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新华社年中经济调研行)采访札记:内需夯基,积蓄持久动能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8-18 16:59:00 来源:新华社

大国经济,必以内需为基础。

行至年中,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与此同时,“投资和消费恢复不及预期”“投资增速放缓”等声音,也折射出当前经济运行所面临的困难挑战。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国内需求不足。

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中国经济回稳向好、长期向好积蓄长久强劲的动能?在近期调研采访中,记者有了深切的感受。

来到浙江温州鹿城区的南门会市,香气四溢的烧烤、活泼有趣的喜剧、兼具清凉和运动元素的水枪节……夜间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被不断激活。

数据折射消费回升的趋势:上半年,温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0.7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5.2个百分点。

千里之外,成都猛追湾街道望平滨河路,约600米的街道上汇聚了大大小小100多家店铺。其中既有网红火锅店、西餐馆、咖啡厅等餐饮业态,也吸引了梅花剧社、“成都十二月市”主题市集等多元业态入驻。

“下午来喝咖啡,晚餐后看场川剧表演,这是现在最时兴的成都文化体验游。”梅花剧社股东之一李小美讲述了自己的观察。这个开业10年的剧社以表演川剧闻名,暑假期间每天演出6场,节假日还要加场。

一东一西,两座城市,两处场景,既有传统消费模式之热,也有新兴消费模式之火。这是中国消费活力的生动注脚,也是时下各地创新消费业态的真实写照。

事在人为,思路越开阔,形式就越多样。大江南北,一张张颇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名片,点燃消费的热情:陕西西安,千年唐风引人入胜;江南姑苏,一曲《声声慢》文脉流深;甘肃武威,四方游客品味《凉州词》千年韵味……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创生出新的发展动力。

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8%、21.4%。

在当前需求仍然不足的形势下,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对此,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部署,“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

不久前,第20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记者一路参观,目不暇接。从城市智能辅助驾驶到“零自燃”弹匣电池,从具有抬头显示功能的大屏到可以垂直起降的飞车,各种新车型、新技术、新概念吸引大批消费者驻足。

“现在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真的越做越好,不仅驾驶性能不错,还兼具安全性、舒适性。”没有太多犹豫,一名参观者现场订购了一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一笔笔消费的背后,传递出消费向发展型、品质型升级的趋势。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市场占有率、保有量均创历史新高。

消费趋势之变,促动了扩内需举措的与时俱进。

近期针对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品出台相应促进举措,形成了“组合拳”。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郭丽岩说,这有望发挥综合效应,巩固稳定大宗耐用消费品目前的市场发展态势,进一步激发市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数据传递更多积极信号。7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继续上涨,线上线下消费潜力有效释放;7月最后一周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较上月底上涨4.6%,上游企业信心逐步回暖,反映出下游企业需求持续恢复,供需双侧联动上扬。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国内市场新动能持续涌现。

消费活力日增的同时,记者看到,各地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点燃扩内需稳增长“双引擎”。

山东乳山,南侧海域海涛阵阵。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场址项目海上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这是国内目前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投资效益如何?项目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发电量27亿千瓦时,有效替代标煤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5.5万吨。

加大有效投资力度,持续优化投资结构,这是时下不少地方的共同行动。

在重庆,两江新区赣锋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卡车穿梭,一片忙碌景象。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亿元,整体投用后年产值有望达到200亿元。

采访中,项目负责人彭林的话让人印象深刻:“围绕动力电池这个发展方向,公司有充足的技术储备,也看好长期市场需求,我们有信心在创新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积极推进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这一新动向令人瞩目。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2%和6%。基础设施投资挑起大梁,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投资的一些困惑依然存在。“需求不足、一些行业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我们还把不准投资的方向。”采访中,一位民营企业家坦言。

受部分企业效益下滑、市场预期不稳等因素制约,扩投资也面临压力。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回落态势,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2%。

民间投资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要让广大民营企业想投、敢投、能投,必须以更有效的政策让他们借力东风好扬帆。

从中央到地方,坚持问题导向,出台了一系列真招实策,意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4方面17项具体措施,推动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广东宣布将有101个示范项目和56个应用场景向民间资本开放引资;多地优化民间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搭建民间投资问题反映和解决渠道……

今天的投资是明天的供给。放眼全国,向“新”发力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词。贵州,多个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江苏,新基建投资占比不断提升;上海,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双轮驱动”……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超大规模市场、巨大内需潜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和广阔回旋空间。

既只争朝夕,也求行稳致远,让内需的引擎恢复强劲动力,需要耐心和恒心。随着扩内需政策举措逐步落地,积蓄的动能愈加强劲持久,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必将在发展实践中不断彰显。(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我国最北自贸片区为中俄两国边贸发展积蓄动能
本文转自:新华社黑龙江省黑河市地处中俄边境,因边而生,因边而兴,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自2019年8月,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黑河片区挂牌成立以来
2023-03-18 16:02:00
“结构性矛盾”“基层岗位招人难”“找不到和专业相关的工作”……这是记者近日在四川用人单位、高校、人社部门等方面调研就业时经常听到的话。不过,记者采访接触到的新职业从业者,则透露出
2023-07-20 18:25: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长春6月27日电 题:拢人气 聚商气 强底气——吉林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新华社记者马晓成、姚湜今年以来,吉林省着力拢人气、聚商气,一手抓文旅引客来,一手多措
2023-06-27 16:39:00
不负春光奋进时
...报不负春光奋进时​——3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新华社记者 暖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今年第一季度收官之际,新华社记者深入基层调研,感受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今年全国两会精神汇聚起
2024-03-30 01:59:00
2022经济印象:扩内需 谋创新 促开放
本文转自:新华社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中国证券报》19日刊发文章《2022经济印象:扩内需 谋创新 促开放》。文章称,二季度前期经济明显下滑、后期扭转下滑态势,三季度总体恢
2022-12-19 17:48
新华全媒+丨浙江省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杭州8月10日电(记者屈凌燕、张璇)8月10日,浙江华捷新能源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崔健从浙江省政府主要负责人手里接过了营业执照,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这是浙江
2023-08-10 15:57: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石家庄12月31日电(记者杜一方)今年6月,记者来到冀南平原上的新河县寻寨镇南杜兴村,开启为期4个多月的挂职锻炼。记者在挂职蹲点调研期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
2022-12-31 20:04:00
提振消费信心,金融机构积极加大扩内需支持力度
...是银行机构支持扩内需、促消费的积极作用,8月17日,由新华社瞭望智库举办的“金融支持扩内需”课题组成立仪式暨光大信用卡助力扩内需、惠民生、促消费“惠十条”政策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23-08-18 09:47:00
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题:采访札记:将宝贵的“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新华社记者 韩佳诺、郁琼源、申铖在辽宁省鞍山市山南街道教工社区,穿过一排上世纪90年代的红墙楼房,记者见到了市民
2023-07-22 16:2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