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秋风渐起 应时养生有门道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9-19 16:56:00 来源:缘之心

俗话说,秋风到,贴秋膘。白露过后,北方不少城市的气温逐渐下降,早晚凉意愈发明显。

这时如何科学“贴秋膘”?合理“秋冻”?本报记者专访农工党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鲁艺,分享适合当代人的“秋日养生之法”。

秋季进补循序渐进

贴秋膘是民间流传已久的养生习俗。

在酷热的夏季,人体消耗大,食欲减退,不少人进入初秋后都会相对消瘦,而这也让“进补”迎来了好时机。古人通常会在这时大量进食肉类,以补充夏季消耗的气血和能量,增强体能。

不过,身处食物丰富的现代社会,贴秋膘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鲁艺表示:“现在的贴秋膘不能简单理解为‘大吃大喝’,而应该是科学合理的秋季进补。尤其夏季摄入大量寒凉食物的后,许多人的脾胃功有所减弱,这时如果贸然进食大量高营养补品,反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加重脾胃的负担。”

初秋时节,可优先选择山药、莲子、芡实等“平补”性质的食物,有助于补充体力,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当脾胃逐渐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肉类的摄入,减少对消化系统的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进入“进补期”后,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进补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进食量,以及自身的消化能力。鲁艺建议,这类人群食用肉类时,可以搭配山楂、白萝卜等有助消化的食材,例如,烧牛肉时加入一些萝卜,既能健脾消食,又能补充体力。

而对于痰湿体质的人群,应选择清淡、少油的烹饪方式,多食冬瓜、萝卜等清热化湿的食材。平时容易口干、烦热的“阴虚火旺”人群,则适合选择百合、银耳、枸杞、山药、莲藕等滋阴凉润的食物,在肉类的食用上,可以选用鸭肉等凉性食材,来代替羊肉、鸡肉等温热性食物。

鲁艺强调,有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贴秋膘时需格外谨慎,应根据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脂肪、糖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引起病情反复。这类慢性病患者如属于湿热证型,更适合食用清化痰湿的食物。

不仅如此,秋季燥邪当令,保护肺部健康同样重要,可多食胡萝卜、莲藕、银耳、百合、蜂蜜、甘蔗等滋阴润燥的食材,以及柑橘、葡萄等酸性水果,帮助调节肺气,减少肺燥的发生。

凉而不寒“秋冻”有道

除了吃得好,秋季养生还得“穿得对”。

立秋之后,气温逐渐从炎热转为凉爽,这也是“秋冻”的“关键期”。古人认为,尚未进入寒冬时,适度接受寒凉刺激,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身体的防御机制。

鲁艺表示,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适当的秋冻可以提升免疫力,过早穿上厚衣服,会让身体长期处于温暖环境,体温调节能力变得迟钝,到了真正寒冷的冬季,反而难以适应气候变化。

但秋冻并非指“秋天就得挨冻”,而是主张锻炼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和调节能力。鲁艺认为,可以遵循“凉而不寒”的原则,即个人体感温度有些凉,但并不感到冻的程度为宜,基于此,再逐渐增减衣物,提高身体对寒冷的耐受力。

虽然通过科学合理的秋冻,身体逐步适应气候变化后,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但必须掌握适度,防止过度寒冷损害健康。其中,腹部、足部和关节,便是秋冻时需要格外关注的重点部位,也是容易受寒的敏感区域。

“脾阳虚者、经期或产后女性应特别注意腹部保暖。而足部因血液循环较慢,寒气易从脚入体,秋冻时可以适时穿保暖鞋、定期泡脚,帮助血液循环;颈、肩和膝关节等部位,在气血不足时易受风寒侵袭,同样应随着气温下降加强保暖。”鲁艺补充。

需要注意的是,秋冻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患有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和关节炎等慢性病的人群来说,在换季时,应根据自身状况适时添衣,避免因为秋冻导致的寒冷刺激引发健康问题。

“形劳不倦”顺应节律

秋天是阳气内收的季节,鲁艺建议,此时最宜进行登山、健步走、太极等舒缓的运动,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还能促进气血流通,帮助阳气内收,避免过度出汗损伤阳气。

“秋季运动时,最好的状态就是‘形劳不倦’。但对于体质较弱者来说,保持微微出汗的状态即可,大汗淋漓反而容易加重他们气血亏损和身体疲惫。”鲁艺表示。

与此同时,个体的情志调节一样重要。中医认为,五行之中,秋天对应“肺”,情绪过度忧虑或悲伤会伤及肺气,导致肺功能下降。鲁艺建议,情绪容易波动的人群在秋天应更加注重心境平和,可以通过正念、瑜伽、书法、绘画等活动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安宁,避免因情绪失控而影响健康。

随着秋季逐渐昼短夜长,鲁艺强调,“养生还要顺应秋季的节律,早卧早起。早睡有助于养阴,而早起则能舒肺,让清晨的新鲜空气帮助肺经运作,提升精气神。不仅如此,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可以缓解秋乏,帮助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编辑:王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9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合理贴秋膘,调养脾胃,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秋天
...非适合所有人,脾胃虚弱的人群需谨慎。本文将围绕秋天养生的主题,探讨如何合理贴秋膘,调养脾胃,度过一个健康、舒适的秋天。一、秋天气候特点与养生原则1.秋天气候特点秋天气候逐渐凉
2023-11-08 13:10:00
吃对身体暖!小寒节气可适当吃这些食物
...以及消化不良等问题,如何解决?小寒节气应该怎样正确养生?人民好医生《个人健康手册(二十四节气·小寒篇)》为您进行解答。脾胃虚寒容易出现这些症状脾胃负责腐熟运化水谷,是气血生化
2024-01-05 17:04:00
灵芝孢子粉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气血、健脾胃、保肝养肝、安心神的功效,是一种珍贵的养生保健佳品。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灵芝孢子粉的神秘面纱,了解它所具有的各种神奇功效。首先,灵芝孢子粉具有补益气血的功效。中医
2023-11-09 06:34:00
中医怎么看待喝冷饮、吹空调等消暑方法?三伏贴适用于哪些人群?
...此在选择消暑方法时,需要考虑到身体的实际情况和中医养生的原则。喝冷饮:中医的看法与建议在酷热的夏季,许多人习惯通过喝冷饮来降温解暑。然而,中医认为过度依赖冷饮会损伤脾胃,导致
2024-07-24 18:03:00
【天眼问医】还没得病,为何要治?中医名家解读“治未病”
...的预防,也涵盖了疾病发生后的早期干预和病后康复。而养生也是“治未病”内容的一部分。养生方法多样,不仅限于中医学的技术和方法,还包括体育锻炼、环境调适等。相比之下,“治未病”更
2025-02-14 21:13:00
秋分养生吃什么?“4菜4果”最补人
...,二指气候由热转凉。秋分时节,秋燥由温燥转为凉燥,养生保健要注意防止寒邪之气伤身,饮食宜遵循“平补”为主、少辛增酸的原则。秋分养生可适当多吃哪些食物?有哪些要点?人民好医生《
2024-09-20 14:24:00
小寒:养生重在补肾防寒 记得吃这些食物
...“小寒胜大寒”之说,足见小寒的寒冷程度。小寒时节的养生原则是敛精藏气、扶元固本,以防寒补肾为主,应少食冷饮及生冷食物,多吃温热性,尤其是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羊肉羊肉有补肾壮
2025-01-03 17:19:00
红枣具有温补脾胃、益气生津的作用,适合寒冷季节食用
...食物,可以更全面地获取各种营养素,提高免疫力。补血养生全攻略在寒冷的冬季,通过食补是改善气血不足、提高免疫力的有效途径。除了食物选择之外,还应该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合理安排作
2023-12-19 10:09:00
科学养生  拥抱春天
...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在春季要适应春“生”的特点,生发心志,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愉悦、舒畅的情绪,促进人们肝气的生发、调畅。我
2024-04-18 07:4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