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4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落实昆蒙框架:海洋保护地建设和南极公海生态保护”主题论坛上,野生救援中国首席代表余冲围绕“从海洋保护地到南大洋:提升公众认知助力海洋治理”作主旨发言。
关于海洋保护地(MPA),目前的公众认知差距如何?
余冲在主旨发言中介绍,野生救援环境保护机构于2022年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护地研究团队共同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并发起“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公众传播活动。《公众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山东长岛》报告,系“生动的海洋不能没有你”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出版物之一。

余冲作主旨发言。
针对本次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调研,通过对回收的1225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公众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了解不足,关注和参与海洋保护程度较低,缺乏守法意识和对海洋物种保护基本的科学认知。因此,需要提升海洋保护地的科学认知。
“南极与南大洋是地球上最原始、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极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并在调节全球气候、碳循环、海洋环流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余冲说,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渔业压力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南极及其周边海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威胁。
针对此现状,野生救援环境保护机构与保护国际等机构合作,通过与热点议题如旗舰物种、海洋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结合,拉近南极和南大洋生态系统与中国公众之间的距离,提升中国公众对南极与南大洋的生态价值与保护需求的认知,推动形成更广泛的公众支持基础,最终助力中国在南极治理中的积极角色建设。
野生救援(WildAid)是2000年成立的非营利非政府国际环境保护机构,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减少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非法贸易,加强海洋保护区执法和能力建设,减少海洋塑料污染,激励气候行动,促进消费端减排,从而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金秋时 彭林元
图/龙永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