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垂暮之年的儒生宗泽是如何化身为不世名将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22 21:2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自幼饱读诗书,豪爽有大志,元佑六年荣登进士第,有望在政坛大展拳脚,实现平生抱负。

在朝廷面试中,他大陈时弊,直抒胸臆,说得很爽,痛快淋漓。考官却嫌恶其太狂妄,太直率,将他评为甲等倒数第一。宗泽从此开始了他那充满了灰暗色调的政治生涯。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大名馆陶县做县尉。应该说,这是个毫不起眼的职位。但在平凡的职位中,宗泽却以他的刚直和忠义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那一年,吕惠卿为廊延帅,发了一道红头文件到馆陶县县政府办公室,命令宗泽和邑令视察黄河提防设施。宗泽新丧了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换其他人,肯定找各种理由推却,宗泽却什么也不说,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就出发了。

吕惠卿了解到这个情况,劝他回去,他拒绝了。吕惠卿非常感动,给他的评语是:“可谓国而忘家者。”入冬,大雪纷飞,朝廷趁农民农闲,大抓民工,赶他们去开凿皇家运河。天寒地冻,很多民工被冻死僵卧在工地上,而身穿裘衣的包工头仍旧不断催促工程进度。宗泽为此大怒,他仰天大吼道:“浚河事小,人命关天!”甘冒“逆龙麟”的危险上书赵佶,说:“天气寒冷,就算冻死十万民夫的生命也难以凿通运河,圣上必须马下停止该项工程,到初春再行开工。”这一句话,将很多人从寒冷的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在馆陶县任满,宗泽先后在衢州龙游、晋州赵城、莱州掖县做县令。在龙游,民间读书学习的风气很差,宗泽就兴建学校,“设师儒,论经术”,使该县学风大变,升学率嗖嗖上升,“擢科者相继”。而晋州赵城明明地处边境,城中的武备却十分松弛,宗泽大惊,一上任,就军政两手抓,抓生产,练军马,他说:“国家承平时节军事似乎可有可无,边境一旦起战事,就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在莱州掖县任职期间,赵佶大炼丹药,派人在全国范围内搜刮牛黄,宗泽对前来勒索牛黄的使者说:“只有瘟疫流行时,牛饮了有毒食物才会结出牛黄,现在天下祥和,牛怎么会结牛黄?”使者恼羞成怒,扬言要回京弹劾满城的官吏,宗泽又不紧不慢说:“你就跟皇上说,这是我宗泽一个人的意思,跟其他人无关。”宗泽因此遭到免职,但一城的百姓免却缴纳牛黄之苦。

“正色立朝不顾死,半生长在谪籍中”,这是宗泽自己写的诗,也是他本人平生的写照。他勤政爱民,治绩卓著,名声远扬,偏偏不肯阿谀权贵,屡受贬谪,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很不得意。

到了靖康元年,宗泽已经六十八岁了,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推荐下,被赵桓召入朝中,出任台谏。不久,太原失陷,为了和金人议和,赵桓任命他为和议使,负责去河北与金军谈判。临行前,宗泽慷慨激昂地对送行的人说:“老夫这一去就不打算活着回来了。”

啊?!!众人大吃了一惊。

有人说,皇上叫你去议和,你倒好,抱了一颗必死的心去,这是去拼命啊,还是拼命啊,还是拼命啊?还有人劝他圆滑一点,机灵一点,变通一点,别管用什么代价,先谈成和议就是大功一件。宗泽正色道:“这是什么话?!敌人如果能悔过退兵最好,否则我绝不能屈节金庭以辱君命。”坏了,就这种态度,去和什么议?!还是换别人去吧。赵桓听人转搬了宗泽的原话,吓了一大跳,赶紧将老头子换下来,另外安排他去磁州任知州发挥余热。

两河地区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这个职位曾经被多名大臣推诿掉,宗泽却毫不以为意,说:“领了俸禄而回避危难,不可也。”带了十几个老弱病卒,赶毅然赴任。

磁州饱经敌骑蹂躏,人民逃徙,帑廪枵然。

宗泽一到,便修缮城墙,疏浚城河,整治兵械,招募义勇,又倾尽府库所有金银,捐出自己的俸银,花高价购买了数万斤军粮作为储备,作出长久固守的态势。他还上书鼓励赵桓说:“皇上您别怕,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有精兵二万人,敌敢犯其中一郡另外四郡必定响应,所以说,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宋名将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是南宋初期的一位杰出军事统帅和民族英雄。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更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仰赢得了后世的敬仰。宗泽生于北宋
2024-04-27 21:19:00
...但今天咱们不说岳飞,也是让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宗泽。宗泽出生在农村,但是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从小就教授宗泽知识,再加上宗泽天资聪颖,学东西都非常快。宗泽虽然身处农村,但是却
2024-06-26 22:16:00
中国火腿行业的鼻祖,被世人供奉,只因爱国才发明了这种美食
...明可以追溯到南宋初期,而发明这种美食的是南宋名将~宗泽,他是公认的中国火腿行业的鼻祖,只因爱国才发明了这种美食,后世的火腿生产者,为了纪念宗泽将其雕像供奉在家中。宗泽是浙东乌
2024-11-28 01:02:00
宋朝有宗泽、岳飞、韩世忠等名将,为何还是打不过金人?
...不是没有将领,不是没有主战派, 不是只有岳飞,像是宗泽、李纲、韩世忠、张俊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抗金主战派,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靖康之难爆发前,守住汴京的正是李纲,但因为他极力
2022-12-29 16:15:00
历史上的8大老将军,八十多岁了还奋战在前线
...邓子龙力战而亡,前来救援的李舜臣也共同死亡。TOP、7宗泽宗泽起初是文官,由于出身贫寒,所以一直都是底层官员,五十多岁才被提升为登州通判,六十岁时告老还乡;在宗泽67岁时临危
2023-04-22 10:15:00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不喜欢岳飞?看看什么原因
...在同一年,岳飞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良师——东京留守宗泽!《精忠岳飞》宗泽剧照宗泽,抗金名将,这大概是许多人的脑海里想起宗泽这个名字时的闪现出的字眼。其实,宗泽本是个文官,从他
2024-05-21 10:15:00
...而王挑于马下,“走其众三万,虏兵破胆”。而东京留守宗泽病死、汴京大乱时,岳飞更有“一刀惊走十万”的壮举。话说,宗泽病死后,接任留守的是庸才杜充。杜充对宗泽从江湖、绿林中收编过
2023-10-22 21:12:00
...直到他遇到了一个人,他才开始“平步青云”。这个人叫宗泽,资历比岳飞老很多,当年岳飞见到宗泽之后,宗泽曾对岳飞说:论武勇,古代的名将也不比你高多少,但是你如果只是靠武勇立身,那
2024-06-26 22:09:00
为何宗泽临终之时大呼三声:过河
...图。这位悉心教导岳飞的老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宋朝名将宗泽。此时的宗泽已经是67岁高龄,他被宋钦宗指派为河北兵马副元帅,担任兵马大元帅的正是康王赵构。金兵南下入侵中原之时,朝中很
2023-02-11 11: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