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郑城镇油篓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2 10:0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

郑城镇油篓村

油篓村新貌

郑城镇油篓村

位于郑城镇油篓村的中共鲁南区党委旧址

油篓村位于平邑县郑城镇驻地东北5公里处,始建于明末清初,因村东山下有一形似油篓的巨石,先民迁该地居于油篓石旁,故名油篓村。这里依山傍水,观音山抬头可见,莲花山坐落村东,村内欧式别墅顺山势而建,山环水绕,绿树围村,风光旖旎,如典型的欧洲风情小镇镶嵌在九顶莲花山边,素有“金油篓”之美誉,是中共鲁南区党委诞生地,鲁南行政公署、《鲁南时报》在此成立创刊。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山东抗日根据地不断“扫荡”,实行分割和封锁。为了有效地开展对敌斗争,1940年4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军政委员会决定分别建立鲁南、鲁中两个区党委。1940年5月,在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驻天宝山区的同时,筹备中的鲁南区党委机关在赵镈同志的带领下,也从沂南青驼寺移驻费县油篓村(今隶属平邑县郑城镇)。6月,中共鲁南区党委在油篓村宣布正式成立,赵镈任区党委书记,委员有魏思文、林乎加、杨涤生等。中共鲁南区委隶属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随后,鲁南行署、军区相继成立,其军政机关均先后驻扎在该村或附近村庄。7月1日,中共鲁南区党委机关报《鲁南时报》在油篓村创刊,林乎加兼任报社社长。

中共鲁南区委成立后,在油篓村召开第一次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山东及苏鲁战区工作的方针》《关于山东、华中发展武装、建立根据地的指示》以及一一五师创建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计划,研究形成了下一步工作的四项决议:撤销原山东第一区党委三、四地委;筹备召开鲁南各界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鲁南参议会和鲁南专员公署;发展主力部队,扩大地方武装,尽快组建鲁南军区;充分发动群众,建立和发展抗日群众团体。随后,又召开了地、县委组织部长会议,会上,区党委书记赵镈传达了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关于巩固党的指示,确立了党校的主要任务:整顿党组织,教育审查干部党员等工作,并对地、县委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使党的领导进一步得到加强,党组织进一步健全。

鲁南区党委机关进驻油篓村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乡亲们纷纷把最好的房子让出来,留给同志们住,特别是油篓村西街,家家都住上了区机关工作人员。赵镈住李贵珩的下堂屋,行署主任李乐平住李圣一家,后勤机关住李贵璞家,印刷厂设在李广明家。机关刚进村时,设立多处岗哨,警戒严密,后来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岗哨逐渐减少,有时群众还主动担任警戒任务。

区党委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原则,经过说服教育,把油篓村李灿营的民团改编为抗日游击大队,选派机关工作人员李尚和任大队长,张万军任指导员,原民团团总李灿营任副大队长,从而壮大了抗日力量。

区党委非常重视开展驻地群众工作。首先对当地抗日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训练,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从中发展党员。区党委机关还发动组织儿童团、姊妹团,成立识字班,并派李贵范到车庄训练一个月,回村办起了抗日小学,此小学一直开办到1945年秋。

区党委驻油篓村期间,正值群众生活非常困难时期。因农业连年歉收,加之敌人的经济封锁,人们少衣缺食,军需供应也十分紧张。区党委领导军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麦收以后,阴雨连绵40多天,有的地块已分不清哪是谷苗哪是杂草。机关的领导同志便带领战士和群众一起锄草灭荒。一次,同志们在北杨家庄村南帮助拔草,突然遭到刘(刘桂堂)匪的袭击,他们立即拿起武器,在民兵的配合下,把敌人打跑。机关的同志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很差。如印刷厂缺颜料,他们就挨家挨户收集锅底灰、鏊子灰等自制颜料,大量的印刷品就是用这些自制的颜料印出来的。群众为支援抗战,经常把节省下来的粮食送给机关的同志们吃。有一次,后勤机关驻地房东大嫂给机关首长送去了一些地瓜,警卫员刘方学坚决不收,可大嫂又不肯把这些地瓜拿回去,刘方学没法回绝,就恳切地说:“您实在要送给我们,就请您收下我们的高粱吧。”大嫂收下了粮食,事后却又把高粱加工成煎饼送了回去。

军爱民,民拥军。区党委机关进村后,机关的同志经常帮助房东扫院子、挑水。据老人们回忆,每当战士外出执行任务,总是把水缸灌得满满的。这里挑水不容易,距离远不说,还得上崖爬坡,到北沟井里挑水,累得气喘吁吁满头汗。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日益深厚。有的战士把年老的房东视为自己的父母,有些妇女干部和村里的姊妹结成了至交好友,有的还结成了干亲。赵镈的家属李岩因妊娠反应,吃不好睡不好,村里的大娘大嫂总是把可口的饭菜送到跟前。赵镈离开油篓村后,还特意派勤务员小齐带了点心,回来看望房东。1941年11月银厂惨案发生,赵镈被敌人杀害的消息传到油篓村,乡亲们无不悲痛万分。

1940年11月底,鲁南区党委机关为准备反击敌人的“扫荡”,陆续撤离油篓村。他们在油篓村的这段时间,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很多青年参军参战。全村出现了送子参军、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有2人为祖国解放事业献出生命,7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市委党史研究院(市地方史志研究院)供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地方镇王崮山村
...1946年3月南迁,在这里驻了两年时间。1948年1月10日,鲁南区党委在王崮山召开县委委员以上干部会议,历时一个多月。会议由区党委书记傅秋涛主持,区党委副书记张雨帆传达了华
2024-05-26 08:09:00
山东枣庄:匡衡故里举办鲁南战役座谈会
...了平山,成为全线胜利的先声。鲁南战役胜利后,鲁南军区党委授予八连为“平山连”光荣称号,并荣记集体一等功。1947年1月20日,鲁南军区在峄城西南的匡谈村召开了祝捷授奖和“平山
2024-05-01 12:11:00
“忆初心、强党性”联合主题党日活动让基层组织生活“动”起来
...纪念馆、115师政治部、115师司令部、王麓水纪念馆、鲁南区党委、鲁南行署、鲁南军区等历史展馆,仔细观看展厅内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和珍贵实物,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在民族大义
2023-06-26 11:15: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顽强的尼山区十八盘山保卫战
...黄昏时分,全部撤到十八盘山上固守待援,并派人向鲁南区党委汇报,同时研究突围方案。14日深夜,苏鲁支队政委彭嘉庆突然接到指令,“邹县县长步云亭同志所率抗日民主政府和县大队武装,
2025-07-18 11:33:00
梁一|苏鲁交通线:永远绽放水晶般璀璨光芒
...系中断,只能通过不便隐蔽的海上交通往来。为此,淮海区党委与山东分局鲁南地区党委商定,以陇海铁路为界,南苏北鲁,开辟陆上“地下交通线”,保障华中、华北、苏北、鲁南主要是新四军与
2023-08-25 15:02:00
枣庄市委社会工作部、枣庄市委“两新”工委联合开展党性教育活动
...工作部、枣庄市委“两新”工委组织党员干部赴山亭区凫城镇参观“愚公渠”和“鲁南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纪念馆”,开展庆“七一”党性教育活动。在“铁姑娘”事迹展馆,党员们跟随解说员的介绍
2024-06-30 18:00:00
红色人物 | 陈光:鞠躬尽瘁为革命
...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担任苏皖区党委丹北中心县委书记。曾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等职。1986年在南京逝世
2023-09-26 16:07:00
...纪念碑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设立于1943年12月,由中共鲁南第一地委、鲁南第一行署、鲁南第一军分区共同立碑。纪念碑座北面南,由四方形石灰岩雕凿而成,碑座高0.5米,呈方须弥
2025-06-22 11:05:00
...、惠民、蒲台各一部。 (乙)主要干部配备:景晓村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王卓如任副书记,杨国夫任军区司令员,龙书金任副司令员,周贯五任政治部主任,袁也烈任参谋长,刘其人任行
2024-02-09 17:4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