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闽东日报
甘棠全景
夜幕时分,漫步于福安市甘棠镇镇区环城河岸,清澈的河床在景观灯带的折射下泛漾着蓝色波光,河道两旁休闲散步群众的欢笑声与微风拂过古榕树响起的“沙沙”声相互交织,庄严的古城门与小桥流水交映生辉,一派祥和景象。可谁曾想得到,同样的位置曾经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
过去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必要的保护措施,甘棠镇人居环境开始“野蛮生长”,“脏乱差堵”成了曾经甘棠镇的代名词。近年来,甘棠镇充分发挥镇党委核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结合甘棠古堡历史文化,拆市场、修城门、建拱桥、引溪水,镇区“脏乱差堵”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您好,我们有专门的摆摊区域,请您配合把摊位移过去。”“您的车占道了,我们开放政府大院给大家停车,您可以把车停到里面。”在过去的两年多,无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甘棠镇市场周边总有五名干部、志愿者在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出现,疏导交通秩序。过往群众亲切的称呼其为“五人小组”。为推动人居环境提升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甘棠镇在推进门前五包、首创“五个一”巡逻机制的同时,还发起“爱我甘棠·美化莲城”活动,充分发挥在外乡贤、周边群众、志愿团体等各方力量,齐抓共管,让群众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
“反正在家也是闲着,我每天早上帮忙扫一扫街道就当锻炼身体。看着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街道,我也非常高兴和自豪。”为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85岁的郑月莲两年来,坚持每天清扫家门口及周边路段,即使下雨也从未停歇。
为充分发挥人居环境提升中的公益力量,甘棠镇成立公益事业促进会,陈韻堂、李金铃等周边居民组建西门桥筹建处,筹集民间力量推进西门兜改造。为最大限度节约成本,丈量木材、搬运货料、采购物资、现场监工,公益志愿者们的身影长期出现在建设一线。
“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群众一起集资,旧菜市场拆掉了、河道干净了、周边卫生整洁了,看到家乡越来越好,我们辛苦点不算什么。”居民陈韻堂表示。
来到甘棠镇观里村,一排排欧式別墅映入眼帘。在推进镇区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甘棠镇还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同步开展新村建设与旧村整治改造,实施古民居修缮保护,创办村史记忆馆,不断推进乡村建设和传统文化发展,打造“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品牌,深挖“文化+旅游”第三产业潜力。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解决镇区范围内的立面整治、杆线下地、污水处理等三个问题。同时,持续深入开展‘爱我甘棠·美化莲城’活动,按照宁德市、福安市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垃圾处理系统及配套设施,努力实现垃圾不落地的目标,并认真谋划推进‘智慧城市’项目,不断提升人居环境管理水平,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甘棠镇党委书记刘星贵表示。
□ 本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钟小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2 1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