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本报记者 李娜
在科左后旗阿古拉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区里,一棵棵青翠的樟子松傲立在风中,贫瘠的沙土地变得生机盎然。朝克吐是坚守在植树造林一线32年的林业人。
以履职为重点 贡献“绿色”智慧
朝克吐先后当选通辽市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为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他以提高政治理论素质为重点,学习《宪法》《组织法》《代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市、旗两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学习培训、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为依法履职奠定了坚实基础。
朝克吐常年工作在林业生产一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在市人代会期间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大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投入的建议》《关于科左后旗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建议》《关于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全面提升生态建设环境质量的建议》和《关于深入优化林长制建设体系的建议》等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建议,为奋力开创通辽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林海为底色 用青春换青山
上世纪90年代初,科尔沁沙地荒漠化严重,大风肆虐、干旱缺水、黄沙漫天,导致苗木在沙地中成活率不到50%,森林覆盖率仅为7%。1991年,朝克吐从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分配到科左后旗林业局工作。站在家乡熟悉的土地上,看着沙化严重、沙进人退的景象,他心想,“不能让通辽人的绿色梦想被风沙吞没”,并下定决心要与风沙抗争到底。工作中,他不断学习更新专业技术知识,悉心请教专家,探索适合科尔沁沙地的治理措施,研究生态建设项目。他常年在村里吃住,扛着树苗和铁锹置身于植树造林一线,32年的坚守,让他对科左后旗生态建设工作如数家珍。
科左后旗抓住三北防护林工程在该旗实施的机遇,每年以25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实现了总体治沙速度大于沙化速度,从根本上扭转了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在此期间,朝克吐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也从一名普通的林业技术员成长为林业专业团队带头人。2013年,在通辽市城郊百万亩森林工程建设中,他担任科左后旗区域技术总指挥,负责34万亩城防林建设。他和林业专家团队一起建设性地提出了“带、网、片”模式的造林方式和九种造林模式,既保证了生态效益,又兼顾了经济效益,圆满完成了城防林建设任务。2014年,我市提出建设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科左后旗是重点旗县之一,朝克吐深入沙区实地考察,精心设计规划,在百万亩城郊防护林成果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了科左后旗“双千万亩”治理规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了对努古斯台、阿古拉镇重点沙区的治沙造林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后期管护。截至目前,已完成努古斯台项目区建设55万亩,阿古拉项目区75万亩人工造林和自然修复等工程。2016年,他组织各基层站成功实施了全旗858个村的村屯绿化和1098公里的通道绿化,使全旗村屯绿化达到了空前水平。
以坚守为信念 践行初心使命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一名林业工作者,自豪感和使命感一直激励着朝克吐,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鞭策自己做好生态建设的“宣传员”。他用自己32年的植树造林经历和科尔沁沙地翻天覆地变化,带动身边群众从思想上发生转变,主动投入到植绿、护绿队伍中。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朝克吐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十一五”全区林业工作站先进工作者、自治区农业丰收一等奖。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任重而道远。只要我干得动,就会一直沿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走下去。”朝克吐坚定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1 08:14: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