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央视记者进入“硫超标”枸杞加工现场,被熏到呼吸困难、泪流不止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9-01 22:11:00 来源:国际时事讲解

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性品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然而,看起来颗粒饱满、鲜艳红亮的枸杞,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自动播放

枸杞商户违规添加焦亚硫酸钠

损害地方特色产业信誉得不偿失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生长出的枸杞因颗粒大且饱满、色泽鲜红、果肉厚实、含糖量高等优势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有知情人表示,这里有些厂家、商户在生产枸杞的过程中存在使用焦亚硫酸钠进行“提色增艳”的情况。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促进枸杞产业发展条例》里明确规定,生产、加工枸杞及其产品过程中,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

《财经调查》记者发现,当地市场上的商户为了把品相不好的枸杞也卖出去,动起了用焦亚硫酸钠增色的歪心思。在一些特殊的商铺中,记者找到了“亚钠枸杞”。

在格尔木种植枸杞的河西农场,正值格尔木枸杞的成熟季。商户们热情又健谈,但对于使用焦亚硫酸钠的问题,却不约而同地拒不承认。

商户们对于焦亚硫酸钠不能随意添加的规定心知肚明,但为了卖个好价钱,又都不约而同地添加这种化学制剂。

记者在农场水渠边偶遇商户正在使用焦亚硫酸钠,在与商户的交谈中得知,头茬和二茬枸杞不用使用太多焦亚硫酸钠,加多了容易显得假。三茬枸杞成熟时,天气转凉,需要大量使用焦亚硫酸钠才能保证枸杞外观艳丽。

商户透露,枸杞中加入焦亚硫酸钠的根本目的是把品相不好的枸杞卖出去,多赚钱。

有商户坦言,他们都知道焦亚硫酸钠不让加,格尔木市也每年都查,但后来发现不加会亏钱,干脆也开始放焦亚硫酸钠了。

工业硫磺熏得记者呼吸困难、泪流满面

甘肃省靖远县“硫超标”枸杞不为人知的一面

《财经调查》记者来到甘肃省靖远县,这里的枸杞种植面积大约有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记者在被称为“枸杞小镇”的五合镇市场上听到了另一个新词汇——硫磺。

商户们深知被硫磺熏过的枸杞对人体有害。

在甘肃省靖远县的村庄里,商户们表示,新鲜的枸杞摘下来后,也要先用“亚钠碱水”洗过一遍,这样晒出来的果子才会鲜亮好看。但要是一下雨,即使是焦亚硫酸钠洗过的枸杞,品质也很难保证。这时,就只能用撒手锏——熏硫磺。

除了下雨之外,8月份甘肃的气温就很低了,温度低、阳光不好也会影响枸杞的品质,解决办法还是熏硫磺。有些商户为了节省成本会选用工业硫磺。

工业硫磺不能用作食品加工。固体工业硫磺,有块状、粉状、粒状和片状等,呈黄色或者淡黄色。硫磺有毒,且含有大量的砷,人一旦食用,很容易造成肾功能不全及衰竭、多发性神经炎、肝功能损害。

记者在一户村民的门口空地上,发现了收购枸杞的商户搭建起的塑料棚子。深夜,记者靠近塑料棚,掀开帘子,发现棚内地上已经完全被染成了黄色。

仅仅挑开一个口,就瞬间吸入了大量刺激性气体,呼吸困难、泪流不止。开帘通风后,记者才进入棚子,发现了被熏制后的枸杞。天亮后,这个棚子就被拆掉了。

过了一天的凌晨,记者又在马路对面发现了一个浓烟滚滚、散发着刺鼻气味的熏制棚。

下午再去查看时,棚子的塑料布也已经被拆掉了,几十板枸杞正在散发水分和气味,等待进入旁边的大棚进行晾晒。

村里一些偶尔参与枸杞熏制的村民也坦言,他们一般都是下午搭棚、晚上熏制,第二天白天晾晒。

夜幕下多处可见的熏制棚,已经成了白茨林村的一景,熏制收购上来的枸杞,似乎也成了枸杞丰收季各路商户的一种习惯。

除了白茨林村,在甘肃省靖远县东升镇的东兴村记者也发现了熏制棚。路边的枸杞晾晒大棚里,只要稍微靠近,就会被刺鼻的味道呛到,难受不已。

在这里,商户们用硫磺熏枸杞的行为可谓是明目张胆,大袋的工业硫磺,非常显眼地摆放在院子里。

而在甘肃省靖远县的靖安乡,有商户直接把熏制棚搭建在了农户的院子里,甚至毫不掩饰他卖的就是硫磺枸杞。

直到8月底,用工业硫磺熏制枸杞的行为,每天晚上都在靖远县的几个乡镇上演,白天采摘、下午搭棚、晚上熏制、第二天晾晒……

别让枸杞丢掉“美名”!

解决产业痛点难点才是当务之急

这些用工业硫磺熏制的枸杞,究竟卖到了哪里?《财经调查》记者走访当地市场发现,商户们表示,这些硫磺枸杞有的进了火锅店、小药铺,有的进了茶包,还有的被制成了枸杞酒。

记者随后将在靖远县购买到的枸杞样本,送到了宁夏国际枸杞交易中心质量检测站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记者送检的11个枸杞样本,依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检验得出:所检二氧化硫项目不符合《DBS64/64001—2022》规定,根据每公斤小于等于100毫克的判定限值,判定结果全部不合格。

对于涉嫌违法使用工业硫磺熏制食品的加工户,一经查实,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19年11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出台施行了高于国标的地方标准,为的是打造更好的青海品牌。而甘肃,也是多年多次地出台培育地方枸杞种植加工产业的文件法规,目的也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巩固夯实地方农业的特色产业。

我们希望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时出手,管住这些伸向枸杞产地的“黑手”,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和农户的利益,不要让个别的无良商户,砸了农民增收的锅,伤了消费者的心,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2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央视曝光工业硫磺熏制枸杞加工黑幕,甘肃靖远官方通报:已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违规违法责任人将严惩
9月1日,央视财经曝光了甘肃省靖远县“硫超标”枸杞加工黑幕。记者来到甘肃省靖远县,这里的枸杞种植面积大约有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为了保证枸杞的“品质”,多卖点钱,收购枸杞
2024-09-02 18:19:00
硫磺熏枸杞!食品安全容不下一丝苟且
“保温杯里泡枸杞”是不少人的养生习惯。据央视财经报道,部分看起来鲜亮的枸杞,却是“硫超标”的“毒枸杞”。青海格尔木市以及甘肃靖远县都有商户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提色增
2024-09-02 17:28:00
...流不止……”2024年9月1日深夜,央视记者直击“硫超标”枸杞加工现场。这一颗颗看起来颗粒饱满、鲜艳红亮的枸杞,却是由有毒的工业硫磺熏制,一旦被人食用,很容易引发肾功能不全及
2024-09-02 11:39:00
“硫磺枸杞”曝光后,济南枸杞市场如何?销量影响不大
...自治州格尔木市部分商户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提色增艳”,甘肃省靖远县还存在给枸杞“熏硫磺”以改善卖相的情况。有些商户为了节省成本,甚至直接选用工业硫磺,引起社会广
2024-09-05 17:31:00
央视曝光“毒枸杞”,工业硫磺熏制或致肾衰竭!3步教你辨别
枸杞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是不少人的养生“心头好”。人到中年,谁的保温杯里没几颗枸杞呢?但就是这红彤彤的小果实,却被不少黑心商家盯上了。在他们的手上,枸杞成为了特别的敛财工具,
2024-09-11 00:54:00
小枸杞如何成为大产业?专家学者为青海支招
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枸杞产业绿了盆地、红了产业、富了百姓,走出了一条生态友好、绿色低碳、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夏末秋初,祖国聚宝盆
2023-08-29 11:38:00
中宁枸杞产业链式发展迭代升级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培育知名品牌 攻关核心技术中宁枸杞产业链式发展迭代升级本报讯 (记者 蒲利宏)日前,记者在杞滋堂(宁夏)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机器运转、工人忙碌,枸杞干
2023-11-05 06:44:00
...波、文艺嘉宾魏晨组成“山水小分队”,携手走进“中国枸杞之乡”——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舟塔乡舟塔村,共赏“黄河红宝石”的丰收盛景,一“杞”感受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和美故事。以
2023-10-08 15:52:00
...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社西宁12月28日电 (记者 李江宁)青海枸杞“柴达木”品牌发布会28日在西宁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青海“柴达木”枸杞》白皮书。据白皮书内容显示,截至202
2022-12-28 15:53: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2025“连接文化:巴西-中国”项目侧记
中国网11月19日讯(记者 郭晓红)当南美大陆的朝阳穿透伊瓜苏雨林晨雾,洒在倾泻而下的瀑布上,跨越近两万公里来到巴西的中国旅行博主陈荔湾用相机将这壮美瞬间定格
2025-11-19 06:42:00
雄安建设者拍雄安|职业技能高手赛场亮绝活
在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区,选手们精准调整机器人系统的参数。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赛场,选手手拿工具,细心校准无人机的“眼睛”和“翅膀”
2025-11-19 07:42:00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手相握”,用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河北好环境长出三个“全国第一”在近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
2025-11-19 07:42:00
2025年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在北京举办24只京津冀基金与37家企业签约河北日报讯(记者郝东伟)11月18日,2025年京津冀基金与企业融资对接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
2025-11-19 07:43:00
河北日报讯(贡宪云、夏国成)11月11日,石家庄机场邢台城市航站楼正式投入运营。该异地航站楼的启用,将石家庄机场航空服务从石家庄延伸至邢台区域
2025-11-19 07:44:00
超大特大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场。近日,在2025超大城市治理智库(北京)年会上,《2025中国超大特大城市治理十大案例》正式发布
2025-11-19 07:46:00
敞开大门,让青年学子逐梦未来——“首都高校雄安行”活动观察
11月11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街头,一群年轻人前往雄才大厦咨询人才政策。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10月31日至11月1日
2025-11-19 07:47:00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麦田里的宣讲会
11月11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的试验田里,卢振启(中)为科研人员宣讲四中全会精神。河北日报记者 焦 磊摄初冬时节
2025-11-19 07:47:00
加快构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我省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建成算力领先、数据驱动、智能融合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2025-11-19 07:47:00
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三):创新型河北建设实现新突破
创新型河北建设实现新突破——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三)近日,位于沧州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内,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2025-11-19 07:49:00
记者走基层|小蒲草“编”出大市场
日前,在雄安新区安新县赵北口镇杨庄子村“创富工坊”,杨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杨志亮正在展示用蒲草编织的枕头。河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 畅摄初冬季节
2025-11-19 07:51:00
聚焦雄安新区|雄安站累计运送旅客631万人次
“轨道上的京津冀”越来越繁忙雄安站累计运送旅客631万人次11月17日,在雄安站,一列高铁即将发车。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河北日报讯(见习记者康晓博 记者刘光昱)“各位旅客你们好
2025-11-19 07:53:00
11月18日从市教育局获悉,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教育局长论坛在珠海落幕,论坛发布了“2025年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案例”
2025-11-19 07:55:00
央媒看太原11月18日,《中国日报》第16版以《守护古树名木,让绿色“活化石”焕新生》为题,报道了太原晋祠3000年树龄的周柏以绿色“活化石”身份进入第一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
2025-11-19 07:56:00
心的光明公益跨越山海,情暖高原
在海拔3309米的川西高原玉桑村,因位置偏远、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生活保障问题较为突出。2025年3月,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联络下
2025-11-19 07: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