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四川新闻网消息 提起童年会想到什么?是放学后和朋友跳皮筋、捉迷藏、看小人书?还是动画片看了一茬又一茬……
作为土生土长的洪雅人,李加梅的童年,似乎和大多数人都不相同。今年42岁的她,是洪雅烟草零售客户,也是洪雅县非遗项目—“跑旱船”传人。从年少到不惑,李加梅痴迷跑旱船三十余载,因为接触这项民俗文化,她成了县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对于她来说,这不仅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一提到跑旱船,李加梅的大眼睛里就闪着光。
造型精美的旱船。卓雪摄
拜访同村艺人 学习民俗技艺
自孩提时起,李加梅就与旱船结下不解之缘。
她所在的止戈镇安宁坝,正是洪雅旱船文化所在地。每至逢年过节,李加梅必然前往村中的五龙寺庙,色彩夺目、表演生动的民俗节目总让她流连忘返,尤其是“跑旱船”。
“小时候,过年热闹得很,最喜欢去看跑旱船,跟着边唱边走”李加梅回忆起童年里的跑旱船景象,戏装女子“坐”在装饰精美的彩色龙船内,随着音乐,手中舞扇,做出“倒8字运动、快速行进、绕场一周”等丰富多变的表演动作,起承转合、紧凑热烈,这一切,都令她目不转睛。
同村同学何亚雄家是李加梅爱去的玩耍地之一。何亚雄的父亲精通跑旱船、师道戏,其鲜艳的服饰、动听的演奏、神秘的面具无一不对她散发着吸引力。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以及对民俗文化天生的喜爱,年少时期的李加梅多次参与了相关节目表演,习得了不少跑旱船的技巧。她与何亚雄,也从青梅竹马修成正缘,在2001年结为夫妻。
李加梅的非遗传承人认定证书。卓雪摄
烟草小店走出非遗传承人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成婚后不久,李加梅夫妻二人迫于生计,外出务工。李加梅无奈与厚植民俗文化的乡土分离,只等每年春节回乡暂缓苦思,却不能溯源根治。几年后,积累了一定资金的二人,当即决定重回家乡,开起了小吃店,卖起了冰粉、炸串。但冰粉受季节影响,淡旺季分明,于是在同乡,也是烟草公司客户经理杨军的建议下,李加梅办理了烟草零售许可证,顺带在小店售卖起了卷烟,这份选择,也为李加梅的小家带来了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
此后的日子,李加梅犹如回归水中的鱼,不再为生计发愁后,她开始跟随公公何代清系统学习非遗文化,全面掌握了旱船的制作、表演,角色的配合等技艺。在家人的支持下,李加梅经常组织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花灯、旱船、师道戏等节目进行表演,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连续10年,组织指导旱船表演队伍参加洪雅县元宵民俗文化巡游、五月台会巡游等活动。在2023年6月,被认定为洪雅县第十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李加梅在指导跑旱船表演排练。卓雪摄
在传承中创新 为热爱而奔跑
“大家注意节奏和步伐”“这组整体速度还需要调整下”今年的旱船表演,依旧是由李加梅指导负责。
不同于往年的是,表演者由成年人转变为10岁左右的青少年,8男8女共用旱船8艘,少女在船内踏波,少年于船外划桡。音乐在传统打击乐的基础上,创新融入了流行曲元素,让人耳目一新。
“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经常上门为我们讲解宣贯数字化转型,我想,传统文化也应该吸纳新生力量,适当创新转型。让店铺越来越好,传统文化越来越有活力,也是我接下来为之奋斗的目标。”李加梅说。
转眼就是正月十五,这天,整个洪雅县城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小龙人方阵、复兴皮鼓舞、跑旱船、牛儿灯等轮番巡游展演,非遗文化与特色民俗多元交织,引得观看群众络绎不绝。身为工作人员之一的李加梅在人群中穿梭,看着旱船队伍徐徐走来,虽已见证过无数次,但她还是忍不住感叹精彩。
跨越30余年,旱船就如驶入她心窝窝里的一艘生命之船,伴随一生,挚爱一生,追随一生,李加梅因热爱点亮星星之火,也因坚持摘下硕果累累,在热爱中一直奔跑,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供稿:眉山市烟草专卖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6 17: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