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近日,某野外综合训练场上,联勤保障部队第961医院组织的一场实战化卫勤演练火热展开。
野战医疗队刚抵达预定地域,“敌情”突至:“各组注意,前线小分队遭‘敌’无人机袭击,请求接治‘伤员’。”
分类处置组组长辛越带领医护人员,携带急救器材,迅速登上野战救护车,直奔“战场”。硝烟弥漫中,辛越操纵无人机起飞升空,搜索寻找“伤员”。
不久后,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显示:4名“伤员”分散在山路两侧,其中3人轻伤、1人重伤。医护人员当即明确分工,3名护士各自负责救治一名“轻伤员”;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驾驶员兼卫生员负责抢救“重伤员”。随即,大家各自携带急救药品接近“伤员”,展开急救。
由于“重伤员”体形高大,加之“重伤”后无法配合救治,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明显感觉体力不支,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
“战场上不会只有‘轻伤员’。”演练指挥员、有过两次出国维和经历的该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朱四强介绍,以往组织卫勤演练,为减轻参演官兵负担,“伤员”往往会选择体重偏轻的官兵扮演。此次演练,他们改变以往的“套路”,遴选的“伤员”全部是体形高大的官兵。
说话间,“伤员”转运至野战救护所,重伤救治组立即为“重伤员”输血急救。谁知,演练导调组临时给出特情:库存血浆告罄。请求上级支援已经来不及,危急时刻,任务组研究决定:由血型匹配的医护人员现场抽血,立即为“重伤员”输血。
“挽救生命,是野战医疗队的核心任务。”朱四强告诉记者,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他曾多次遇到血库告急的情况,危急中就是采取现场抽血急救的方式,才挽救了战友的生命。此次演练,他们设难设险训练课目,就是要强化官兵的战场意识和应急应变能力,确保医护人员关键时刻上得去、救得下、治得好。(高英华 孙欣 汪学潮)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2 1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