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曾经风靡中国的日本品牌,怎么存在感变低了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3-11 05:57:00 来源:新周刊

作者: 汤苏琪

说到松下电器,你想到的是电视机、吹风机还是剃须刀?

这个以英文"Panasonic"冠名的日本品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端家电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尤其是在70、80后的印象中,几乎形成技术垄断的松下等离子电视是妥妥的奢侈品。

然而,近年来松下电视在国内却没什么存在感。今年二月初,松下更是发布官方声明,称电视、厨房电器业务对集团利润形成拖累、“难以看到增长前景”,需要大刀阔斧重组[1]。这一度引发外界追问:松下是否要完全放弃电视机生产制造[2]?

曾经用等离子电视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松下电视,存在感怎么变低了?

日本百年老店,

曾经风靡中国

1927年,一海之隔的日本,松下推出了第一款家电产品:电熨斗[3]。随后,松下推出一系列家用电器,在1952年发售黑白电视机,将先进的音画娱乐体验带入日本家庭。

可以说,在早期的松下稳步扩张家电版图的同时,中国并没有相应的消费环境。且不论时局动荡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一系列“革命外交”也引发了民间广泛的抵制日货运动[4]。当时即使有国际贸易往来,也优先德国、苏联和美国[4]。于情于理,中国居民都没有接触松下的契机。

1960年,松下彩色电视机上市,以领先时代的技术将日本居民的娱乐带上新高度。

技术之外,同样登顶的还有松下电视的销量。在战后日美同盟的大背景下,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年轻家庭生活习惯西化,愿意为娱乐产业消费。1964年东京奥运会进行两次电视直播,又使电视跻身最重要的家电之一,次年黑白电视普及率激增至90%,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彩电普及率开始迅速增长,到70年代已基本普及[5]。松下作为电视界的龙头,从中赚得盆满钵满,终结了“低利润、低收入”的发展阶段[6]。

曾经风靡中国的日本品牌,怎么存在感变低了

在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电视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的娱乐生活。(图/Unsplash)

随着时间的推移,松下获得了全球影响力。1971年,松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8][9],自愿对标国际披露标准与会计准则,不仅向欧美消费者,也向欧美投资者敞开。

然而,松下进入中国,还要借改革开放的春风。

1979年,中国政策与松下集团发展战略相契合,使松下成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企。

在正式进入中国的前一年,“四个现代化”的口号已提出,现实却是资金、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的瓶颈[10]。为了调研,邓小平应邀走访日本的现代化企业,松下电器工厂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当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已年逾八旬、退居二线,却仍冒雨迎接,盯住中国市场逐渐展露的机会[10][11]。

松下也通过此次合作开始打造新的增长曲线。70年代开始,日本大家电基本普及,销售量从野蛮攀升的时代转为中速增长,此时日本企业纷纷出海寻求扩张[6]。不同于其他日本企业的观望态度,松下幸之助十分看好中国的潜力,与中国政府签订了“技术协作第一号”协议,向上海灯泡厂提供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开设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12]。

对待中国的合资公司,松下也秉持“先育人才,再造产品”的理念,在日本培训250名中国工人长达六个月,直至他们娴熟掌握制造技术[13]。公司1989年投产,当年盈利,引起日本业界轰动,也带动日后日企纷纷来华投资[12]。毕竟,在此之前日本电子工业协会并不看好松下与中国的联盟[13]。

曾经风靡中国的日本品牌,怎么存在感变低了

1987年,松下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次年,中国员工在日本接受实践培训。(图/Panasonic)

值得关注的是,松下跟中国结缘就是因为彩色电视。松下评估彩电为中国“最受重视的业务类别”,而中国工人受训制造的CRT晶体管,就是彩色电视的核心技术[13]。

可以说,松下电视日后得以风靡中国,得益于率世界之先对中国进行投资,早早为挖掘这片广大的消费市场打下基础。

对于中国刚刚起步的电子工业来说,日本电视占据高端市场,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1994年,松下成为中国彩电销量第一的品牌[7]。

“那会儿电视广告里都是松下、索尼,需要凭票才能购买,当时我家买了一台14英寸的索尼彩电,一条街上只有一台,放弄堂里街坊邻居当电影看。”[14]

跌下神坛,松下点错科技树

松下的辉煌历史折射出日本电器产业的兴盛。

1980年代,日本彩电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40%[7]。随后的十年,尽管日本国内需求基本已经饱和,通过对中国市场的开拓,日本彩电依旧维系行业龙头地位,松下更是其中佼佼者[7]。

然而,2000年以后,松下颓势初显。

原本以CRT晶体管为核心的彩色电视都拖着“大屁股”,体型笨重,而到了21世纪,体型轻薄的平板电视成为了发展趋势[7]。在这场产业迭代中,松下落于下风,最终导致其在2014年全面出清等离子电视业务[7]。

曾经风靡中国的日本品牌,怎么存在感变低了

(图/Unsplash)

平板技术有两大主流分支,分别是等离子技术(PDP)和液晶技术(LCD)。在初期,就像引领彩电技术一样,松下在这两个领域都遥遥领先。

等离子电视技术十分梦幻:两片玻璃之间整齐排列数百万个充满气体的放电单元,通电时,气体亮光以形成图像。这种带电的气体就被称为等离子体[16]。等离子电视由日本企业率先商业化,松下推出全球首款等离子电视“PlasmaView(TH-26PD1)”,三星只能苦苦跟随[15]。

液晶屏幕技术也首先由日本企业从美国引进,通过液态晶体创造图像。然而,松下在早期投资以后,决定重仓押注2800亿日元投资等离子面板生产[15]。

松下选择发展等离子一方面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在色彩鲜艳度、响应速度上,液晶技术需要克服一系列痛点才能追上等离子的画质。另外,等离子技术制作大屏幕要比液晶技术轻松得多[28]。发展等离子技术或许是更艰难、却也更有潜力的道路。

另一方面,韩国企业在液晶领域集中发力,也导致松下被动选择等离子技术。90年代,韩国企业大量引进日本液晶技术人才,并在亚洲经历金融危机、所有人都无暇顾及面板产业时,大规模进行投资布局[6]。到1999年,韩国制造液晶电视的技术已经形成一定垄断,三星、LG面板出货量已经超过日本企业。多方参与下,液晶阵营层层突破技术上的瓶颈,拉平和等离子电视之间品质差距;上游部件价格下降、液晶产品内部竞争也使得液晶电视价格一路走低[6][7]。

曾经风靡中国的日本品牌,怎么存在感变低了

(图/Unsplash)

日本企业渐渐在液晶领域失去领先优势,多数日企陆续退出了液晶面板产业,松下则把希望寄托于等离子技术[15]。除了在茨木市的工厂之外,松下还在兵库县和中国上海共建设了六座工厂。到2009年,最新建造的工厂全负荷投产。

然而,年产2200万台等离子电视的产能远远高估了市场实际需求。2009年全年,中国等离子电视销量为155.4万台,约占5%。而第三四季度彩电销售旺季时,受液晶市场规模优势的挤压,等离子电视的销量上升至78.6万台,但占市场比重一度降至4.3%[17]。在等离子电视出货量最高的2010年,松下共售出752万台,达到销售计划的四分之三,却连工厂总产能的一半都没有达到[15]。

转机并没有出现。2010年以后,等离子出货量突然停止增长,松下也背负了巨额亏损。松下社长津贺一宏表示,等离子显示器面板业务的亏损一度扩大到了1000亿日元的规模[15]。

抽身家电市场,

向产业链上游转型

近年来,日本大型电子企业都陆续退出电视面板业务。

2018年,东芝公司将电视业务出售给海信;同年,日立公司也退出了国内电视市场;2021年,三菱电机公司停止向主要零售商发货,实际上退出了市场;2023年,夏普宣布关闭堺工厂,结束了日本国内电视液晶面板的生产[18][19]。

松下在2013年宣布停止等离子电视制造[19]。2025年,电视业务从曾经的传奇产品正式被定义为松下的负担,进入“出售或退出等相关事宜”的业务重组商讨阶段[1]。

与其说松下在平板电视技术路线上选择错误,不如说是日本整个电视行业面对韩国和中国企业在供应链、技术和品牌打造上的发力难以招架,最终处于劣势。

2000年韩国液晶电视品牌强势崛起,创造出了三星和LG全球销售额的巅峰。然而,在下一个十年,中国企业在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逐渐超过韩国[7]。

深究背后原因,技术上,中国承袭了松下等日本企业早期的技术和投资,通过研发创新逐渐走出自己的道路;市场上,“家电下乡”等政策直接刺激彩色电视的消费和生产;产业链上,供应商数量庞大,大规模生产制造摊薄了零部件成本[7]。

中国面板产业的崛起是“技术追赶+规模革命+政策护航”的胜利。(图/Unsplash)

目前,中国电视市场已经进入出货量相对稳定的成熟阶段,以2024年线上销售额算,海信、红米、小米、TCL和海信Vidda瓜分了约60%的市场份额,中国75英寸产品以24%左右的份额位居销量第一,松下等离子技术曾经引以为傲的尺寸优势,也都成了时代的记忆[21][22][23]。

然而,松下虽然退出了彩电观众的视野,其产品却依然深度参与着当代工业。

2009年,松下并购三洋电机,一举成为世界上仅次于通用电气的电机厂商[24][29]。如今,松下广泛深入研发销售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电池、汽车电子设备,比起直接面对消费者,面向企业的业务增加[1]。至今,设备业务仍是松下集团的利润基石,预计2025财年销售额可达1.7万亿日元[1]。

2016年,松下与特斯拉汽车签订协议,在当年成为特斯拉Model 3和另两种高端车型的唯一的电车电池供应商,如今面对竞争仍保持领先地位[25][30]。两家公司还合力打造内华达超级工厂,每年生产数十亿个电池[26][27]。

目前,松下最大的利润增长由解决方案领域驱动,包括提供世界级的数据中心能源创造、储存和节能、SCM冷链、航空电子、电气建筑材料和照明等产品和服务,预计2025财年能创造3.5万亿日元的价值[1]。

消费者对松下的感知或许还停留在半个世纪前,它因彩电而受世界瞩目的时刻。然而,松下早已转向产业链的上游,在观众看不见的地方继续运转。

[1]Panasonic Group.(2025).Group Management Reform.

[2]朝日新聞デジタル.(2025).Panasonic weighs exit from struggling TV business.

[3]Panasonic.(2025).History of Reliability.

[4]柯伟林(1997).中国的国际化:民国时代的对外关系.二十一世纪双月刊.总第四十四期.

[5]Takana.(2020).Non TV-Owners in the TV Golden Age of Japan -Media and the Young Single Provincials residing alone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s. Kanazawa Gakuin College.

[6]Panasonic Group.(2025).Corporate History. Rapid Growth Phase Entered.

[7]吴东炬&杨宝龙.(2018).国泰君安证券.日本家电产业史下篇,衰退期,需求萎缩与日企衰落.

[8]Panasonic.(2025).Corporate History.

[9]Panasonic.(2013).Panasonic to Apply to Delist 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 from NYSE and Terminate Registration with the SEC.

[10]央广网.(2014).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节目:中国首次引入外资.

[11]新华社.(2018).为发展和进步,与中国携手同行——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群像.

[12]环球网.(2021).邓小平与松下幸之助的“君子之约”.

[13]Panasonic Group.(2015).Konosuke Matsushita Today in History October 28

[14]石英婧.(2025).松下电视机业务或“解散”外资家电巨头沉浮录.中国经营报.

[15]人民网.(2013).松下为何退出等离子电视业务?

[16]Kalyani,N.& Dhoble,S.J.(2015).Novel materials for fabrication and encapsulation of OLEDs. Science Direct.

[17]魏宗凯&高少华.(2009).液晶电视步步紧逼蚕食等离子.经济参考报.

[18]The Asahi Shimbun.(2021).Mitsubishi plans to pull the plug on its television making business.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1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松下不卖电视了 因为日本每卖10台电视 5台都是中国的
...品牌真的支棱大发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注意这里说的是日本本土,中国大陆品牌电视销售量已经超过一半了。根据日经新闻报道
2025-02-13 00:20:00
日本掌控高端空调压缩机?松下将撤走生产线,国产替代到底行不行
日本松下又要撤了?松下前脚刚把光伏面板和电池生产线撤回日本,现在又曝出连高端空调压缩机工厂也要迁回日本了。从2020年后,两年多的时间不少日企和服务点退出中国大陆,松下接连不断的
2023-07-04 15:17:00
日本空调巨头计划返回中国,计划为小米代工,为小米打工
...索尼等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是高端家电的代表。这些日本企业,曾经可是高高在上的,中国家电品牌,完全就不是对手。所以早期国内很多家电厂商,都是直接做这些日企的销售渠道,然后慢慢
2023-07-03 15:40:00
日本电视“诺基亚时刻”:中国军团用20年击溃“电视帝国”的护城河
日本厂商曾经凭借LCD技术击败了一众美国电视企业,使得松下、索尼、东芝等品牌,几乎成为了当年电视产业高品质、高科技的代名词。在八、九十年代,日本彩电在中国,几乎是垄断般的存在。而
2025-02-14 23:52:00
日本电视彻底衰败!松下打算放弃电视机业务!
...有必要,我们准备出售它,但我们还没有决定计划。”以日本的情况为例。本土品牌在自己的主场正日益被中国制造商取代。根据日本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在日本去年的平板电视销量中,中国品牌
2025-02-05 13:42:00
小米设计松下代工,中国品牌站起来了
讲起日本企业,索尼、松下等都是“精工品质”的代表,其所出具的家电产品无论是电视、相机、冰箱、空调等都是高质量高技术水平代表。松下是日本的一个跨国性公司,在全世界设有230多家公司
2023-06-16 09:36:00
松下高端空调生产撤回日本,给国产空调压缩机技术提了个醒
文/王新喜日前,根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在日本国内销售的松下空调,约 9 成是在松下广州工厂生产。但从 2023 年起,松下的高端空调将悉数在日本本土生产。2024 年开始,松下的
2023-06-25 10:48:00
丑闻曝光!日本松下集团旗下子公司,承认造假!
1月12日,日本制造业知名品牌松下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承认 ,在申请产品品质认证时存在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一问题具体存在哪些违规行为,波及范围有
2024-01-15 10:18:00
成于特斯拉,败于丰田:松下电池启示录
...,可就没这个店了。被耍的团团转的松下高管当即汇报给日本总部,社长津贺一宏果断邀请马斯克来日本,亲自拍板在在超级工厂项目中出资16亿美元。发布会上,津贺一宏更是狂拍了一阵马斯克
2023-12-08 15:13: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日销350万!“湖北淘宝第一村”电商直播业绩喜人
电商搭台,产业唱戏。11月11日,在“湖北淘宝第一村”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各大电商企业与网络主播火力全开,创下日销超350万元的好成绩
2025-11-12 19:50:00
河钢张宣科技上月节约外购电成本超670万元
河北新闻网讯(马薇)近日,笔者获悉,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紧扣“决胜四季度,实现双提升”目标,以构建多元化、清洁化发电体系为核心
2025-11-12 16:54:00
在金融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当下,客户的需求正从“获得金融服务”向“享受金融美好”转变。银行业如何摆脱同质化竞争,真正扎根区域
2025-11-12 15:24:00
“数”智金融・龙泉“量”剑 中州龙泉期货数智平台3.0重磅发布
在数字经济深度赋能资本市场的时代浪潮中,为积极响应证监会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部署,2025年11月7日,“数”智金融・龙泉“量”剑——中州龙泉期货数智平台3
2025-11-12 12:56:00
梅特勒托利多 2025 进博会首秀圆满落幕,国产化成果引多方聚焦
为期六天的 2025 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落下帷幕,全球精密仪器领军者梅特勒托利多首次参展便交出亮眼答卷。作为受临港政府邀请的重点企业
2025-11-12 12:56:00
高途公考2026年线上事业单位产品发布会盛大召开!
2026年11月5日,高途公考以“豫见高途,事启新程”为主题,召开线上事业单位产品发布会。在就业市场从“学历提升”向“稳定就业”转型的背景下
2025-11-12 12:54:00
中亦科技入选北京市“诚信兴商”倡议企业
近日,由北京市商务局主办的2025年“诚信兴商”北京主题日活动暨第十四届北京企业诚信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弘扬诚信经营理念
2025-11-12 11:45:00
南报网讯(记者卫凌云通讯员建萱)11月11日,京东集团成功竞得NO.宁2025Y05地块,京东集团南京研发中心正式落户建邺
2025-11-12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张安琪)11月11日下午,2025年“江苏省成果(专利)拍卖季”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专场活动在江宁开发区大数据中心举办
2025-11-12 08:06:00
红山路商业综合体打造“年轻力”潮流集中地
11月10日,红山路红山Sparkle耀市开启试运行,首批餐饮店、发廊、健身房等已开业。该项目为铁北红山国际社区商业部分
2025-11-12 08:06:00
2025年11月,“我在IT分销领域深耕三十多年,从诺基亚时代、摩托罗拉、苹果手机到笔记本、算力服务器,见过无数款软硬件产品
2025-11-11 14:38:00
同舟致远•共赢新程 泰凯英上市启航仪式在青岛隆重举行
11月7日,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岛市崂山区成功举行"同舟致远•共赢新程"上市启航仪式。崂山区政府、青岛市上市公司协会
2025-11-11 14:49:00
旅美博士青年钢琴家周海天:在理性与证据中寻找音乐之美
近年来,越来越多青年钢琴赛事在亚洲和北美活跃展开,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与学术背景的青年评委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一位拥有中、英
2025-11-11 14:49:00
在中国,为中国 Brother第八届进博会迎收官,多元打印服务受关注
11月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即将盛大落幕。全球知名制造厂商Brother以"In China
2025-11-11 15:20:00
Hape坚守对全球消费者承诺,积极布局供应链保障产品质量与供应
在接受《福布斯》(Forbes)杂志采访时,Hape集团创始人兼总裁Peter Handstein先生表示,目前整个玩具行业正经历一场"过山车"般的考验
2025-11-11 1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