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国网1月1日讯(记者 刘佳)近年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纷纷迎来转型期,高校专业设置也随之发生变革。在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中显示,近十年,中国新增本科专业近2万个,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相关领域是新增专业中的热门;与此同时,撤销专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人工智能成为通识课,“码农”、翻译专业受冲击
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对就业市场形成冲击,也促使高校主动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发展新方向。《报告》指出,近年来,大学开始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这不仅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更是高等教育体系主动拥抱变革、塑造未来的必然路径。其中,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部分高校率先行动,将人工智能纳入通识课或必修课行列。
此外,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下,一些职业也受到冲击,其中,翻译、“码农”首当其冲,相关专业不得不探索新的人才培养路径。
师范院校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教师不再是“铁饭碗”
人口结构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在内的师范教育系统将受到连锁冲击。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教师人才的重要基地,亟须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与模式。
此外,随着“预聘—长聘”制成为高校聘任的主流形式,以及员额制、编制“周转池”等新型编制的出现,高校教师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
多国高校迎来“倒闭潮”,文科沦为专业关停“重灾区”
放眼全球,经济危机、生源减少等因素叠加,迫使多国大学迎来“倒闭潮”。
根据英国学生事务办公室(Office for Students)的报告,2023—2024学年,约有40%的英国大学可能会出现“财政赤字”的尴尬局面,由于申请人数骤降,该国多所大学正面临倒闭风险;据韩国《人口变动和未来展望:地方高校领域》预测,该国现有的380余所大学,将在2042—2046年间“腰斩”至190多所;有日本媒体报道称,当前日本少子化正在以超出教育界预想的速度发展,或将导致超200所大学因缺少生源而倒闭......在此背景下,多国高校大刀阔斧实施改革,旨在“断臂求生”。
在高校财政赤字加剧的背景下,停办“实用性”不强的文科专业成为许多高校的必然选择,文史哲及艺术类专业也因此沦为多国大学专业裁撤“重灾区”。记者梳理发现,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部分高校宣布取消历史和文学系,艺术与建筑史系,撤销美术、音乐、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文科专业,停止招收法语语言文学系和德语语言文学系学生。
编审:张艳玲 王月博蔡晓娟【责任编辑:吴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01 2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