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今晚报
今晚谈
“网红”不是特权 任性迟早“凉凉”
“我是‘网红’……我有280万粉丝。航班延误了5个小时,我要求航空公司给我特殊照顾。”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一男子因不满航班延误,亮出自己“网红”的身份,指责空姐、质问机长名字,之后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维权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翻看新闻不难发现,所谓“‘网红’维权”事件并非个案。比如去年二月,一个在短视频平台有300多万粉丝的“网红”也有过类似的“维权”行为——他想要骑摩托车上高速路被工作人员拦下,摩托车碰到交通锥后倒地,该“网红”便发起视频维权,想要索赔摩托车的损失。而实际上,该路段有明显的禁摩路标。
近年来,各类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随之而来,一些人享受到“时代红利”,成为拥有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粉丝的“网红”。这种关注度给他们带来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也带来了一种畸形的权力感,让一些“网红”误以为自己可以凌驾于法律和社会公德之上,利用自己庞大的粉丝群体,试图施加压力换取特权。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有多“红”,都没有逾越规则的特权。刹住这股“‘网红’特权”歪风,一方面需要粉丝保持理性,不盲目崇拜“网红”,不对“网红”的不良行为惯宠;另一方面,“网红”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不以特权为荣。当然,在“全民皆可当主播”的今天,网络平台和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网红”的监管和引导,划出红线,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网红”之所以会“红”,靠的是粉丝支持,尤其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如果一味地传播负能量,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迟早“凉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