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百年侨史文物“落户”厦门 陈嘉庚后人盼带回更多东南亚珍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31 13:3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厦门8月31日电 (彭莉芳)今年7月,43件(套)著名侨领、“民间和平大使”唐裕生前所用以及其本人收藏的艺术品,从新加坡漂洋过海运抵福建省厦门华侨博物院。

“唐裕老先生的后人信任我,委托我把老先生生前最喜欢的古玩带到华侨博物院。”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了百年文物“落户”厦门华侨博物院的因缘。

百年侨史文物“落户”厦门 陈嘉庚后人盼带回更多东南亚珍藏

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30日在华侨博物院接受采访。林翠茹 摄

“唐裕老先生对祖父很敬仰,敬佩嘉庚先生的作为。”陈立人透露,文物“落户”华侨博物院,正是唐裕老先生生前的意愿。

华侨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创办的博物馆,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倡办。此前,唐裕先生及其家人就曾向华侨博物院捐赠过侨史资料和文物。

此批文物重达5吨,包括17世纪的铜钟、百年的油画、红木家具、新几内亚天堂鸟标本等,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一对史前猛犸象的象牙化石。

百年侨史文物“落户”厦门 陈嘉庚后人盼带回更多东南亚珍藏

陈立人先生介绍史前猛犸象的象牙化石。彭莉芳 摄

“我那时十来岁,实在外行,只知道它们‘很漂亮’。”年少时的陈立人在新加坡唐家府中曾与这些物件有过“几面之缘”。他记忆中的唐裕先生很亲切,宴请时喜欢邀请大家一齐观赏藏品并解说来龙去脉。

当日是陈立人今年第三次来厦,行程满满,仅停留两天。在厦门华侨博物院见到陈立人先生时,他穿着粉色衬衫,亲切温和,眉眼有劳顿之色。

步入古稀的陈立人现定居新加坡,过去三年只因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回过一次国。为处理好唐裕珍藏“落户”厦门的事宜,75岁的他今年已往返新加坡与厦门两次。

“今年身体差劲了,走不到第三趟啦!”因贫血与休息不足住院的他,躺在新加坡医院的病床上,用视频与工作人员确认哪件文物要寄出,有一日竟在线上处理了7小时。文物上了船,他依然不踏实,担心磕碰,担心船只延误,直到七月,文物抵达厦门港的消息传来,才略微放下心中的不安。

“唐裕老先生收藏这些东西不是这么容易的,我不放心,还得过一过目,所以来了,跟唐家后人有个交代。”陈立人当日在华侨博物院的典藏室一一检查实物后,心中的石头稍微落地了。

华侨博物院副院长钟志诚表示,这批文物整理起来的工作量很大,接下来将动员全院之力,鉴定文物价值,加以利用,面向民众公开展览,“让文物活起来”。

除了唐家的委托,陈立人几番奔波也是出于对华侨博物院经年累月的关心。从最初抱着文物坐飞机到后来用集装箱装载,1998年至今,陈立人已多次向华侨博物院捐赠文物,捐赠数量众多。这些文物一部分与陈嘉庚先生有关,是其在南洋生活的见证;另一部分则是华侨华人捐献的,以居家生活用品为主。

“厦门永远是我的家,我一直希望,能带回更多东南亚的珍藏,放在华侨博物院给更多人观赏。”陈立人先生说。

如今,华侨博物院拥有文物6000多件,包括历代青铜器、陶瓷器、古钱币、古字画、古代雕刻工艺品、外国陶瓷玻璃器皿,以及一批珍贵的侨史文物和鸟类、兽类、鱼类、矿物标本等。另有3000多件侨史文物、实物和大量侨史资料以及2万余张侨史照片、底片和部分族谱、音像资料等。(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31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批嘉庚文物首度亮相 集美学校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举办
...员 叶琳娜)昨日下午,由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指导,陈嘉庚纪念馆主办的“集美学村——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暨集美学村命名100周年”展览在陈嘉庚纪念馆开幕。市政协
2023-10-21 08:28:00
集美校委会原主任陈朱明后人向陈嘉庚纪念馆捐赠一批珍贵文物
陈芳萍(右三)向陈嘉庚纪念馆捐赠珍贵史料。陈朱明日记部分内容。陈朱明的各类证件。(本组图/陈嘉庚纪念馆 提供)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陈辉煌 吴碧薇)近日,集美
2024-04-13 07:57:00
“陈嘉庚与华侨博物院”在厦门开展
...中新网厦门10月20日电 (叶晨)由厦门华侨博物院推出的“陈嘉庚与华侨博物院”原创专题展,20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开幕,将持续至11月26日。10月20日,华侨博物院推出“陈嘉庚
2023-10-20 18:34:00
【老朋友新故事】新加坡华人陈来华:卖车收藏侨史文物 背着行李捐给厦门
...白发苍苍的老者背着一个行李包,专程从新加坡来到厦门陈嘉庚纪念馆。行李包里除了换洗衣物,都是要捐赠的陈嘉庚先生相关藏品。83岁的新加坡华人陈来华,是陈嘉庚纪念馆的“老朋友”。他
2023-10-22 09:32:00
打造沉浸式感悟“嘉庚精神”实景课堂 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原工程竣工
本文转自:人民网“陈嘉庚先生故居”匾额揭牌仪式。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人民网厦门10月20日电 (记者张萌、陈博)19日,陈嘉庚先生故居保护修缮及室内复原工程竣工仪式在陈嘉庚先生故居
2024-10-20 10:25:00
中新社厦门10月21日电 (记者 闫旭)“‘嘉庚精神’是陈嘉庚留下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时代价值。新时代传承弘扬‘嘉庚精神’要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
2024-10-22 07:03:00
《海的一半》勾画华侨兴学时代剪影(侨界关注)
...兴学,从教育理想到家国情怀,在舞剧《海的一半》中,陈嘉庚先生跨山越海、推动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故事在蹁跹舞姿中倾情讲述。今年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以陈嘉庚先生的真实经历为
2024-11-29 10:13:00
“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侨界关注)
...版本报记者 徐令缘厦门大学芙蓉湖景色。厦门大学供图陈嘉庚像矗立在厦门大学校园内,静静守望着这所“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与精神”的百年学府。 厦门大学供图近代以来,海内外中华儿女
2023-12-18 14:13:00
...华裔中学生将走进嘉庚故里,参观集美学村、集美鳌园、陈嘉庚纪念馆,感悟陈嘉庚先生的家国情怀;走访鼓浪屿、中山路、厦门大学,感受厦门经济特区的独特魅力;走进革命圣地延安,体验陕北
2024-09-16 08: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