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来源:绝对军视
乌克兰政坛上一次“地震”刚过去不久,新的“地震”又来了。当地时间9月3日,泽连斯基表示解除列兹尼科夫的职务,并且还另外推荐了接班人。但被推荐的接班人让人很是迷惑,居然是乌克兰的“户部尚书”乌梅罗夫。让一个管财政的来管军事?泽连斯基急病乱投医,犯了兵家大忌。
(泽连斯基发表电视讲话)
对于列兹尼科夫被解除职务一事,目前,泽连斯基并没有过多解释,只是对外宣称:国防部在列兹尼科夫的带领下已经经历了550多天的全面战争,需要找寻新的互动方法。按理说,经历550多天的,作为国防部长的列兹尼科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就被突然炒了鱿鱼呢?原因有两个。
首先第一点就是,泽连斯基是对现如今在列兹尼科夫带领下的乌克兰军队的表现不满意。乌克兰当初花费西方国家数十亿元美元的军事装备,信心满满的发动反攻,但却被现实打脸,虽夺回部分村庄,但显然并没有对俄罗斯造成致命打击,反攻速度十分缓慢。付出与结果相较对乌克兰而言显然不成正比,不仅没有达到预期,乌克兰还为反攻做出了惨痛的代价,除损兵损将外,也沉重打击的乌克兰军队的士气。俄乌冲突进行但现如今,局势好似对乌克兰越来越不利。而作为国防部长的泽连斯基自然脱不了干系,乌克兰政府也急需找到一个“替罪羔羊”,为此事承担相应责任。
(阿列克谢·列兹尼科夫)
其次第二点,还是乌克兰老生常谈的问题:军方腐败。要知道,此次泽连斯基被解除职务是时隔几月,乌克兰再次出现重大人事变动,而上次辞职的多名官员也曾卷入贪腐丑闻。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同样是国防部的重要官员,副部长沙波瓦洛夫就是在1月的贪腐丑闻中离职。列兹尼科夫虽暂且保住了自己的职位,但其自担任乌克兰国防部长以来一直遭到涉嫌贪污的指控。
现如今,乌多次反攻都以悲剧收场,究其原因和没有及时提供武器装备有重要关联,这次又被指出原本986万美元的武器装备迟迟没有交付,但却挪用资金购买包括鸡蛋等与武器装备不相关的物品。还有乌克兰媒体曾报道,国防部去年与土耳其一公司签的冬季军服的合同,但价格居然比正常价高了至少两倍等等。当初泽连斯基之所以能当上总统,和他一直以来不断唱响的口号“反腐”脱不了干系,自然不能任由泽连斯基将其打造的形象毁之一旦。
那么,泽连斯基新推荐的国防部防长接班人乌梅罗夫,又是什么样的人物?此人是正是现任乌克兰国家财产基金负责人,很年轻,现年41岁。但让人疑惑的是,为何让一个管钱的人管军事,深究其缘由,可以说泽连斯基这次犯了兵家大忌。
(鲁斯泰姆·乌梅罗夫)
首先,此举证实了乌克兰国库变空的事实,这是其第一大忌讳,将弱点展现给地方。现如今可以说,俄乌冲突已进入“消耗战”阶段。对于乌克兰来说,除了和俄罗斯有来有往甚至又来无往的在战场上,资金的快速消耗以及军事装备的快速损失,另一方面还要加上内部人员的贪污腐败,列兹尼科夫的离职和推荐管钱的来接任,也反映出军部腐败已严重影响到整个战场局势。为解决当下急迫的腐败问题,找到更善于管理财政的乌梅罗夫或许能解决当务之急,但却忘了暴露其已经消耗不起的现实问题。
另外,此举同时还暴露了乌克兰人才的严重缺失,乌克兰政府已经找不到能够担此重任的人物,所谓各司其职,才能各显神通,让一个管钱的管打仗,似乎是为了解决当下困境,但却忘记根本,国防部长真正要干的事,这是其第二大忌讳。从未军事经验的乌梅罗夫是否有上战场的才略和智谋,这些好像都被忽略的背后,或许就是泽连斯基面对当前无人可选尴尬局面的被动选择。其实,此现象对于乌克兰可以说是上而下的,在多次反攻中,乌克兰失去了大量士兵,这对他们的整体军事力量造成了巨大损失,而8月11日,征兵办公室又被曝出存在多重滥用职权等的现象,最后所有征兵办公室负责人都被解雇。由此可见,乌克兰还面临征兵挑战。
(乌军正在前线与俄交战)
最后一点,也是最大忌讳。作为国防部长,这样一个对决定国家生死未来的关键人物,所推荐的乌梅罗夫,竟是一位拥有美国和乌克兰双重国籍的人士,并且可以说他完全是由美国培养出来的人士,曾经接受过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培训,并参与了“新领导人”计划。对于让他来就任新的乌克兰的国防部长,美国是完全可控的。泽连斯基将这么重要的职务给到乌梅罗夫,是赢得美国的信任,但也基本等于把乌克兰的全部未来决定权交于他国,而往后,自己将面对只能充当一个傀儡角色的尴尬局面。
#利剑计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0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