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简牍大省甘肃首次集中展出千余枚珍贵简牍原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7 16:36:00 来源:新华社
中国简牍大省甘肃首次集中展出千余枚珍贵简牍原件

9月7日,嘉宾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厅内参观。

新华社兰州9月7日电(记者任延昕、王紫轩)位于兰州市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7日开馆,这是中国简牍大省甘肃首次集中展出1000余枚珍贵简牍原件。

“此次展出的1000余枚简牍原件,绝大部分为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其中包括居延汉简、悬泉汉简等。”甘肃简牍博物馆副馆长杨眉说。

总建筑面积37000多平方米的新馆中有两枚“里程简”尤为珍贵,一枚是“居延里程简”,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另一枚是“悬泉里程简”,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中国简牍大省甘肃首次集中展出千余枚珍贵简牍原件

9月7日拍摄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出的“悬泉里程简”,是证明丝绸之路东段线路存在的实物佐证。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据介绍,馆内常设“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四大展览,配合展区内的多媒体互动设施,集中展示甘肃简牍数十年来的成熟研究成果。

甘肃简牍博物馆陈列展览部主任韩华说,四个常设展览分别从简牍发现的历史、简牍中壮阔的丝路故事、汉代边塞人的日常生活、汉简中蕴含的书法艺术等视角出发,带领观众纵览简牍里记录的丝路文明和中华智慧。

据专家介绍,在纸张问世以前,以竹、木为原材料的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之一,其内容涵盖古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作为第一手的出土文献材料,简牍在历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补史、证史和纠史作用。

中国简牍大省甘肃首次集中展出千余枚珍贵简牍原件

9月7日拍摄的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厅内的部分简牍文物。

甘肃省内河西走廊地区干燥的自然环境,使得简牍得以保存。据最新统计,甘肃共出土简牍6万多枚,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的一半以上。

因简牍内容晦涩、学术门槛高,简牍学曾一度被称为“绝学”。近年来,为了更好保护、研究、展示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甘肃成立专业机构,加强简牍整理与研究,并与多所高校开展合作,组建多学科研究团队,让“冷门”不冷、“绝学”有继。

甘肃简牍博物馆新馆将于9月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未来它将承担起对外展示简牍文化的责任,成为公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平台和窗口。”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新网兰州8月2日电 (记者 王诗尧)甘肃是简牍大省,共出土简牍8万余枚,其中汉简7万余枚,占到全国的82%。汉简出土地大多是边塞之地,2000多年前,那里的边塞生活是否有人们想
2023-08-04 10:42:00
简牍中国丨简出甘肃 方寸之间的故事
...,智慧的古人就用竹简和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合称作“简牍”。两千多年前的官府文书、书籍图录主要用简牍书写,而河西走廊干燥的自然环境,恰好为简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存条件。作为简牍
2023-08-05 18:18:00
本文转自:兰州日报【本报讯】10月1日,2023年甘肃简牍博物馆智慧化运营企划线上数字展发布会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简述中国”系列数字展览由甘肃简牍博物馆联
2023-10-02 01:37:00
...2020级古文字学强基班学生陈冠宇认真临摹了学院整理的简牍字体,他认为,简牍的字体都有墨迹书写,更能读懂作者的笔墨用意,这也是他喜欢临摹简牍识墨香的原因所在。7月31日,由中
2023-08-02 10:48:00
【简牍中国】万卷简牍,解密千年丝路
...商业贸易。有一个地方,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出土简牍8万余枚,其中汉简7万余枚,占到全国的82%,既是中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丝绸之路开拓兴盛的实物佐证。有一处胜地,
2023-08-05 18:18:00
...:兰州日报【本报讯】近日,“九曲黄河奔腾入海,千年简牍赓续文脉”甘肃简牍博物馆首期“黄河文化”系列教育课程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开课。首期课程以“家国天下”为主题,通过理
2023-10-13 02:49:00
...肃频道人民网兰州7月16日电 (记者黄帆)7月15日,甘肃简牍博物馆举办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大会,并为该馆所获“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揭牌。百余位文博
2024-07-16 17:20:00
走近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从两千多年前的“乘法口诀”说起
...绸之路上哪些故事……自20世纪以来的百年间,我国出土简牍的新资料不断问世、新研究持续推进,一些石破天惊的发现大幅度补充传世典籍的不足,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战国、秦汉、魏晋时期
2024-04-12 11:33:00
简牍中国|“冷门”不冷 “绝学”有继 千年简牍焕发时代光彩
...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而很少有人知晓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纸张面世之前,古人用竹简与木牍作为“写本”,合称为“简牍”。甘肃被称为汉简之都,出土的汉简占全国总量的八成以上。甘
2023-08-05 18: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