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最美教师|“麦”向田间课堂,他这样做!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3-10-23 17:45: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麦田里,不惧烈日炎炎和蚊虫乱舞,他心无旁骛地指导农民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麦收工作;实验台前,熟练高效又严谨有序,他精准细致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操作;教室中,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他用最朴素的语言为学生们讲述“麦”的重重奥秘。他就是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刘义国教授。

刘义国,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17年来,长期从事小麦栽培科研及教学工作,现任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兼任山东农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山东省作物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科协九届委员会委员等职。主持山东省教研重点项目、应用型特色名校教研和思政项目等教研项目7项,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3项,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获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10余次;获地厅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授权国内外专利20余项;主持或参与制订国家、地方、团体标准10余项,作为主要育种人参与育成国审、省审小麦品种3个,参编专著2部。

弦歌不辍传薪火,不畏艰辛向三农

走进农学院办公室,在一张面积不大却整洁条理的办公桌前,坐着一位穿着朴素,神情和蔼,还在忙碌工作的老师——他就是刘义国。“能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走到现在,包括我现在仍在保持的许多科研的方式、工作的习惯、为人处世的观念等等,都得益于母校的培养和恩师的教育。”回顾自己从莱阳农学院学习、毕业,再到回母校从教的初心,刘义国不禁回想起了跟随导师林琪教授学习的经历。

最美教师|“麦”向田间课堂,他这样做!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我看来,林教授在教学、科研、为人等方面都堪称楷模,时刻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身边的人。”刘义国回忆到,林琪教授不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步,也在工作生活中关心、引领着学生的成长。“记得那些年,在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中,每每遇到生长关键期,林教授总是忍着身体的病痛,不顾多变的天气状况,亲自到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讲授麦田管理的相关知识。正是他的这种爱农情结和为农民真情服务的行动,让我看到了如何成为一名能够真正服务老百姓、服务‘三农’事业的农业科研工作者。”

谈到这里,刘义国不禁感慨:“跟随林教授的这些年里,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这给我的教学之路带来了很大启发,也一直激励着我的人生。他不仅是我的学业导师,也是人生的导师。”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刘义国一直跟随林琪教授学习研究,深受林琪教授的熏陶。不知从何时起,刘义国心中也默默埋下了一颗“教书育人”的种子,像自己的导师那样将所学所知倾囊传授给学生。

最美教师|“麦”向田间课堂,他这样做!

但成为“好老师”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令刘义国印象最深的一段经历发生在撰写博士论文期间。那时,刘义国的孩子刚刚出生,而他却因科研任务远赴北京,他只能委屈家人,全身心投入在科学研究当中。

“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才能让我全身心投入工作。”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刘义国舍掉了许多个人时间,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全身心投入在科研和教学中;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农业专业人才,他也常常教育学生摒弃懒惰和畏难心理,把“三农”情怀牢记在心,传承“学以致用”的优良传统,为科技助农和服务乡村振兴立大志、担大任、成大才。

悉心治学立师德,躬耕教坛育菁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多年来,刘义国始终秉持着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理念行走在教室与实验室之间,让有温度的教育如春风细雨般沁润学生的心田,将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大地上。

“作物不会按照书本上的案例生病。”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操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备课时,刘义国不拘泥于课本,而是常常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完善教案,丰富和充实教学案例;课堂上,他可以从一张PPT延伸出无穷无尽的内容,科学严谨又不失趣味的讲述,让学生们一分钟都不愿错过;下课后,同学们常常意犹未尽,围在讲台旁追问问题的同学更是络绎不绝。在农学的“神奇世界”里,刘义国就像时刻发光发热的太阳,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学生如同一株株向日葵般在他的照耀下向阳成长。

最美教师|“麦”向田间课堂,他这样做!

“农学绝不止于理论,必须有实践才能推动生产进步。”刘义国不仅认真履行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使命任务,常常深入田间帮助农民分析解决作物生长问题、推广新的耐旱耐盐高产品种等,也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带领研究生实习的过程中,他让学生自由组队,自主设计实验,在课堂上分享成果,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课堂的三十多个学时只是学习很小的一部分,我希望同学们的论文不只是写在纸上,更要通过课外实践去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上,让农民真正在农业科技发展中获得实惠。”

最美教师|“麦”向田间课堂,他这样做!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一名老师,除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育人态度,刘义国身上自然流露出的温和敦厚,更是让他成了学生心灵上的依靠和朋友。课余时间,他总会和学生聊起家常、谈起理想。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播知识,更是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刘老师对我们特别好,为人有趣,常和我们聊天、谈心。同时他又很细心,能关注到我们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问题,我们有什么难题,他也都会尽力帮助引导我们克服。”2022级作物学研究生赵乐感激地说到,“跟随刘老师学习,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

心系人民不忘本,热爱可抵岁月长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出身农村的刘义国尤其知道农民的不易。“从小跟随父母长辈务农的经历,特别是面对种种恶劣的环境和时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我自幼时就常常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干农活不这么辛苦就好了。”就这样,小小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刘义国一步步迈上了农业学习之路。

1998年,刘义国进入大学,跟随老师投入到农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但对于农业来说,不可测的因素太多了。”刘义国回忆到,“那时种植实验小麦,问题困难真的是一重接着一重。有时遇到干旱天气,产量仅剩不到半成;有时遇上霜冻,白天温度可能还是正好的,但一到夜晚,骤降的气温经常导致小麦冻死,严重影响产量。”重重困难之下,刘义国却没有畏难退缩:“那时候,小麦种植大部分还是要靠人工,所以那时候我没想过自己的苦和累,满心想的都是农民种麦子要付出多少辛苦辛苦,即使是每天勤勤恳恳地除草、施肥,在地里忙活,也不能保证小麦收成的稳定。”

最美教师|“麦”向田间课堂,他这样做!

从农村走出来的刘义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反而在求学和工作中更加深切感受到农业生产的艰辛,更加坚定了自己科技助农的决心。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刘义国选择逆风而上。此后,他对旱地和盐碱地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研发了旱地小麦高产、中轻度盐碱小麦稳产栽培技术;为减少灌溉用工和灌溉用水,他带领团队率先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引入到小麦生产,实现了节水、省工、高产的目标。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刘义国带领团队先后荣获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科学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最美教师|“麦”向田间课堂,他这样做!

求学路上,沉淀积累奔赴农学山海;小麦田中,辛苦钻研保障秋收满仓;讲台之上,立德树人绽放智慧之花。从教十七载,甘为雨露,细心耕耘,不觉硕果累累、桃李满园。朝阳不息,步履不停,刘义国将继续勤勉治学、教书育人,激发学生如小麦种子般的无限潜力,带领他们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绚丽的未来。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2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堂麦田里的思政课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小麦育种产学研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间思政课让同学们大呼过瘾。3月11日下午,雨后的阳光倾洒而下,基地里的麦苗长势旺盛。地垄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4-03-16 02:24:00
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把种子装进袋子
元旦刚过,在位于景洪市嘎洒镇的云南大学景洪田间试验站,已是一番忙碌场景。细心写好编号、将种子分类装进袋子……一切准备就绪,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农学院)多年生稻团队的师生们便卷
2023-01-15 18:22:00
扬州大学:因地制宜定制培训
...病虫、防早衰’措施落实,确保大穗粒重。”朱新开走进田间地头,挽起裤脚、扎紧衣袖,现场剥查了解麦穗发育进程,为农户吃下了夏粮稳产丰产的“定心丸”。“给农民培训就像给学生上课,除
2023-05-05 05:26:00
北京农学院举行“大手拉小手,共绘丰收景”秋收节活动
...丰收景”秋收节活动。校方供图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电 在田间地头采摘农作物、学习农学新技术……日前,北京农学院举行“大手拉小手,共绘丰收景”秋收节活动,来自北京大学、北京科技
2024-10-18 16:52:00
用青春力量守护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 你我同行”专题学习。同时,开展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课前微宣讲、国旗下的公开课、粮食领域知名专家访谈、主题海报设计大赛、“身边的节粮故事”主题征文比赛,以及围绕粮食安
2024-06-11 01:55:00
劳动教育课应该怎么上?
...“葫芦娃”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全过程参与葫芦种植、田间管理、采摘收割、去皮加工、晾晒打磨、刻画彩绘等。“孩子们手耕锄刨、篮提尺刮,在课程中学农也有不俗的收获。原先孩子们写作文
2024-05-10 05:58:00
他把学问变成了“种子”
...心里埋下了种子,“要让大家顿顿都能吃上白面馍!”在田间地头工作的王林生。张雅莉摄1982年,17岁的王林生进入豫西农专学习,报考专业时第一志愿就是农学,大学毕业到现在,王林生
2024-06-27 11:42:00
江西修水“田间课堂”走俏 家门口学真本事
...作物种植技术。刘高涵 摄据了解,这是修水县开办的“田间课堂”现场。县内外众多农技农艺专家和业务部门骨干走进桑园、稻田、农业产业项目点等“田间地头”,为年轻乡村干部、志愿者、农
2024-04-10 17:19:00
高婕:农村大课堂里的农学实践大课堂
...们恰是最资深的社会实践导师。科技小院把农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农民们口述杏林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学生们总结提炼背后的科学原理,用实验数据加以论证,再“翻译”为统一、通俗的杏林管理
2023-06-14 10:52: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
传承沂蒙革命精神 探秘自然地质奇境——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市北分校开展2025年研学活动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青岛报道只有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了解战争的残酷,才能培养出更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4月1日至2日
2025-04-03 12:32:00
关爱孤独症青年展现城市温暖 “大V带小V走红毯打卡”活动在国际会议中心启幕
大众网记者 曲顺 青岛报道3月31日晚,青岛的夜晚因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而更加璀璨。由青岛日报社读报参考融媒体联合青岛旅游集团
2025-04-03 12:39:00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4月1日,河北省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沧州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代砚广介绍了“逐光律动校园行 阳光课间15分”方案实施的相关情况
2025-04-03 08:56:00
清明面燕香 文化润童心 青岛淮阳路小学四年级开展清明食俗实践活动
大众网记者 李霞 青岛报道春柳染新绿,燕语报清明。4月2日,青岛淮阳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展了“清明面燕” 非遗实践活动。作为《节味传承・食育润心》校本课程的特色项目
2025-04-03 08:59:00
青岛技师学院:那些用脚步丈量出的育人坐标
大众网记者 李霞 青岛报道春寒料峭,在青岛市技师学院的走访日程表上,师生们以热切的脚步留下了数百个携手共进的育人坐标。从国家部委的会议室到驻地周边的文化技能小院
2025-04-03 09:16:00
童心敬英烈 薪火永相传 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让革命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2025 年4 月2 日,中共如皋市九华镇幼儿园党支部精心组织九华镇九华幼儿园大班年级组师幼及家长
2025-04-03 10:20:00
济南市莱芜区教育参观团到访烟台十四中 共探教育之美
胶东在线消息(通讯员 郭倩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次跨越城市的智慧之旅,也是一次促进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友谊之行
2025-04-03 03:03:00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启动“安全教育导师驻校计划”
胶东在线3月31日讯(通讯员 王一兰) 3月25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启动“安全教育导师驻校计划”,聘任烟台高新区卫生健康局艾防科科长曲文静为学院首位安全教育导师
2025-04-03 03:03:00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爱国精神——东营区文苑幼儿园党支部开展清明节主题活动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4月1日下午,东营区文苑幼儿园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团员教师代表前往东营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庄重肃穆的清明节祭扫和参观学习活动
2025-04-02 21:39:00
清明追思,缅怀良师——齐鲁医药学院参加“生命·希望”生命健康教育暨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追思缅怀活动
鲁网4月2日讯4月1日上午,齐鲁医药学院150名师生及国旗护卫队参加由淄博市“生命·希望”生命健康教育暨2025年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追思缅怀活动
2025-04-02 16:13:00
大河网讯(记者 刘高雅)3月30日,中国法律史学会、道家法家与法律文化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中原法律文化研讨会在河南新郑召开
2025-04-02 17:02:00
结对共建!校企共谋校友经济新途径
大河网讯 春风浩荡,莲湖潋滟。近日,以“校链千企 创领未来”为核心主题的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MBA校友会首期活动在莲花街校区举行
2025-04-02 17:02:00
大众网记者 赵晨 青岛报道3月31日清晨,暖暖的阳光洒在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的校园,七年级3班的升旗仪式在这里庄严肃穆地举行
2025-04-02 17:12:00
打造援疆教育托管品牌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赴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托管帮扶活动
大众网记者 曲顺 张玉 通讯员 李代玉 青岛报道日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姜玉鹏带队赴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托管帮扶活动
2025-04-02 17:14:00
科学膳食赋能校园烟火气 浙工大之江学院创新减脂餐服务护航师生健康
浙江在线4月2日讯(通讯员 章立美)春日午时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学缘堂二楼风味餐厅,“自选减脂区”前有序排列的取餐队伍成为了一道新景致
2025-04-02 1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