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际

《纽约时报》刊文:多名美国官员透露情报,指出“谁炸了北溪”重要线索

类别:国际 发布时间:2023-03-08 10:58:00 来源:财联社

《纽约时报》刊文:多名美国官员透露情报,指出“谁炸了北溪”重要线索

继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刊文指控“拜登政府参与炸毁北溪管道”整整一个月后,美国主流媒体终于出手了。

当地时间周二中午,立场偏向民主党的《纽约时报》刊发名为《美官员透露,情报指向亲乌团体破坏管道》的长文报道,强调这些情报也是首个指向“谁炸了北溪”的重要线索。

《纽约时报》刊文:多名美国官员透露情报,指出“谁炸了北溪”重要线索

(来源:纽约时报)

报道援引多名美国官员透露,他们拿到手的最新情报显示炸管道的是一个亲乌团体。目前没有证据指向泽连斯基或其他乌克兰政府官员直接下令破坏,但美国官员也承认手头的情报并不足以给出结论,自然也无法排除乌克兰政府或情报部门的代理人私下所为。

随着这篇报道出炉,当事方德国第一时间跳出来回应。德国总理办公室发言人表示已经注意到了这篇报道,瑞典、丹麦和德国数天前才刚刚通知联合国安理会调查仍在进行,尚未得出结果。

美国官员透露哪些情报?

去年9月北溪管道被炸断后,各方的口水仗打到今天仍是迷雾重重。波兰和乌克兰第一时间跳出来指责俄罗斯,俄罗斯方面则指责英国参与策划此事。随着赫什的报道,美国也被拖下水。至今所有涉事各方均否认自己的嫌疑。

接触过最新情报的美国官员表示,放置在海底管道上的爆炸物系经验丰富的潜水员所为,但这些人并不为任何军队或情报部门工作,但过往有可能接受过官方的特别训练。参与袭击的最有可能是乌克兰或俄罗斯籍人士,也有可能两者都有,情报显示这些人持有反对普京的立场。

《纽约时报》刊文:多名美国官员透露情报,指出“谁炸了北溪”重要线索

(水下图像显示整个管道都被炸开,来源:CNN)

不过美国官员也担心,调查显示的走向可能会对欧洲国家支持乌克兰的立场造成深远影响。任何暗示乌克兰参与该事件的信息,都会对德国和乌克兰的关系造成压力。正在经历以团结之名硬抗通胀的德国民众,对于乌克兰的支持难免将显著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听取简报的美国官员内部,也对如何看待这份情报的份量存在分歧。不过这次报告本身,增强了美国和欧洲的情报机构找到更多情报的信心。但眼下仍不清楚整个流程会持续多久。

自从海底的惊天爆炸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均开始了独立的调查。但全球的情报精英们也迅速发现,要找到管道爆炸前数小时、数天或数周的确切证据非常困难。埋在海底的那一段管道本身缺乏商业或政府监视,同时海面上繁忙的航运也给调查造成了客观的困难。但反过来说,也是潜在突破的关键点。

去年欧洲议员曾在简报会上被告知,调查人员已经搜集到45艘“幽灵船”的信息,指的是途径该海域时故意关闭应答机,避免行踪被定位。同时,调查人员也预计,炸毁管道用了1000磅的“军用级”炸药。

美国也“看不透”乌克兰决策流程

对于拜登政府的嫌疑,最主要的佐证就是去年初,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决定是否开通“北溪二号”管道前曾赴美与拜登见了一面。美国总统当时对着记者们表示,如果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打,那么北溪二号将不复存在,我们将终结它。当被追问如何实现这句话时,拜登清晰地表示:“我向你保证我们有能力做到”。

《纽约时报》刊文:多名美国官员透露情报,指出“谁炸了北溪”重要线索

(拜登-朔尔茨记者会,来源:社交媒体)

朔尔茨政府随后在2月22日宣布中止管道的认证,两天之后俄乌两军爆发战争。

美国官员特别关照《纽约时报》,他们拿到的情报中,并没有美国人或英国人参与其中。美国官员们也强调,拜登或者他的高级幕僚并没有批准摧毁北溪管道,美国官方也没有参与其中。

不过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也承认,虽然乌克兰高度依赖美国的军事、情报和外交支持,但乌克兰官员并没有向美国提供军事行动的透明情报,所以美国对乌克兰决策流程的了解也受到限制。乌克兰方面数次绕过战线对俄罗斯目标发起攻击,也令美国官员感到失望和愤怒。这些官员认为,他们并没有显著改善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地位,反而冒着疏远欧洲盟友和扩大战争的风险。

令美国官员感到不安的袭击,包括去年8月袭击克里米亚半岛的新费多里夫卡机场、去年10月卡车炸弹袭击克里米亚大桥,以及去年12月深入俄领土攻击战略核武空军基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俄罗斯知名社会学家亚历山大·杜金的女儿达莉娅·杜金娜驾车在俄罗斯郊外被汽车炸弹炸死。虽然基辅方面公开否认此事,但美国情报部门最终相信,这起袭击得到乌克兰政府“某些部分”的授权。为此拜登政府也在私下谴责过乌克兰方面,并警告他们不得采取类似的行径。

《纽约时报》刊文:多名美国官员透露情报,指出“谁炸了北溪”重要线索

(杜金娜葬礼,来源:社交媒体)

因此在杜金娜事件过去5周后,北溪管道发生的爆炸一度令美国首都的政治圈子流传着隐秘的猜测,即乌克兰政府的“某些部分”参与了这起事件。美国官员也强调,目前并没有乌克兰政府参与共谋的证据,而且拜登政府对泽连斯基国安团队的信任也在不断增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溪爆炸调查越来越魔幻:英媒爆料黑手竟是家乌克兰私人企业……
...者是一家乌克兰私人企业。在《泰晤士报》之前,美国《纽约时报》已经率先刊文将北溪事件归咎于未知的亲乌克兰团体,随后德国媒体联合调查也将矛头指向亲乌克兰的组织。有趣的是,所有这些
2023-03-10 08:31:00
乌克兰称,炸“北溪”是破坏活动,背后意涵很多!
...。文 | 海上客这显然是“北溪”大甩锅!3月7日出版的《纽约时报》引述美国匿名官员的话说,情报显示,俄罗斯与德国合作的“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背后袭击者是一个亲乌克兰组织。这
2023-03-10 13:05:00
世界周刊丨谁是“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
...垃圾”。他在文中写道:“在我1972年至1979年期间担任《纽约时报》的调查记者时,《纽约时报》刊登了我所写的一切,即便不是全部,大部分也都刊发在了头版。《华盛顿邮报》作为我
2023-02-20 11:20:00
这个操作,暴露美国更慌了!
...一段时间后,美西方主流媒体终于开始讨论这件事了。《纽约时报》说,这次破坏行动很可能是乌克兰反俄团体干的。但是,“匿名美国官员爆料”这个操作,让很多人对《纽约时报》这个报道投去
2023-03-09 10:13:00
德总检察长称正调查“北溪”事件,俄学者:朔尔茨可能知道发生什么
...当外界知晓俄罗斯当局已悄悄估算过管道修复成本时,《纽约时报》称这一消息“使人更难理解谁策划了” 这次攻击行动。没有一家美国大报深入挖掘拜登和副国务卿纽兰此前对管道做出的威胁。
2023-02-18 14:57:00
纽约时报刊文:以色列认为平民伤亡很正常,并用美国核平日本举例
来源:Six说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地面进攻还在持续中,仅仅是前期的轰炸就导致加沙地带有接近一万人死亡。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以色列却认为,战争时期死点人是很正常的,还提起了二战时期
2023-11-03 09:43:00
美媒称亲乌团体是“北溪事件”元凶,乌政府:我们绝对没参与
美媒《纽约时报》3月7日引述美国匿名官员报道称,情报显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背后的袭击者是一个亲乌克兰的组织。对于这一信息,乌克兰政府否认乌方参与了这起发生于去年9月的袭
2023-03-08 10:16:00
...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赫什是资深调查记者,曾供职于《纽约时报》和《纽约人》周刊,因报道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制造美莱村屠杀获得1970年普利策新闻奖,他还曾曝光美军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
2023-02-11 16:59:00
北溪事件,美国揪出真凶是乌克兰人,俄方苦等的内讧,终于来了?
德国总理刚回国,《纽约时报》一篇甩锅的报道就出来了,直言北溪天然气管道是亲乌团体炸的。但乌方矢口否认。到底是谁炸了北溪管道?各方不断指责,却都没有确凿证据。有猜测认为,乌克兰正在
2023-03-09 17:37:00
更多关于国际的资讯:
中国网11月4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前委员长金永南于当地时间11月3日因病逝世
2025-11-05 02:24:00
中国网11月4日讯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应询答记者问。问:近期,各界高度关注安世半导体问题磋商进展
2025-11-04 14:18:00
据秘鲁媒体报道,秘鲁外交部长乌戈·德塞拉3日宣布,由于墨西哥驻秘鲁大使馆向秘鲁前部长会议主席(总理)贝特西·查韦斯·奇诺提供政治庇护,秘鲁已决定与墨西哥断绝外交关系。来源 新华社
2025-11-04 15:26:00
哪天放假、怎么调休?2026年放假日历来了
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根据通知,元旦将在1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春节将在2月15日至23日放假调休
2025-11-04 22:42:00
“进宝”GOGOGO丨四国留学生志愿者沉浸式探馆:解锁进博魅力,挖掘世界看好中国市场奥秘
中国网上海11月4日讯(记者 韩雅洁)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将于11月5日在上海开幕。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
2025-11-04 17:26:00
中拉峰会这一站:“雪王”的快乐老家!
大河网讯 “请大家登上雪王的魔法列车,我们要出发喽……”11月4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与会嘉宾走进蜜雪冰城总部
2025-11-04 17:44:00
近期,有中国游客在马尔代夫浮潜时不幸溺亡,令人痛心。驻马尔代夫大使馆郑重提醒来马中国游客,务必高度重视涉水安全,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025-11-04 09:05:00
中国网11月4日讯据“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有中国游客在马尔代夫浮潜时不幸溺亡,令人痛心。驻马尔代夫大使馆郑重提醒来马中国游客
2025-11-04 04:24:00
中国网11月3日讯 在11月3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据了解,中方已经同意恢复中国公民赴加拿大团队游。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2025-11-04 04:24:00
中国网11月3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将于11月10日至13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25-11-04 04:24:00
福州新闻网11月3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宋亦敏)记者3日从中国东航处了解到,为落实东航集团与福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东航将于2025年12月6日起开通长春—福州—吉隆坡往返航线
2025-11-03 18:53:00
11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问:中方对有关国家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将于今年年底到期。该政策是否会延期?答: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3 21:12:00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阿富汗当地时间3日0时58分(北京时间3日4时28分),阿富汗北部巴尔赫省胡勒姆西南35公里处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来源 新华社编辑
2025-11-03 13:22:00
商务部:推动尽快恢复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11月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韩国庆州会见韩国产业通商部长官金正官。双方就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5-11-03 06:52:00
王文涛部长会见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赤泽亮正
中国网11月2日讯10月30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韩国庆州会见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赤泽亮正,双方就中日经贸关系等交换意见。王文涛表示
2025-11-03 0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