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瓮安
多举措助农增收壮大乡村产业
本报讯 今年以来,瓮安县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抓手,不断强化增收举措,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奋力开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局面。
把牢“资金投入”关。严格按照财政衔接资金60%以上投入产业项目的要求,目前2023年第一批财政衔接资金产业奖补资金3145万元,建设项目24个,覆盖全县13个乡镇(街道),受益农户8897户、37358人,共补助辣椒7851.94亩、高粱6562.5亩、水稻532.4亩、中药材800亩、生猪27358头、肉牛6420头。
唱响“政策落地”声。巧用网格员、农技干部、村干部等基层“宣传员”,加大对产业发展补助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脱贫户、监测户等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并充分调查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意愿方向,摸清群众发展项目的品种和规模,为项目申报和实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闯出“产业发展”路。勇于打破常规,改变以往“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发放、集中连片、一发了之”的传统方式,在品种选择和空间布局上采取“多品种、多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方式,在项目实施方式上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庭院经济、订单种植的鼓励方式,调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群众的管护责任心,有效杜绝资金浪费,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守好“项目监管”关。由县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直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指标等因素,对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充分论证,对市场前景不好和种植养殖技术不成熟的项目一律不予批;采取“先建后补”分环节补助的方式实施,由群众先出资发展种植或养殖,再通过镇、村两级对数量和质量验收合格后兑现种苗补助、肥料、饲料和管护费,有效杜绝群众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发生;采取民生督查、项目督查、项目验收、巡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全部兑现到群众手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