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黄石日报
□ 本报记者 胡波 实习生 张倩
少年强则国强。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期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基础教育阶段是创新思维开发训练的黄金时期,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足、认识不够,容易导致潜在的科技创新人才错失发展机会。
“自2021年5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后,我市各校优化了课后服务形式,开设了包括科学课在内的多种兴趣第二课堂。”然而,市人大代表朱丽丹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各校的科学教学活动大多流于形式。于是,她向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了《关于优化完善“双减”政策下学校第二课堂科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收到代表建议后,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并负责牵头办理。“去年,我市举办了首届中学生科技节,进一步推进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展。”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刘国萍看来,这是我市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及实践能力的一个缩影。2023年,市教育局督促和指导各学校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课程,鼓励学校增加探究性及实践性作业,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科创进校园、科技创客大赛、数理挑战赛、“七巧科技”竞赛等活动,不断完善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条件。
据了解,一直以来,我市围绕落实科学教育开展了大量工作。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将科技、环保等内容作为我市中考必考内容之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常态化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提高师生实验素养;对全市科学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专业人才素质水平;将“社会实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学分认定范畴,促进我市中小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组织科普竞赛,着眼提升青少年科普创新实践能力;搭建科普教育平台,拓展科普教育内容;结合地矿科普大会,依托黄石特色研学旅行教材,开展地矿科普、工矿科普研学活动……一系列举措持续激发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1 0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