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乐氏氏族为何能稳渡周秦汉3朝7国,繁盛200多年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7 21:38:00 来源:戏说三国

乱世出英雄,而对氏族来说,乱世更是天赐良机,通过选择正确的主公,运用好规则,防范风险,必能换取巨大的利益,推动氏族走向昌盛。战国至汉初三百年,诸侯兼并战争频繁,氏族大姓起落浮沉,而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争斗中,以兵家著称的乐氏却能在诸国游刃有余,不仅创立巨大功绩,还能平安而退,最后悄然转型,在汉初仍不失影响。

那么,乐氏家族有什么独门密码,让自己历经三朝200多年,仍然灿然如新,文殳子分析如下:

一、乱世出英雄,乐氏家族生逢其时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唐朝诗人陈子昂恰当地说明了战国时候的形势,诸侯相互争斗,亟需大量优秀人才辅佐,其中军事型人才更是稀缺。乐氏家族从乐羊开始,历代名将辈出,在战国史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耀眼战绩。

1、战国纷乱,乐氏作为新势力崛起

战国以后,周朝“诸侯——卿——大夫”的社会结构和统治基础遭到破坏,诸侯国通过变革法令、政治交易乃至军事镇压等手段,打击本国原有贵族势力,进一步集中君主权力。在这种形势下,新的社会结构逐渐形成,老牌卿族、贵族退出后留下的权力空间,由新崛起的没落贵族、游离士子乃至优秀平民填补,成为政治新秀。

根据推算,乐姓来源有周朝乐公、晋国大夫乐王鲋、宋国宗室等,而乐羊是魏国安邑人,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在春秋时属于晋国地盘。由此可见,乐羊先祖可能就是乐王鲋,他曾在晋国担任高官,甚至有一定封地,随后家族在韩赵魏分晋过程中逐渐倒向魏氏,最终正式成为魏国一部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乐羊也属于没落贵族,却只能投靠魏国相国翟璜,成为门客后才并逐渐被了解自己的军事才能。在魏国准备灭掉中山国时,翟璜向魏文侯推荐乐羊。此举按下了乐氏家族发力起飞的按钮,乐氏正式登上战国舞台,并开始耀眼的表演。

2、诸侯争雄,为乐氏人才提供平台

战国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之后,前后两百余年,由近二十个诸侯到天下归秦,不断上演崛起、争霸、衰落乃至复国的脚本,伴随的是内政、军事、外交、人才等各方面的综合交锋。期间,魏国最先称霸,之后齐楚并强,秦国迎头赶上,齐楚衰落后燕国振兴,赵国崛起,与东出秦国开展激烈争斗。

纵观乐氏家族服务的国家,除了楚国,其余六国均有任职,而且都是重用,主要以军事将领为主,但法令、吏治、外交等均有参与,有名的达9人之多。他们参与的重要事件包括魏灭中山、中山复国、赵灭中山、胡服骑射、燕国变革、燕灭齐国及赵燕之战等,乐氏家族成员在这些事件中要么统领全局,要么指挥军队,为所在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获得丰厚的封地、爵位封赏,如魏文侯把中山国国都灵寿封给乐羊,燕昭王封乐毅为昌国君并想封他为齐王,赵悼襄王封乐乘为武襄君等。

乐氏氏族为何能稳渡周秦汉3朝7国,繁盛200多年

魏文侯

3、百家争鸣,乐氏主动学习成长

战国时期,新兴势力迅速崛起,亟需自身利益的代言人和理论支持,而各国诸侯也要寻求新的出路和治国纲领,因此诸子百家纷起争鸣,促进了思想大解放和知识大爆发。当时魏国有西河学派,齐国有稷下学宫,成为天下的文化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此外各派大家兴办私学,以种种形式收徒授学,成为当时人才培养系统的重要补充。

乐氏家族早期以兵家发家,家学渊源,在战争中不断实践和完善。同时变法在当时是必然趋势,乐氏家族期间直接或间接吸取了法家、儒家乃至道家的有关思想,故而乐毅能辅助燕昭王大力变革,并在灭齐之战中通过种种仁政消化齐国领土。同时,乐氏另两位后代乐臣公、乐暇公则向名家学习黄老之学,在齐国开馆授徒,很受当地尊敬,人称“贤师”。

乐氏氏族为何能稳渡周秦汉3朝7国,繁盛200多年

诸子百家

这些情况足见乐氏家族并非拘泥于兵家,本来善泳者溺,兵家从来没有百胜将军,一旦失败很可能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也要适应形势,主动学习新理念、新做法,为王国做出新的贡献。

二、乐氏代有贤才,帮助家族稳定

乐氏家族在200多年的时期内,大致分为三个活跃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以乐羊为代表,主要活跃在战国中前期的中山、魏国和赵国;第二阶段以乐毅为代表,主要活跃在战国后期的燕国、赵国;第三阶段以乐臣公为阶段,主要在秦末汉初时期。

乐氏氏族为何能稳渡周秦汉3朝7国,繁盛200多年

乐氏家族

1、乐羊:创建乐氏基业

乐羊在年轻时虽然是个没落贵族,但和其他当权的大族无法相比,在魏国相国翟璜处作门客时,身份甚至还不如在中山国作将军的儿子乐舒。但是,属于他的机会终究会来,魏文侯准备攻打北方的中山国时,翟璜乘机举荐乐羊担任主将。最终乐羊花费三年才将中山灭国,大大扩展了魏国疆土,同时对赵国、燕国形成极大威胁。

乐氏氏族为何能稳渡周秦汉3朝7国,繁盛200多年

乐羊

因中山国与魏国之间还隔着赵国的领土,属于魏国的飞地,而中山国被灭后叛乱不断,魏文侯于是任命太子魏击前往治理,让李悝担任中山国相,把中山国都灵寿给乐羊作为封地,让他率部驻扎在那里。乐羊之后便一直居住在封地,最终死在那里,乐氏家族也有了发家的地盘。

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於灵寿,其後子孙因家焉。

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乐羊攻打中山国时,被中山武公给杀死,并制成肉羹送给乐羊。破城时逃窜的中山桓公经过20多年的积蓄,乘机完成复国,并任乐舒的儿子乐池为将领。当时中山国军力已达数千乘,可动员军力20余万,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赵武灵王数次起兵攻打中山国,但乐池两次率兵将其击败,被拜为相国,但赵国国势日强,最终于公元前296年再次将中山国灭国。

乐池在此之前应该已投降赵国并被委以重任,曾被赵武灵王安排出使秦国,到了后被秦王任为相国,一年后又回到赵国。公元前312年,燕国内乱,赵武灵王派乐池去韩国接燕国公子姬职,然后送他回国,在燕国与秦军一起打败齐军,姬职继位,是为燕昭王。乐羊一脉始终在历史舞台上,未曾缺席当时的重大事件。

2、乐毅:带领乐氏鼎盛

乐毅与乐池的关系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据推理应该算是孙辈,少年时因为喜爱军事,加上乐池的身份,便在赵国开始任职,逐渐在赵国对外战争中得到锻炼。公元前295年,赵国发生沙丘兵变,赵武灵王被儿子赵成弑杀,当时很多军将纷纷出逃,乐毅也逃到魏国,在那里带了约有十余年。当时的魏昭王对他很重视,派他出使燕国,而燕昭王正在广招贤士,加上当初乐池护送他回国的恩情,所以用很高的礼节接待乐毅,并诚挚邀请他为燕国效力。乐毅几番推辞后接受,被任为亚卿,授以国政和兵权。

燕国本是小国,又遭受亡国损失,燕昭王和乐毅君臣励精图治20余年,在法令、吏治、军队、文化等方面开展全面变革,使燕国一改积贫积弱的局面,逐渐富强起来,期间乐毅儿子乐间、侄子乐乘也都被燕王任为将领。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赵、魏、韩、楚共同出兵攻打齐国,在济西一战消灭齐军20万;随后,乐毅率燕军直攻齐都临淄,迫使齐闵王出逃,半年之内又攻占70余城,仅剩即墨和莒两城。燕国通过此战一雪前耻,一跃成为强国之一,乐毅个人也声名大振,燕昭王封他为昌国君,并一度想封他为齐王,但被拒绝。这时候乐氏家族势力达到最鼎盛时期,对外战功赫赫,对内君主信任,与宗室卿族不相上下。

后来,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因为做太子时便与乐毅有矛盾,齐将田单借机离间,于是派骑劫代替乐毅,乐毅担心自己回国可能被害,直接逃往赵国,被赵王封为望诸君。后来,乐毅和燕王言和,成为两国客卿,在燕国的乐间继承乐毅昌国君的爵位,一直呆了三十多年。

公元前251年,赵国经历长平之战后实力大损,燕王喜先与赵国结盟,随后又出兵攻找赵,乐间苦谏不听,结果被赵军反攻至燕国都城,领军作战的乐乘被俘后投降赵国,被封武襄君,而乐间随后也逃往赵国。

后来赵孝成王即位,准备重用乐乘,让他接替廉颇统军,廉颇怒攻乐乘,乐乘逃走,而廉颇去魏国。虽然史书再无乐乘记载,但乐氏后代都在赵国,有可能他也仍在赵国,只是可能退居二线

乐氏氏族为何能稳渡周秦汉3朝7国,繁盛200多年

乐毅

3:乐臣公:平淡融入汉王朝

乐毅及乐间、乐乘到赵国后,后代长期呆在赵国,其中孙子乐叔一直呆到汉朝立国。公元前200年前后,刘邦路过赵地,询问乐毅后代,找到乐叔后封他为乐卿,号华成君,这使乐氏家族在新朝也有了新身份和重新崛起的条件。

而乐氏家族里的另一枝乐暇公、乐臣公弃兵从道,研习黄老之学并渐有名声,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后,二人迁至齐国并开始开馆授徒,人们尊称为“贤师”,后来成为赵国国相的盖公曾向乐臣公求教,而汉朝丞相、齐国国相曹参向盖公求教,间接推动了汉初黄老之学的兴盛,以及汉初休养生息国策的制定。

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於齐,称贤师。

乐氏氏族为何能稳渡周秦汉3朝7国,繁盛200多年

皇帝、老子

三、乐氏策略得当,诸侯怒而不恨

1、在一国、忠一国,立下大功

乐氏家族虽然在各国中来回任职,但在一国时便为一国谋心尽力,而不会因为亲情等三心二意,有很高的职业精神,所以诸侯君主不会对他特别担心,尤其是在立下大功的时候。

如乐羊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国作将军,而且还杀死魏相翟璜的儿子翟靖,正常来说魏文侯、翟璜都会慎重考虑乐羊,但仍然任命他为主将,后来攻打中山国都三年,中山武公把乐舒杀死并做成肉羹带给他,乐羊当着使者的面喝下肉羹,以示自己必破中山的决心。所以,战后魏文侯重重封赏他,并让他镇守灵寿,也有这方面考虑。

乐池虽然在中山国任职时,数次大败过赵军,但归附赵国后服从命令听指挥,让往东坚决不往西,很好地完成了出使秦国、护送姬职回燕国等任务,仍然受到赵王重用,并对同族乐毅量才使用。

乐氏氏族为何能稳渡周秦汉3朝7国,繁盛200多年

魏国鼎盛

2、行事仁义,不恶言恶行

乐毅到赵国以后,接替他的骑劫很快被田单打败,原先打下的地盘又全都被齐国拿回去。燕惠王很是后悔,于是他写信给乐毅向他道歉,请他看在与先君的情分上回到燕国。

乐毅并没有恶言相向,而是郑重的写了封回信《报燕惠王书》,详细说明了自己与燕昭王相知相交的缘由,及自己在齐国所作所为的想法,最终获得了燕惠王的谅解。

太史公曰: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

燕惠王让乐间继承乐毅昌国君的爵位,并让乐毅兼任燕国客卿,最终他成为燕赵两国情谊的桥梁,两国保持和平近20年。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报燕惠王书》

后来,燕王喜不听乐间劝谏攻打赵国,赵国反攻击败燕军,俘获乐乘,乐间乘机前往赵国。赵军随后兵临燕国都城下,燕王喜被迫割地求和,之后也后悔没采用乐间的意见,向乐间写信请他回到燕国,乐间、乐乘因为他听不进去意见拒绝回去,但也没有恶语相向,或者带兵攻打燕国。

乐氏氏族为何能稳渡周秦汉3朝7国,繁盛200多年

燕国灭齐

3、不把鸡蛋全投一个篮子,平衡风险

战国时期,虽然各种人才能够在各国大显身手,但一旦做事失败或者被敌对势力反扑,很可能鸡飞蛋打,严重时族灭都有可能,如吴起、商鞅、黄歇等。所以聪明的氏族都会平衡风险,尽量不把鸡蛋全放在同一个篮中,必要时狡兔三窟。

乐氏家族在这一块确实比较灵活,没有死忠、愚忠的做法,不在一棵树上吊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也是当时大部分人才的通用做法,比如吴起历仕鲁魏楚三国,苏秦历仕赵燕齐三国,公孙衍历仕秦魏韩三国,张仪则在秦魏均两次任职,这些大才所任诸侯甚至是相互敌对的,而且都是大良造、相国、令尹这样的一国最高长官,不得不说那时候对人才的包容是真高。

乐羊和乐舒分仕两国,本身就是这种做法,而且儿子的职务前期还比父亲的高;乐池在赵国数十年,积累了丰厚的关系,不仅让乐毅年少时受到庇荫,在年老时再回来也能被接受;乐毅从燕奔赵厚,脚踩两只船却很稳当,也为后面乐乘、乐间归附提供了条件。

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於观津,号曰望诸君。

4、顺势而为,适时转型

战国至秦末汉初,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才需求,比如军事型、纵横型、法家型乃至黄老型都有大放异彩的时候。乐氏家族兵家起家,名将辈出自然不用多说,在战国军事上屡有其名。

乐毅学法家在燕国推行变法,成就可与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法家名家并称,而后又合纵其余五国共同攻齐,虽然借助各国仇齐的想法,但效果不错,联军兵力达到20万,一举灭齐20万,效果也可与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纵横家相比,足见乐毅才能之高,学习能力之强。

於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嚪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此外,乐臣公、乐暇公敏锐察觉天下一统的趋势及未来治国方针的转变,求学黄老之学并名声显著,影响渗透到汉朝丞相级别的高层,若是有心出仕,必会带来乐氏家族的又一波兴起。

【结语】综上,乐氏家族虽与战国各分封诸侯及宗族势力难以媲美,但依托精深的兵家家学,层出不穷的人才,持续学习成长的能力,以及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职业精神,在纷纷复杂的诸侯关系中,通过一些正确的策略及赫赫功绩,走过了战国初年到汉朝初年200余年的辉煌历程,不得不说是种集体智慧的体现。在大部分富不过三代的今天,也是具有一定学习和借鉴价值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23: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盘点结局最好的“战国四大名将”,进武庙,家族繁盛千年
《千字文》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形容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后世合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但后世常欲以燕国乐毅、楚国景阳、齐国孙膑等替换秦国王翦,为何“战国四大名将”王翦
2023-01-28 17:14:00
历史上这两位名将有着相同的遭遇
春秋末期,韩、赵、魏三个氏族瓜分了老牌诸侯国——晋国,还强迫周天子册封他们为诸侯,从此周朝就从春秋时期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顾名思义就是天下大乱,各国相互攻伐,经常出现兼并战争。
2023-04-18 10:18:00
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战国之战
...的影响力很大。当栗腹率领燕国大军攻打赵国的时候,乐氏族人虽是跟随大军出征,却并没有跟栗腹同心。燕国将相不和,这是惨败的前兆。后来在军营之中,栗腹就曾说过“竖子不足与谋!坏王事
2023-08-06 19:42:00
燕国能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位列七雄,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偏
...分秋色,虽然长平一战赵国势力大损,但仍旧和秦国抗衡多年。反观燕国,虽然和赵国齐名,然而却不见燕国有过何等傲人的战绩。长期偏安一隅的燕国,向北不敌北方游民民族,时常被打的需要请
2023-03-07 13:08:00
赵雍和乐毅的故事,乐毅死后赵国统一中原的希望也破灭了
...的诸侯国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统一华夏。战国历史三百多年,并没有哪个诸侯国一直强大,战国初期最有希望统一华夏的是魏国,战国中期,诸侯并起,秦、楚、齐都有希望统一华夏,而到了战国
2023-07-08 14:30:00
燕国崛起之路,燕昭王是如何让燕国起死回生的?
燕国是周武王庶弟召公之封地,拥有800多年历史,是战国时期历史最悠久的诸侯国之一。由于燕国的地理位置偏僻,与中原诸侯国往来甚少,文化相对落后,实力弱小,存在感低。春秋时期燕国曾经
2023-01-02 12:09:00
诸葛亮与乐毅:跨越时空的知音与英雄
...之手齐国相抗衡,燕昭王把这口愤懑之气,足足憋了二十多年,忍辱负重且励精图治。经乐毅不遗余力的帮助,无论是经济、政治和军事,在面貌上皆有巨大改观。终于在燕昭王38年的一天,向乐
2024-03-04 12:21:00
乐毅的忠诚与燕赵关系的微妙变化
从时间上来说,战国后期赵国面临的三次危机分别是:长平之战、邯郸之围以及赵国灭亡;其实我们只要梳理一下乐毅以及赵国的时间线就能给出答案,知道乐毅为什么会对赵国“见死不救”了。长平之
2023-09-27 14:34:00
...奈之下,乐毅为了自保,只能选择离开燕国,最终来到了赵国。至此之后,乐毅成为赵国的将领。那么,问题来了,乐毅离开燕国后,为何选择投奔赵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呢?也即乐毅投奔赵国的原
2024-06-05 06: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