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中俄铁路大动脉遭遇袭击后,仅过了一周,俄罗斯就抓到了凶手。
毕竟这事也算是间接涉及到了中国,因此无论是从面子上还是从利益角度出发,普京政府都对此不敢怠慢。
【中俄铁路大动脉,一是贝阿铁路,二是西伯利亚大铁路】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日前宣布,他们在鄂木斯克地区逮捕了一名白俄罗斯公民,此人涉嫌于11月30日炸毁贝加尔-阿穆尔铁路上的载有成品油的列车。
俄方称,该嫌疑人今年52岁,他承认自己是按照另一名白俄罗斯公民的命令行事。此人目前居住在立陶宛,并为乌克兰安全局工作。
根据这名嫌疑人的证词,他奉命从一个“秘密仓库”取出8个爆炸装置,再用汽车将它们运送到位于远东的布里亚特共和国,然后等待列车到来,再把这些爆炸装置安装在列车的油罐上。
【俄方宣布,他们在鄂木斯克地区逮捕了一名嫌疑人】
嫌疑人表示,他的目的是炸毁贝加尔-阿穆尔铁路的北莫亚隧道。这次遭遇袭击的货运列车长50节,共有41辆油罐车、3辆航空燃料罐车和6辆载有黑色金属的车厢。在列车穿越隧道时,他通过远程操控引爆了炸弹,点燃了油罐车厢并引发了大火。
根据俄方的说法,此次爆炸只是“在暂时阻碍了铁路的运行”;而根据乌方的说法,此次爆炸让“列车和铁路隧道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贝阿铁路,以及我们熟知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是目前中俄之间唯二正在运行的铁路动脉,它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次袭击事件发生后仅1周,俄罗斯安全部门就抓到了凶手,也反映出了俄方对这条铁路的重视程度。
贝阿铁路,也叫“贝加尔-阿穆尔铁路”,贝加尔即贝加尔湖,阿穆尔就是阿穆尔河,是俄罗斯人对黑龙江的叫法。
这条铁路全长4300多公里,横跨整个远东,将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与西伯利亚连接起来。数据显示,去年俄罗斯通过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铁路向亚洲运输了超过8000万吨的货物,其中一半都是通往中国的。
【黄线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红线为贝阿铁路】
苏联修建贝阿铁路,最早是为了应对二战前远东的紧张局势,也就是防止日本北上。
二战后,该铁路的修建一度被搁置,但随着中苏交恶,苏联于上世纪70年代重启贝阿铁路项目:苏联认为,如果中国先发制人,那么沿着两国边境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根本保不住,莫斯科与远东之间的联系将彻底被切断。为了防止这一点,苏联需要一条远离两国边境,位于远东后方腹地的铁路。
在原先铁路段的基础上,1974年至1984年,苏联又用了10年时间完成了剩余路段的建设,贝阿铁路基本成型。但有几个困难的路段,直到后来苏联解体后才由俄罗斯政府接棒完成。
而其中最困难的路段,就是这次遭遇袭击的北莫亚隧道,该隧道直到2003年才投入运营,是贝阿铁路全线最后一个通车的路段,也是俄罗斯最长的铁路隧道,长达15公里。
北莫亚隧道位于布里亚特共和国,横穿北莫亚山脉。在隧道通车前,所有途经的列车需要从被称为“魔鬼桥”的临时线路翻山越岭,绕行54公里,而且由于坡度太大,列车上坡需要额外的机车牵引。
【北莫亚隧道直到2003年才投入运营】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为何乌克兰要挑这条隧道下手了。贝阿铁路是中俄之间的运输动脉,而北莫亚隧道则是这条动脉中最致命的一环。它的修建难度是最大的,因此一旦出现重大意外,它的修复难度恐怕也是最大的。
实际上,就在袭击事件发生后,乌克兰安全部门就向乌克兰媒体透露,此事是他们做的。
乌克兰没有在官方层面承认,而是通过媒体放出消息,就是想在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同时让全世界都知道“乌克兰已经可以渗透到远东,俄罗斯的后方已经不再安全。”
【乌克兰安全部门向乌克兰媒体透露,此事是他们做的】
而俄罗斯方面的反应,则是在官方层面保持低调、压低事件热度的同时,让强力部门加紧内部清理的力度,尽快给民众一个交代。
就在破坏隧道的嫌疑人被捕的当天,俄联邦安全局还宣布在加里宁格勒逮捕了一名21岁的本国公民,据称,此人通过网络与乌克兰安全局建立了秘密的合作关系。在金钱的诱惑下,他招募人员,于今年上半年在俄罗斯15个地区故意纵火15次,破坏电信通讯和运输基础设施。
乌克兰现在虽然在前线的反攻已经陷入僵局,但对于俄罗斯后方的袭扰,却从未停止,而且力度和范围越来越大。之前乌克兰的袭扰范围,主要集中在东乌四地俄控区、克里米亚、俄罗斯西部靠近俄乌边境的地区,以及首都莫斯科及其周边地区。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乌克兰已经可以渗透到俄罗斯的大后方,没有哪个地方再是“绝对安全”的了。在长达数千公里的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上,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袭击会发生在哪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8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