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宠物

扬子鳄“搬家”记

类别:宠物 发布时间:2023-12-14 05: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常河 丁一鸣

《光明日报》( 2023年12月14日 14版)

扬子鳄“搬家”记

工作人员正在对扬子鳄逐一清洗。本报记者丁一鸣摄/光明图片

汪洪双穿着防水服,走进齐膝深的池水中,用一把无刃无尖的铁钩在水里一搅,一条两米长的扬子鳄浮出水面。

汪洪双一只手抓住扬子鳄的尾巴,另一只手捏住扬子鳄的嘴巴,扬子鳄便被他抱在了怀里。在这里工作了10多年,抓鳄鱼对他来说轻车熟路。

“扬子鳄是所有鳄鱼中最温顺的,胆子也小,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汪洪双示范给记者看,“但扬子鳄有巨大的咬合力,咬着就不会轻易松口,所以捕捉扬子鳄的时候一定要先抓住它的嘴巴,保证闭合状态。”

汪洪双把扬子鳄递给同伴,10位工人依次传递,最后扬子鳄被放置在岸边的电动三轮车车厢里。

12月12日,位于宣城市的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汪洪双和他的同事要帮600多条生活在户外池塘里的扬子鳄“搬家”。

转场

这是转场的第三天。在保护区,今年大约有2000条扬子鳄需要人工转场进入暖房越冬,转场将持续一周。

“今年冬天降温晚,所以转场迟,往年11月中旬就全部转场完毕了。”管理员周奎厚一边拿着本子在池塘边记录着打捞上来的鳄鱼数量,一边叮嘱工人千万不要伤到扬子鳄。每天在各个池塘巡查,他精准地知道每方塘里扬子鳄的数量。

扬子鳄在古文献中被称为“鼍”,迄今已存在2亿多年,有长江“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24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扬子鳄不能自主地进行体温调节,只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降低,体温随之降低,扬子鳄的食欲、消化等功能相应降低。“所以,每年10月中下旬以后,扬子鳄不再进食,活动能力下降,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就要将它们转到暖房中。”周奎厚对记者说,“最先‘搬家’的是7岁以下的幼鳄,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弱,需要尽快搬进室内。”

“野生扬子鳄会挖洞穴,11月下旬进入洞穴冬眠,到第二年2月底开始苏醒。”周奎厚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高密度饲养,饲养池中没有洞穴供扬子鳄冬眠,要把它们搬到室内保温越冬。”

车斗里装了20多条扬子鳄,记者跟着车子来到暖房门口。

扬子鳄从车里被抱下来,一名工人拿着水管对扬子鳄进行冲洗,之后,它们被放进稀释有高锰酸钾的大盆里消毒。“来,这几条大的放进6号房,其余的送到5号房。”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科科长张雪松根据扬子鳄的大小指挥工人给扬子鳄“分房”。

暖房

“一个房间里的鳄鱼要大小差不多,如果有太小的,可能会被大鳄鱼伤到。”张雪松带记者走进暖房,房间内,扬子鳄趴在瓷砖砌成的水池里一动不动,听到人声,嘴里发出低沉的嘶鸣。

“池子里的水不能多,起到保湿作用就行。”张雪松说,越冬房的温度会保持在10℃左右,并且有工作人员定期打扫、保湿,确保扬子鳄安全过冬。

冬眠期间,扬子鳄无须进食,“到来年春天,气温达到14℃至16℃时,再移居室外放养”。张雪松说,在4个月左右的冬眠时间里,扬子鳄是不吃不喝的,依靠的是之前身体里存储的能量。

“走,咱们去看看扬子鳄就地过冬的暖房。”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教育科科长刘端群带着记者来到一方较大的养殖池塘,池塘四周,各建一排平顶房屋,形成一个巨大的“回”字。

走进房间,暖意扑面而来。里面是一个个水池,墙上安装着加热片,靠池塘的一面墙上,有一个小落地“窗”通往池塘。“你看,已经有不少小鳄鱼爬进来了!”刘端群说,“扬子鳄有趋暖性,天气一降温,扬子鳄会从池塘爬到房子里,不需要人工干预。”

据了解,依托新建的“就地越冬房”,今年预计有2000多条扬子鳄将自行爬进暖房越冬。

就地越冬项目总投资1615万元,主要对栖息地内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并配套监控、保温供暖等系统建设。今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缓解了扬子鳄高密度饲养问题,实现了扬子鳄定点监控、行为监测,并彻底改变扬子鳄的越冬模式,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消除了越冬回捕和外放过程中对扬子鳄的伤害。

“明年春天你再来看,又是这般热闹的场景,人工转场的扬子鳄由工人搬出来放进养殖池,就地越冬的扬子鳄陆续爬出暖房,游进池塘。”刘端群说。

放归

扬子鳄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种群庞大,因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干扰,其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种群数量锐减,到20世纪70年代末,野生扬子鳄总数已不足500条,零星分布于皖东南地区和皖、浙交界地带,濒临灭绝。

“经过40年的保护发展,目前野外扬子鳄种群数量约为1200条。”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章崇周告诉记者。

自2019年起,保护区连续五年开展扬子鳄规模化野外放归活动,累计放归19次、1608条,野生地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接合部。

“迄今为止,没有发生过一起人为伤害扬子鳄的事件。”章崇周说。

随着宣教力度的加强,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1982年,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红洋村村民佘世珍一家在家门口的红星水库发现了一窝“土龙(当地人对扬子鳄的叫法)蛋”,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嘱托,佘世珍一家三口39年如一日,接力守护野生扬子鳄。2016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佘世珍老人“生态保护奖”,2021年佘世珍当选“中国好人”。佘世珍的大儿子目前在保护区从事巡护员工作。

如今,扬子鳄景区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森林覆盖率达65%。截至目前,景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0多万人次,成为立足宣城、辐射全国的重要科普和宣教基地。

(本报记者 常河 丁一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宣城成年扬子鳄开始转场“猫冬”
大皖新闻讯 12月10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启动2023年度成年扬子鳄越冬转场工作。今年除了仍通过人工转场进入暖房越冬的2000多条扬子鳄外,另有2000多条扬子鳄
2023-12-10 17:19:00
20年1000条,“网红活化石”扬子鳄的野外种群复壮路
来源:极目新闻安徽宣城红星水库边,几条扬子鳄趴在岸上,看上去呆萌慵懒极了。“爱吃雪米饼”、”被大鹅追着跑“、“围观老奶奶洗菜洗衣服”……今年以来,扬子鳄一次次登上各大平台,其呆萌
2023-10-30 12:17:00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放归活动结束
6月1日上午,20条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的扬子鳄在众多期待的目光中,被放入水塘,踏上归乡路。今年是安徽第19次开展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也是5年规模化放归的收官之年。今年放归完成后,我
2023-06-02 00:58:00
夜寻“土龙” 2024年扬子鳄野外种群资源调查活动开启
大皖新闻讯 5月20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安徽师范大学,开展2024年扬子鳄野外种群资源调查活动正式启动。自2021年以来,这样的野外调查已经连续四年开展,目的
2024-05-22 11:40:00
扬子鳄野外种群资源调查工作启动
5月11日,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陵长乐片区及周边区域,调查人员在痕迹调查时发现一只扬子鳄。扬子鳄是长江流域的旗舰物种,迄今已有2亿多年历史,有“活化石”之称。5月8日,
2023-05-13 19:55:00
安徽又又又放归扬子鳄了~野外遇见它们要跑吗?
来源:北晚在线 近日,2023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分批次放归共200条人工繁育的扬子鳄。2019年,安徽启动5年放归1500条扬子鳄的规模化放归
2023-06-06 14:52:00
浙江长兴:扬子鳄的自然繁育之旅
...兴县,曾经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扬子鳄的种群规模近年来不断壮大。一起去看一看。总台央视记者刘艺涵:这里是位于浙江长兴的扬子鳄省级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保护区通
2023-05-21 20:16:00
钓鱼钓到扬子鳄 广德警民合力救助
大皖新闻讯 8月24日,市民章先生抱着一条扬子鳄,来到广德市公安局桃州派出所。原来,章先生当天在野外鱼塘钓鱼时,意外钓起一条“国宝”扬子鳄。他担心扬子鳄咬钩时被误伤,第一时间将其
2025-08-26 19:23:00
...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据监测,截至2025年7月20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野外扬子鳄种群数量超1920条,均创历史新高。安徽野外扬子鳄种群数量创
2025-07-23 19:30:00
更多关于宠物的资讯:
夏天猪食欲大减怎么办?育肥猪夏天吃的少怎么办?这样做就对了
夏季高温酷暑,育肥猪常因热应激导致采食量大幅下降,生长速度放缓,养殖效益受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解暑降温、保持圈舍清洁
2025-05-27 15:39:00
宝山区宠物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创新服务守护“毛孩子”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宝山区宠物产业发展联盟成立,创新服务守护“毛孩子”——上海市第四届文明养宠嘉年华暨首届宝山宠物文化季举办人民网上海5月24日电 5月24日
2025-05-24 21:09: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人民网南宁5月23日电 (雷琦竣、实习生黄婧昕)每年5月23日是世界海龟日,海龟这一在地球上已生存超1亿年的古老物种
2025-05-23 22:49:00
安徽广德:科普进校园 共护“多样”精彩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具体要保护什么?”5月22日,广德市桃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2025-05-23 11:42:00
防城港:金毛犬走丢 民警帮找回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民警在排查线索。李聪摄“豆豆!”市民李先生蹲下身子,张开双臂,金毛犬“豆豆”也兴奋地向前奔去
2025-05-23 09:09:00
北京市科技助残成果展示区启用 电子导盲犬等60余种产品集中亮相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视障人士体验助视类科技产品。 袁友平摄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李博)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
2025-05-19 13:59:00
牛热应激怎么处理?牛热应激怎么治疗?一定要这样做
在高温环境下,牛极易因无法有效散热而出现热应激,影响健康与生产性能。处理牛热应激需要从环境、饮食、管理等多维度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
2025-05-19 14:49:00
母牛胎衣不下多久腐烂排出?母牛胎衣不下能恢复吗?
在母牛的养殖过程中,胎衣不下是常见的产后疾病。正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胎衣会在8-12小时内自行排出。若超过12小时仍未排出
2025-05-16 15:22:00
江西临川:机器狗“领跑”大课间
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大课间活动时,学生们正在与机器狗进行“人机互动”。郭昊摄人民网临川5月16日电 近日,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十六中学足球场上
2025-05-16 17:18:00
番鸭几个月开始红脸红鬓?有什么办法促进番鸭快速红脸红鬓?
对于养殖户来说,番鸭红脸红鬓不仅是外观特征,更是其生长成熟的标志,直接影响着市场。那么,番鸭究竟几个月开始红脸红鬓?又有什么办法能促进这一过程呢
2025-05-15 11:13:00
养殖的番鸭一般多久才能出栏?采取什么措施才能让番鸭快速出栏?
番鸭出栏时间直接关系到养殖周期和经济效益,而掌握让番鸭快速出栏的方法更是提升收益的关键。那么,养殖的番鸭一般多久才能出栏
2025-05-15 11:1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重庆频道人民网重庆5月13日电 (记者胡虹)近日,2025年中国狂犬病学术年会在重庆举办。本次会议以“关口前移
2025-05-13 11:21: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我从未见过金丝猴,看到新闻后,直接动身从比利时赶来这里。”近日,专程从比利时赶到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看金丝猴的姑娘罗兰激动地说
2025-05-13 04:22:00
夏天养猪用什么中药清热解毒?猪太热采食量下降怎么办?
炎炎夏日,高温酷暑不仅让人备受煎熬,养猪场的猪群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持续的高温容易导致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引发热应激等疾病
2025-05-12 14:52:00
牛粪便带血用什么药?牛粪便带血丝怎么回事?赶快收藏起来
牛粪便带血若因球虫病而起,需从药物治疗、环境管理、预防工作三管齐下,才能有效控制病情,保障牛群健康。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对抗球虫病的关键武器
2025-05-08 1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