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5开年以来,贵州科技持续赋能产业,创新不断释放活力——
国内首个省级旅游AI智能体“AI游贵州”正式发布,推动贵州文旅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入选2025年度首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贵州制造站上世界舞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贵州不断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为产业发展注入动能,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屈服强度大于220MPa——合格,抗拉强度大于330MPa——合格,延伸率大于4.3%——合格……”在贵州大学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里,随着最新测试数据出炉,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刘其斌团队研发的Al-Si-Mg系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取得成功。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刘其斌(左一)在贵州航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情况
“免热处理合金材料不仅在硬度、强度、延展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上表现优异,还更加绿色环保。这项技术应用后,生产成本可降低20%左右。”刘其斌说。
目前,该研究已完成中试生产试验,产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新配方将在今年7月前交付企业验收。
多年来,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深度服务贵州产业发展,研发的高纯硫酸锰制备技术、高铁弹簧与高速机车车轴用钢、磷矿中碘回收技术、钢丝大应变冷拔技术、海绵钛还原—蒸馏强制散热及余热回收技术等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近期,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黄永光研究团队公布了大曲研究新成果,该研究通过开发一个框架模型来解释大曲微生物组组装机制,破解大曲发酵机理,标准化管理大曲生产,通过优化大曲生态位实现提升大曲的风味与品质。
贵州大学酿酒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黄永光在实验室
“白酒是有生命的产业,核心就在生物代谢过程中。”黄永光说,白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而含量3%左右的风味化合物才是决定白酒品质的关键,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探寻优质酒酿造的“密码”。
自贵州省“产业技术创新副总”服务中小企业发展行动启动以来,贵州采取“揭榜挂帅”的形式,根据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从贵州大学选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事业责任心强、专业水准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博士教研人员,到服务范围企业担任“产业技术创新副总”,无偿提供技术创新指导服务。
黄永光就是首批“产业技术创新副总”之一。作为省内首个酿酒工程博士、首届酿酒大师,黄永光已连续20年参与贵州省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就其中关键科学问题、“卡脖子”技术攻关进行创新研究与应用。
开展服务以来,他帮助贵州岩博酒业有限公司完成省级技术中心建设,构建技术体系、产品质量体系,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参与新技术开发、技术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推进技术骨干、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并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和公司技术团队共同完成酒体勾调设计,研发的清酱香型人民小酒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202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高质量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需求,统筹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科技“战队”组团出征,围绕产业发展“急难愁盼”献智献策。
2月26日,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导师团技术团长朱国胜再次来到贵州天仁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合作模式与企业交流研讨。
早在去年,双方就有过一次成功合作。在转化应用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选育的“黔优1号”品种时,通过建立“羊肚菌—红托竹荪”接茬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使每亩种植成本降低了1万元左右。
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导师团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小院等平台,开展科技示范、人才培养和培训、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技术会诊,帮助企业建立品牌,解决技术难题和打开销售渠道,为贵州省食菌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讲解“玉米一增五改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耐密植抗倒高产品种,普及“秸秆还田+深翻耕+旋耕”技术……2月26日,贵州省玉米产业体系六盘水试验站的农技人员纷纷走进基层,在盘州市坪地乡格清底村,以提高粮食单产为核心开展现场种植技术培训。
“首席科学家+功能实验室+综合试验站”,贵州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探寻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2024年,贵州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引进和培育新品种40多个,完成揭榜挂帅16项;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开展的水稻试验在29个县达45个,完成揭榜挂帅15项,水稻重点推广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两增一调”高产栽培技术,应用面积分别达到24万亩、327万亩,为全省粮食安全提供智力保障。
贵州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揭榜挂帅”鲜食玉米测产现场
服务模式推陈出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在赫章县,国家科技特派团赫章团长宋德荣选育出“贵乾半细毛羊”新品种,实现贵州省畜禽品种国家审定“零的突破”,带动近万户养殖户增收;在台江县,科技特派员吴格娥为台江县“革一枇杷”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推动枇杷从隔年结果到年年丰产,使革一镇成为枇杷种植核心区域。
2024年,贵州在各市州试行增派“法人科技特派员”,帮助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帮助引进开发高新技术项目,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帮助规划和创建特色产业基地,提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科技水平;聚焦瓶颈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和指导服务。
“专家团队到产业一线,一方面解决了产业升级的痛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也为验证学术理论和实现成果转化提供了宝贵的土壤,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互相融合促进,形成了产学研用的良性闭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省级科技特派员张正学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登成
编辑 王雨
二审 谌贵璇
三审 孙晓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5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