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女儿周倩也走上了行医的道路。
□保定日报记者 刘 赛
在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有这样一对夫妇:丈夫叫周松勃,妻子叫刘翠芳,他们是一对“夫妻档”乡村医生。
从青春正盛到年过半百,夫妻俩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19年,乡村医生周松勃夫妇一家被评为全国“幸福家庭”、 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省“最美家庭”。
1987年,周松勃成为一名基层医生,每诊治一位患者,他都要详细记录下来,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处方及处置等,每2000人次装订一册。35年来,这样的患者病例累计了51.2万多份,共计255本,摞起来有一人多高。
周松勃的妻子刘翠芳夫唱妇随,与丈夫一起为乡亲们健康服务,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但她依然笑容灿烂:“我付出,我快乐!”
周松勃至今仍记得这样一件事儿:在一个寒冷的冬夜,凌晨两点左右,刚刚入睡的周松勃听到敲门声,赶紧披衣下床,打开房门看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带着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小男孩,孩子小脸通红,周松勃见状,赶忙将二人让进屋里。
进屋后,周松勃一摸小男孩的额头,有点烫,拿体温计一量,39.5℃,经检查和问询,无其他症状。
经过一番对症治疗,小男孩病情明显好转。一算账,仅仅3块钱。老人过意不去,执意从三轮车里掏出一袋红薯说:“这是自家种的,你一定要收下!”
见老人情真意切,周松勃收下了这袋红薯。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周松勃和妻子总是会被善良的乡亲和质朴的情感所触动,正是这一份份温暖,伴随夫妻俩走过了35年行医路。周松勃崇尚医德、注重疗效,妻子刘翠芳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她有仁爱之心,只要患者需要,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隆冬、寒夜,她都会及时为患者诊治。
一直以来,夫妻俩坚持“有钱没钱都看病,花小钱看大病”的行医宗旨,出诊不收费、挂号不收费、针灸不收费、注射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共积攒欠条2100余张,累计欠账达23.1万元,先后为贫困患者免除费用49.3万元。
周松勃夫妇很“勤快”,他们每年都要跑遍附近的乡村、工厂、砖厂、农场……有人帮他们算了一下,这么多年,夫妻俩走了近20万公里,相当于近8个万里长征,辐射服务人口达25万余人,经手的病人有115万余人次。
结婚三十多年来,周松勃和刘翠芳夫妻二人同心同德、孝老爱亲、勤俭节约、与人为善,良好的家风深深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我觉得良好的家风需要言传身教,父母是这么教育我的,我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周松勃夫妇的小女儿周倩说,“爷爷奶奶晚年的时候,就是我父母悉心照顾,在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是孝顺。”
如今周倩追随着父母的脚步,也走上了行医的道路,她说:“学医以后,我理解了父母的艰辛,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更是我前进的动力,未来,我想成为他们的骄傲。”
医者仁心,周松勃夫妇不仅用精湛的医术为患者减轻病痛,还愿意传递大爱,帮助别人点亮生的希望。2012年,周松勃夫妇在保定市红十字会办理了无偿捐献遗体和器官意向的手续,在当时是河北省首例夫妻共同签署遗体捐献意向书。他们说:“活着我要救人,死了我一样能救人。”周松勃与妻子刘翠芳都认为,人生的第一种爱就是对生命的爱,为医学“献身”,实行文明“医葬”,而给予他人生的希望,正是一种人间大爱。
平凡中见情怀,坚守中显本色。周松勃、刘翠芳夫妇35年如一日,看的是病,暖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镌刻下的火热的初心和永存的善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7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