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李睿
“过去,农民在家门口种地,我们村可不一样,我们是‘飞地种田’!”
3月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开放日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赤峰市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一开口,就吸引了全场目光。夹杂乡音的朴实话语,将“一粒种子”的故事讲出了千钧重量。
内蒙古代表团开放日现场赵会杰发言。人民网记者 李睿摄
提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内容,赵会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正计划建设特色酱菜加工厂和矿泉水厂,让资源变资产,继续走好延伸产业链条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现场记者们边听边记。人民网记者 李睿摄
“过去咱村只种药材,‘单腿蹦’,现在是产业链发展‘空中飞人’!”提起模式转变后的变化,赵会杰一口气报出一串数字:4000亩中药材、近2万亩“飞地”蔬菜、24000元人均收入……
讲到“农业飞地”时,赵会杰看出大家的疑惑,特意停顿解释,“土地有限,发展需求大。我们鼓励有想法的新型农民去外面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大获成功!”
小庙子村民把这种模式,生动地称为“借鸡下蛋”的“农业飞地”模式——村民带着技术“异地”种菜,胡萝卜、大葱、娃娃菜等七八个品种的蔬菜最后都“飞”回村合作社,通过精加工提升附加值。
台下快门声此起彼伏,记者们全神贯注地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瞬间。
“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把垄沟误差精准控制在2厘米内;糯米绳裹种技术让播种像‘织地毯’,无人机喷洒的农药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彩虹弧线……”赵会杰对当下农村“无人种田”现象的生动描述,让在场记者无不赞叹。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开放日现场。人民网记者 李睿摄
“2024年,我们村两个‘飞地’种植大户收入翻了几番,其他村民也几乎家家开上了小轿车,连新能源汽车都成了‘赶时髦’的标配!”记者们越听越感兴趣,纷纷追问农村还有啥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农民想要的,不再只是钱袋子。”赵会杰说,民俗馆里孩子能摸到老物件,山上见缝插针搞绿化,392户村民实现了厕所改造,“产业兴、环境美、村风正,一切欣欣向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7 1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