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黔南日报
富了群众 美了乡村 暖了人心
——解锁乡村振兴的“排楼密码”
胡本贵
71年来,为何这个村只有4任村党支部书记,基层组织队伍能够保持如此稳定?
连续16年来,为何这个村的村级档案馆能够完整保存群众民主议事全过程,原原本本记录至今?
人均耕地才1.2亩,为何村集体经济收入却能够突破百万元?
又是这个村,为何一名村级人民调解员所出具的调解协议书,到惠水县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认定时,能够全文一字未改?
还是这个村,为何能多次吸引司法部有关领导前来调研,并在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上被2次引为典型案例?
带着诸多疑问,我们来到惠水县涟江街道排楼村,为大家揭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东西部协作示范村”“全国文明村”背后的“排楼密码”。
一颗公心捧在手 画出最大同心圆
自2007年11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唐和平已经担任排楼村支书16年了。这么多年来,为何能够多次连任村支书?群众最有发言权。
“是公心!”每每谈起唐支书,村里的致富能人王永富都竖起大拇指。在他看来,唐支书的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于他而言,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
2012年7月,由于光缆线路过境排楼,群众对占用面积、补偿标准等问题有不同意见,嚷着要到村委会讨个说法。面对大伙的“来势汹汹”,唐和平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直面问题,立即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并主动邀请时任大龙乡纪委书记白光贤到场监督,惠水县电视台全程录音录像。
当时的排楼小学操场上,500多名群众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对群众提出的涉及征地补偿、山林水事、村级财务等12个问题,唐和平逐一进行解答,彻底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光缆过境问题圆满解决。
在带领排楼不断前行的路上,唐和平凭借一颗公心,赢得了党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信赖,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党组织书记、全省“文朝荣式好支书”、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距离村委会不远的一处地方,是正在筹备建设中的“大队食堂”,工匠们忙着安装门窗。食堂的一砖一瓦、一柱一石、一梁一木,都是群众自发捐赠的。部分老物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国,有兄弟二人捐赠的水缸,也有同一个家族几代人一起捐赠的门板。据统计,目前累计有34户群众捐赠了3万余件老物件,还有群众在踊跃捐献中。
“我们的大队食堂是百家姓,一砖一瓦都凝聚着群众的心血,我们的子孙后代在这里能够寻找历史、赓续传承。”村里的种植能手刘兵玉感慨,这点点滴滴,画出了“干部公心、群众齐心”的最大同心圆。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唐和平坦言,从1952年当选的第一任老支书张仲全,到后来的第二任支书杨国忠,到今年9月过世的第三任支书王德学,再到现在的自己,大家都始终坚守初心、秉承公心,公道正派处理村里的大小事务,排楼人心所向是自己抓好工作的最大底气。
一把尺子量到底 寻求最大“公约数”
“依法治村有规有矩有方圆,以德化人明理明智明孝亲。”在排楼村文化广场的初心长廊上,类似这样的对联还有很多。长期以来,排楼村坚持党建引领,把依法治村与群众自治相结合,深化法治铸魂,走出了一条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助推法治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涉及村里的重大项目、大额支出、较大争议等问题,我们都会召开群众大会,大家共同坐下来商量着办。”排楼村党支部副书记阎文洪表示,村里始终坚持把议事协商贯穿村级决策和实施全过程,让意见充分表达、形成广泛共识,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并完整规范保存所有的民主议事档案资料。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排楼村不断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组建了“看得懂法律、讲得出政策、用得通法规”的法律明白人队伍和人民调解员队伍。同时,聘请政法部门骨干人才组成村务法治工作“专家团”,为村级事务管理把脉问诊,确保基层自治始终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开展,并积极引导群众接受道德规范约束。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排楼村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治理,强化“感恩重情”的家国情怀,制定完善了充满排楼特色的《三字经》村规民约,让爱国爱家乡蔚然成风。2019年,排楼村成功入选省州“村规民约示范村”。
村规民约约出了民心,约出了文明新风尚。村规民约修订执行以来,全村滥办酒席现象得到彻底根治,群众负担大大减轻。群众在申请建房时,主动缴纳诚信金并签订承诺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建设,确保村庄风貌风格统一。自2016年以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违规建房行为。
一腔热忱甘奉献 唱响最美王子塘
金秋时节的排楼村,来自贵阳周边的游客采摘着紫王葡萄,体验观光休闲的快乐。村委会边上的一处空地,葡萄交易市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王子塘洗姜厂里,一块块小黄姜经过清洗,映照出“美好姜来”。村民们走在宽敞整洁的道路上,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排楼村坚持产业优先,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金钱桔150亩、葡萄500亩、樱桃400亩、蜂糖李260亩,形成了“春有樱桃夏有李,秋有葡萄冬有桔”的四季产业带。为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村里还引入了卤味食品加工、环保塑料颗粒加工等企业。
“通过嫁接,我们已经成功培育出10余种葡萄,能够为游客带来不同的味蕾体验。主打的大单品紫王葡萄十分畅销,都卖到了广东沿海一带。”说到村里产业,阎文洪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发展观光农业、推动惠品出山,是排楼村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的典型缩影。聚焦转型升级,排楼村充分发挥作为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的比较优势,依托“三场五园”(感恩广场、文化广场、交易市场,忠园、孝园、法园、乐园、廉园)有效载体,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同时,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发挥产业示范作用,坚持村集体牵头实施,撬动产业振兴“硬杠杆”,持续构建“1+4+N”特色产业体系,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我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怀着回报家乡、反哺桑梓的质朴情怀,也给自己留点回忆、多点念想。外来的媳妇刘进英放弃了水利公司的高薪工作,选择到村担任副主任。法律知识丰富的人民调解员万涛走村入户消弭群众隔阂,在村里担任支委委员已经7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设着共同的家园——排楼村。
不仅是奉献,更是成长。自2016年以来,在排楼村担任村主任、副主任的4名年轻同志,经过村里的锻炼洗礼,先后考取公职,如今活跃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一线,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葡萄甜米酒香,葡萄米酒尝一尝。亲朋好友家中坐,热情好客王子塘。”《美丽家乡王子塘》歌声悠扬,大伙心情欢畅。四季轮转的土地,生生不息的家园。暖阳下的排楼村,庭院错落有致,家家户户门前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绘就出一幅“山明水秀、时光清浅”的大美画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6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