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老家的草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01:5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三明日报

老家的草鞋

●回述:洪华高

草鞋,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草鞋为何物。其实,草鞋是我们父辈们劳作的必备之物,也是我们那一代人贫寒和辛劳的见证。

童年时期父辈们上山砍柴下地劳动大多穿草鞋,除了大冬天不穿外,春夏秋三个季节都喜欢穿草鞋。一来是方便,脚往草鞋里一套,将草鞋两边的麻绳交叉打一个结,扛上锄头,带上砍刀就可以上路了;二来脚凉快,特别是夏天,穿鞋走远路去干农活,时间长脚难受,还可能脚趾被鞋子磨出血泡;三来草鞋便宜,小的一双仅伍分,大的一双壹角钱,这对于买不起鞋的农民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乡下农民来镇里赶圩时都会带一两双草鞋回家。镇里有几家人编草鞋卖,而我住的那栋祖屋十来户人编的草鞋在镇里是最有名的。

当年,我的老家沙县夏茂每家都有一套编草鞋的工具。这工具说起来也挺简单,形象地说就是一个朝上放的,类似猪八戒的武器——钉耙,但钉是用木头做的,大约八个。木齿钉固定在一长凳子前端,中间隔四十公分长,凳子后端固定一个木钉。编草鞋时人坐在这根木钉的后面。编草鞋用的是麻绳和稻草。麻绳,用自家种的麻树,砍下后将皮剥下用水浸泡,将皮用刀刮薄,晒干,再搓成比筷子小一些的细绳。每年夏秋两季,收割水稻后,挑选长得长又较粗的稻草,挑来后洗尽、晒干,将尾巴切整齐,放在草鞋凳子旁备用。编时将搓好的比筷子小一点的麻绳套在木钉上,一般六根,大一点的草鞋八根,几根麻绳的尾部统一固定凳子前端的木钉上。抓三根稻草,一般人家只用两根,搓成绳状,编的时候如同织布一般。编一双草鞋半个小时左右,一般人家用十几分钟。考虑到脚的大小,草鞋尺寸也不一样。编好后,还要用木槌将草鞋捶实。老家人编的草鞋又厚实又结实,舒适又耐穿,鞋形弧度优美。编好的鞋长长短短,每五双用一根短麻绳串起来,打结绑好,便于客人带走。

老家人卖草鞋的时候其实不要到圩场,因为我们那幢大房子坐落在镇的东头,镇的东城门隔一城堡就是我们家的大房子,这幢大房子的两个后门紧靠着的是一条石板路。这条石板路,往西通往集镇的主街,往东出城门向前延伸可以通往东边的八九个主村,有近万人,东边方向村庄的农民到镇里赶圩一定是从这里进镇里。每到圩日,这条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天刚蒙蒙亮,打开后门就可以看到长长的赶圩队伍,就像电影里看到的支前大军,也像《清明上河图》进城赶圩的场景。老家人利用这独特的位置优势,把大厝两个后门打开,两个后门间隔有近五十米,打好的草鞋挂在竹竿的枝丫上,挂满草鞋的竹竿沿路边靠墙摆开就可以卖了。远远看去挂满草鞋的竹竿仿佛是一棵棵小松树。母亲们这时忙着做家务,父亲们已经下地干活了,卖草鞋的事往往归我们孩子们。

一会儿,从乡下到镇里赶圩的农民三三两两围上来,边询问价格边从竹竿上摘下一双草鞋试一下是否合适,选中后付完钱,把草鞋放到随身带的军绿色书包里,或放在一竹箩筐里去大街赶圩。有的直接把脚上那双已经有些破烂的草鞋顺手扔到路边,换上新草鞋。农民一般挑那些编得结实、又厚实的草鞋,结实说明草绳与草绳之间压得紧;编得厚实,说明每根草绳比较粗。如果编草鞋选的稻草看上去有些白色,那卖相就更好了。

有的农民是赶完圩来买草鞋的。过晌午,农民卖掉一早从家里挑来的山货,在镇上吃上一碗扁肉汤,喝上二两冬酒,切上一块猪肉,几块灯盏糕或光饼,趁太阳还未下山急忙往家里赶。路过大厝后门,他们有的脱下已是沧桑模样的草鞋换上新草鞋,步履轻快地回家。

每到冬日,太阳暖洋洋地照在大厝上、下客厅里,母亲们坐在凳子上头朝着客厅方向的墙壁低着头编草鞋,不时弯下腰抓起三根稻草,另一只手蘸一下放在脚旁边的那一小碗水,把稻草搓成绳继续埋头编起来。她们一边编草鞋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小孩们在客厅上上下下跑着,呼唤着,捉迷藏。

即使编一双草鞋也可以有艺术成分在里面,每双草鞋换现在角度看已然是一件艺术品。一双草鞋被踩在脚下,和泥土、杂草、枯枝败叶为伴,编的人却没有把它当作低贱的东西来看,而是用心编织。其实,老家人祖上贩卖烟叶、木材等到外地,靠着诚实和信用赚了些钱后买田置地,几个兄弟合力盖一幢大房子。这栋大房子是东西两栋房子连在一起,共有10个客厅和天井。天井有摆花石桥,有可以纳凉的地方叫“风厢楼”,屋前还有一个宽敞的大坪。耕读传家是祖训,我们那栋大厝出了不少读书人,我的叔公是厦门大学终身教授邓子基的同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沙县实验小学的第一任校长。爷爷们回归平民的生活,但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那种靠勤劳发家的精神没有改变,即使在他们生活水平“低到尘埃里”也始终如一。正是传承着这种精神,沦落到编草鞋为生,依然秉承这种诚实的品格。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09: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衣服磨起球,冬天穿草鞋,国产剧终于敢拍真穷人了!
...。实际上,他却在繁华的城市里租上了几层楼+有院子的大房子,面积感人、布置豪华。试问哪个穷小子,能有如此魄力?Baby在《我的真朋友》里,也演过一回穷人。职业是客服的她,本就工
2023-02-15 19:00:00
古人的鞋子有多少种
...现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从皇帝的龙靴到平民的草鞋,每一种鞋子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皇帝的龙靴。这种鞋子通常由最上等的材料制成,如丝绸、金线和珍
2024-10-18 20:25:00
“红色精神永传承 杜鹃花开映初心”——《杜鹃如火》作品分享会圆满落幕
...这里起步!这里是红色的家园!为了让小读者们深入了解草鞋的编制过程,精心挑选一段详细且生动的草鞋编织教学视频,在活动现场播放。介绍传统草鞋编织所需的工具,如草鞋耙、腰带、弯锥、
2025-07-03 11:09:00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丁瑞来“草鞋是船,爸爸是帆,奶奶的叮咛载满舱,满怀少年时期的梦想,充满希望的启航,启航。”这段歌词来自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歌曲《爸爸的草鞋》。多少年来,每当
2023-10-16 03:34:00
...成,粗粝的大手捋着稻草上下翻飞,不多时,一双崭新的草鞋便初具雏形。榕树很老了,老人也老了。岁月流转,一棵树,一个人,共同见证这片土地的时代变迁。古榕树下 草鞋爷爷笑看记者“囧
2024-07-17 13:34:00
2023第二届草鞋山文化节丰收嘉年华启动
10月28日上午,2023第二届草鞋山文化节丰收嘉年华活动在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启动。六千年草鞋山大地换上了金秋的盛装,阳光下涌动着金色的稻浪,市民朋友在精彩纷呈的文化体验中共叙草
2023-10-31 17:23:00
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他带着恋人做的草鞋启程
视频:系列微纪录·雄关漫道丨他带着恋人做的草鞋启程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
2024-10-22 16:35:00
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刘备的奋斗与成功之路
...没有本钱,就只能够在地上晒一些干草,用来织席子、编草鞋,刘备的母亲就是靠着这个将刘备给养大,而刘备在长大以后也是过了很长一段以卖草鞋为生的生活,不过他年少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以
2023-10-22 07:54:00
守护高铁的“草鞋班”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1月29日,“草鞋班”的工人工作开始前在防滑鞋外套上草鞋。深夜,贵阳北站内一群吸污员穿着草鞋在湿滑甚至结冰的轨道边穿行,为南来北往的高铁列车上水吸污。由于普通的
2023-01-31 06: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