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网笃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曹文诏的名号与袁崇焕、孙传庭等人相比起来,相对略显陌生。其实曹文诏并非是个名不见传之人,如果我们真的对其生平有所了解的话,我们定然会对其功劳竖起大拇指。
如果说袁崇焕是满清的天敌,熊廷弼、孙承宗以及孙传庭是农民军的克星,那么堪称“明末第一良将”的曹文诏将军可以说是“既敌满清八旗军,又克起义农民军”。如此一位明末良将,最终战死疆场、醉卧沙场。他的死亡,令崇祯帝和西北万民仰天叹息、慨然愤之。
纵观晚明“百年抵抗史”,我们不难发现:晚明虽然处于风雨飘摇、夕阳西下之危亡处境,但是在此期间所涌现出来的名将的数不胜数。如若没有这些人的存在,晚明也许早已亡矣,又怎能苟延残喘多年?晚明名将陨落、崇祯皇帝殉国,不禁感慨: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曹文诏所谓最终遭得“阴沟里翻船”的下场,绝不仅仅是他自身和旁人陷害的因素,曹文诏最终的“兵败自杀”还是要源于明末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那么既然一代良将曹文诏是兵败自杀,又何来“阴沟里翻船”一说呢?
其一:纵使其为良将,但仍难为完人
清朝张廷玉曾经在修编《明史》中对曹文诏这样评价:“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通过清代三朝元老张廷玉对曹文诏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曹文诏堪称“十全之人”,但是纵使曹文诏再怎么骁勇善战、劳苦功高,他也有缺陷。
曹文诏虽然在对大明建功方面上劳苦功高,但是他的性格却是个另类。也正是由于他个性的缘故,使他在明末群臣同僚之中很难吃得开,也正是由此,曹文诏才多次遭得同僚以及顶头上司的针对。主要表现有两点:
①曹文诏在陕西任职时,与顶头上司洪承畴的关系并不好,因为曹文诏脾气火爆、遇事冲动的原因,洪承畴屡屡隐瞒曹文诏的战功而不予上报,使得曹文诏很难立足;
②曹文诏行事山西洪洞时,曾因粮草之事与刘令誉多次争执,刘令誉便将“凤仪败亡”罪名加在了曹文诏头上,兵部也因此将曹文诏调往大同任职。
其二:危急时刻披挂上马,寡不敌众终殉国
公元1635年,闯王李自成亲自率领20万大军进攻凤翔,农民军此行来势汹汹,但是当时驻守凤翔的明军才不到三万人。正在统帅洪承畴火烧眉毛之际,曹文诏再次挺身而出,主动向洪承畴请缨抵挡,洪承畴便以“非将军不足平此贼”的话语准许了曹文诏此番“有去无回”的使命征途,当时的此时曹文诏只有三千兵马。同年6月,曹文诏不幸中了农民军的埋伏而兵败自杀。其实对于曹文诏的死,与其说是中计而兵败自杀,反倒不如说是寡不敌众而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网笃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26 15: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