,彰显着赛场主角的身份。飞盘“爆火”之初,外界曾对“玩飞盘的女孩”怀有偏见。如今“跟风”的浪潮逐渐退去,飞盘“铁粉”们那颗真金般闪亮的初心,期待被更多人看见。
“我觉得偏见不是来自于女选手本身,而是外界以偏概全给她们加上的标签。”胡玉琨说,“有句话说得好,自己想做什么自己最清楚。现在仍在打盘的女孩,基本都是想要好好训练,提升水平的。”
穿着时尚、带妆参赛,曾是“飞盘女孩”们饱受质疑的重要原因。但在真正热爱飞盘的女孩眼里,打不打扮只是个人选择。曹蓉蓉盘龄不长,但已组建了天津唯一的女子极限飞盘队——拧麻花队并担任队长。在她的队里,就有不少穿着瑜伽裤、无袖紧身衣,或化着精致妆容参赛的队员。“这很正常啊,谁不喜欢漂漂亮亮的?”曹蓉蓉直言,以前确实有些打扮一番来飞盘场摆拍的女孩,“但现在几乎没有了,留下的都是热爱飞盘的。”
23岁的张雨曈则属于“如非必要,无需好看”的女孩,但她也认可其他姐妹的仪式感,“有人认为打扮一番会更自信,我个人则更享受那种看起来很专业、很会打的感觉。无论如何,想在运动场上受到尊重,还是要下功夫、取得进步才行。希望别人除了看到我们的美,也看到我们的水平、精神、气质和热爱。”
对此赵晓宇直言,与2022年相比,飞盘在人口增长量上确实有所下降,但“存量”质量之高有目共睹。“现在应该很少有偏见了,大家都能看到,这些女孩的竞技水平和身体素质,不是跟风跟出来的。”他笑道,“运动的根源是初心,大家只是热爱生活、努力运动、追求健康而已。‘玩票’的人肯定早就退场了,还在坚持打盘的女孩,不管化不化妆,一定都是真正热爱飞盘的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31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